周恩來僅有的一次用英語罵人,還怒拍桌子,到底是何人讓他憤怒?
周恩來總理給世人的印象是謙謙君子,他為人謙善,溫潤如玉,並且擁有超人的智慧,在各大場合從容不迫,軒昂自若。罵人這種比較失禮的舉動,似乎不會發生在周恩來身上,但周恩來曾經對一位外國人破口大罵,罵的還是英語,到底是何人何事讓他大發雷霆呢?
這位罕見地被周恩來粗魯對待的外國人,名字叫李德。李德原名奧托·布勞恩,是奧地利國籍的德國人。他參加過蘇聯紅軍,後返回德國搞革命,在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後,被共產國際委派到中國擔任軍事顧問。
當時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王明和博古,對李德敬若神明,無限信任,他實際上把持了中共中央的最高權力,大事小事都聽命於他。但李德欠缺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對中國革命更是不知所以,只懂生搬硬套蘇聯的模式,指揮力量遠不如國民黨的紅軍,與敵人在正面戰場硬碰硬,讓紅軍遭遇了巨大的損失。令人氣憤的是,李德屢經失敗後依然一意孤行,聽不進他人半句意見。
李德
1934年12月18日,長征途中的紅軍到達貴州黎平,在周恩來的主持下召開特別會議,商議下一步的進軍路線。李德因為身受風寒和心煩氣躁,並沒有出席這次重要會議,但他託人帶來了意見,認為紅軍應該繼續往北前進。毛澤東對此持反對態度,他主張紅軍應該西進,避開實力強大的國民黨軍隊。當時的紅軍隊伍,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接下來的路線,可以說決定了革命的成敗。會議上,博古固執地要遵從李德的意見,而王稼祥、張聞天、朱德和周恩來則支持毛澤東,雙方針鋒相對,吵得不可開交。最後在大多數同志的支持下,決定採納毛澤東的建議,向西面的黔北地區轉移。
會議結束,周恩來給缺席的李德送去大家的決定,李德看完後暴跳如雷,大聲質問為何要違背他的書面意見。一向好脾氣的周恩來也火了,用英語和李德罵了起來。周恩來在解放之前保持著閱讀英文報紙的習慣,英語水平比較高,只見他流利地用英語爭吵,並大力拍著桌子,把馬燈都拍得跳起來熄滅了。
歷史事實已經證明,毛澤東的建議和周恩來的堅持,是當時形勢下最正確的選擇,紅軍因此保存了革命的火種,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而周恩來這次和李德對罵後,兩人關係逐漸疏遠。1935年一月的遵義會議上,中國革命的門外漢李德黯然下台,紅軍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黎平會議舊址
※歷史上只有一人既是狀元又是駙馬,當上皇帝的女婿卻對媒人恨之入骨
※斯大林女兒稱父親是魔鬼,共結了三次婚,叛逃美國不教女兒一句俄語
※方天畫戟不是呂布的真實兵器,它在歷史上不拿來打仗,而是另有用途
※曼德拉:苦讀《毛澤東選集》研究革命鬥爭 在監獄裡慶祝中國國慶
※建國初期國家領導人的工資揭秘,過得最窮的為何是劉少奇和朱德?
TAG:歷史如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