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昔之北海,今之貝加爾

昔之北海,今之貝加爾

貝加爾湖

容納了1/5以上全球地表淡水

它是一個正在形成的大洋

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湖泊

這個曾屬於中國的「世界之井」

在「康乾盛世」被讓給了沙俄

遠在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其實並不遙遠

它曾經是蘇武牧羊的「北海」

縹緲的傳說也總愛將李白和它相連

雖缺乏詳實史實證明中國對它的實際控制

但在最強盛的年間,清廷將它永遠讓給了俄國

北海從此成為貝加爾湖

對於俄羅斯而言

貝加爾湖是淡水儲量、是航道、是給養補充

是休養生息、繼續擴張的絕佳所在

對於大清而言

北海是苦寒之地,無人之所,雞肋而已

而站在這次歷史性的爭奪背後的棋手

東邊是開創盛世的康熙大帝

西邊是徹底改變俄羅斯的彼得大帝

最乾淨的水 最年輕的海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深達1680米,南北長636公里,像一塊巨大的藍色水晶香蕉,鑲嵌在西伯利亞的大地上,隱藏著無數動植物進化的奧秘,也容納著全球地表淡水總量的22%。

「請用貝加爾湖聖水款待我,讓我獲得前所未有的力量,征服那艱辛的道路」——這是貝加爾湖東岸,俄聯邦布里亞特共和國國歌里的句子,它唱出了當地人對貝加爾的尊崇之情。

布里亞特人受到薩滿教「萬物有靈」的深刻影響,把大地、湖泊視為父母,對其充滿崇敬之情。在他們的保護下,貝加爾湖聖水至今澄澈無瑕。

它是全球水質透明度最高的湖泊,只需濾去水中的浮游生物,就可以直接飲用。貝加爾湖如此清澈的秘密首先在於它深邃的湖盆。

冬天貝加爾湖結冰後晶瑩剔透的水 圖片來自123rf.com

儘管湖面常會出現高達4米以上的風浪,但距湖面10米以下的水體卻是一片寧靜,那裡的顆粒物會不斷沉降,直至成為湖底沉積物。大量的鉤蝦等端足類動物夠分解水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屍體,使貝加爾湖具有「自體凈化」功能。

此外,貝加爾湖屬於貧營養湖,水中氮、磷等營養元素含量低,藻類植物的密度也比較小。正是由於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貝加爾湖的湖水才顯得如此晶瑩剔透。

令人「羨慕嫉妒恨」的是,在全球各處淡水告急的今天,貝加爾湖的水量卻仍在逐年增加,這是因為有336條河流流入貝加爾湖中,而只有一條安加拉河從湖裡流出,入湖水量遠遠大於流出水量。

小男孩站在湖邊,準備扎進冰冷的水中 圖片來自123rf.com

貝加爾湖區域還有30多個熱的和成百上千冷的醫療泉,俄羅斯人會泡完溫泉再跳入冰冷和湖水裡,在透心涼的波浪里補充力量、強健體魄,再沒有什麼比這個更令人精神爽朗的了。

布里亞特人稱貝加爾湖為「貝加爾-達拉伊」,意思是「天然之海」,這個原始的說法或許和學者最先進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像大海一樣神秘的貝加爾湖其實就是海,只不過是「嬰兒階段」的海洋。

和非洲東部的紅海一樣,貝加爾湖的湖岸每年以兩厘米的速度向兩邊拉開,深不可測、庫容巨大、暗流、潮汐、強風暴、大浪、不斷變大的裂谷、地磁異常——無數海洋才具有的典型特徵都能在貝加爾湖找到。

貝加爾湖的環斑海豹,它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可在淡水裡生存的海豹。圖片來自123rf.com

海洋具有調節氣候的功能,巨大的貝加爾湖同樣如此。儘管「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已經在天氣預報節目里讓我們的耳朵磨出了繭子,但地處西伯利亞腹地的貝加爾湖濱卻並不太冷。

每年湖面封凍的時候會釋放出熱量,從而減輕酷寒,使得湖濱1到2月的平均氣溫為零下19℃;在夏季,湖水解凍則會大量吸熱產生降溫效果,所以即便在炎熱的8月,湖邊的平均氣溫也不會超過15℃。所以有人說,貝加爾湖其實是一個雙向的「巨型空調」。

說到這裡,不難理解,為什麼沙皇俄國一定要拿到貝加爾湖。

在貧瘠苦寒的西伯利亞,貝加爾湖的存在宛如一片荒野天堂,為無論是移民還是繼續開疆拓土,提供了可能,以貝加爾湖為起點,尋找東方出海口的夢想也變得不那麼遙遠。

蘇武和布里亞特

貝加爾湖簡史 《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11期 繪圖/毛京東 要艾冰

布里亞特共和國加入俄聯邦已經3個半世紀,這對歷史不足千年的俄羅斯來說已經頗為漫長,但對古老的中國而言,只相當於一個朝代的更替。

公元前100年,西漢與匈奴的紛爭已經持續了一個世紀。當出使匈奴的蘇武被滯留牧羊,貝加爾湖的名字還叫做「北海」。

有趣的是,漢族傳說里的蘇武過著「渴飲雪、飢吞氈」的悲慘生活,但布里亞特傳說里的中國人蘇武精力充沛、待人友善,因為當地語言說得很好,所以他和布里亞特人打成一片、互相幫助。閑暇的時候,蘇武喜歡拿個棍子遊山玩水。

雖然布里亞特人不知道蘇武手中的「棍子」是裝飾物都已脫落的旌節,但蘇武牧羊的故事在中俄兩地共同流傳下來,證實了當年史書中的北海的確就是今天的貝加爾湖。

霍去病徵伐匈奴的路線圖 《中國國家地理》2011年02期 繪圖/於繼東

如今的貝加爾湖少部分屬於伊爾庫茨克州,大部分屬於俄聯邦的布里亞特共和國,而布里亞特蒙古族,把成吉思汗稱為「震顫宇宙的人」,認為自己是這位偉人的後代。

自從1622年沙俄哥薩克軍團第一次入侵布里亞特地區,直到1727年中俄《布連斯奇條約》的簽訂,整整一個多世紀布里亞特人就沒有過和平安寧的生活,俄國人剝削他們,哈拉哈蒙古王公、衛拉特蒙古人奴役他們,甚至清朝征服軍也掠奪他們。

當中俄商討《尼布楚條約》的時候,布里亞特人曾掀起抗俄風潮。但令他們傷心的是,清朝使團不想破壞和談,所以拒絕對起義者施以援手。

與其受所有人的欺負,不如歸順一個「老大」,繳納「保護費」換來和平。就像蘇聯學者庫德列斯夫所著《布里亞特蒙古史》中所記載的那樣:「布里亞特人和埃文基人加入俄國這樣的強國,使他們擺脫了對外貝加爾及內貝加爾進行毀滅性進犯的清朝、衛拉特和蒙古封建主對他們的奴役和屠殺。同時,當時各部落之間的流血衝突也停止了。」

盛世割地 別了貝加爾

俄羅斯和布里亞特牽手是在1661年,那是伊爾庫茨克要塞建成的年份。巧的是,就在那一年8歲的康熙登基繼位。

1682年,在康熙29歲的時候,10歲的彼得大帝則成為俄羅斯的沙皇。

年輕的康熙便服寫字圖《中華遺產》2008年05期 供圖/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把康熙和彼得放在一起比較多年來已經成為史學家的一大樂事,因為這兩顆巨星在很多方面都極其相似,甚至有人引用馬克思的話,說這兩個人在同一個時代出現,是那種「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式悲歌」。

「悲歌」是對中國而言,中國在康乾盛世之下達到了封建王朝的高潮卻失去了與世界同步的機會。

俄國在彼得大帝疾風驟雨的改革之下,脫胎換骨,向現代國家大踏步邁進。

彼得大帝的肖像 圖片來自網路

失去貝加爾湖僅是這曲悲歌里的一個音符。雖然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多年以來一直說1689年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是中俄之間的第一個平等條約,但「盛世割地」卻是一道難以粉飾的傷疤。

簽署《尼布楚條約》之前爆發的雅克薩保衛戰俄軍傷亡慘重,那麼清政府為什麼會在勝利在望的情況下割讓土地?

這首先是心態和視野所決定的。作為巨大航船的舵手,年輕的彼得大帝看到了世界的走向,所以他可以在重要的歷史關頭掀起狂飆突進的改革,使俄國從貧弱的封建農奴制國家迅速走上近代化道路。

在佔領西伯利亞的問題上,俄國學者尼古拉·班蒂什——卡緬斯基曾做出這樣的總結:「儘管在當時,即使沒有西伯利亞,俄國的疆土對於所擁有的人口來說也是太廣闊了,然而俄國政府不僅不認為西伯利亞是多餘的,反倒千方百計地竭力去鞏固對西伯利亞的佔領,將其作為子孫後代的後備領土。」

康熙也稱得上雄才大略,但在銳氣、精力、視野和決心上比敵手相差太遠。雖然他對侵入國土的哥薩克採取了抵抗行動,但抵抗得並不徹底。和中國封建社會的歷代君王一樣,康熙把自己視為天下的主宰,在他眼中,俄國並不是平起平坐的勁敵。

抱著「天朝」對「藩屬」居高臨下的「懷柔遠人」態度,康熙曾這樣諭令盤踞雅克薩的哥薩克人:「朕統一寰區,無分中外,凡爾民人,咸吾赤子,惻然憐憫,皆欲使各樂其居,各安其業。」

更何況,簽訂尼布楚條約的時候清朝使團當中還有「內鬼」,這就使得局面雪上加霜。他們是中國使團里唯一懂拉丁語的兩個傳教士——葡萄牙人Thomas Pereira(中國姓名徐日升)和法國人Joan Franciscus Gerbillon(中國姓名張誠)。

康熙曾說這兩個人「忠貞可靠,足資信賴」,可一到談判地點,他們就私下裡告訴俄國人「要對基督教徒給予幫助」。

在談判桌上,清朝代表曾提出以勒拿河至北冰洋為界的第一方案,以外興安嶺的北支(諾斯山)直至亞洲大陸最東北的沒入大海深處的諾斯海岬(即楚科奇半島)為界的第二方案,還有以貝加爾湖為界的第三方案,但內鬼早就把中方的談判底線告訴了俄國。所以,這幾個對中方有利的方案都被否決。

家賊難防,再加上康熙剛剛平定了三藩之亂,又在一門心思對付準噶爾的叛亂,最終談判的結果是俄國只需退出原本就保不住的雅克薩,就得到了貝加爾湖與額爾古納河之間的整個外貝加爾地區。此外,他們還獲得了進入大清市場的「貿易許可證」。

俄羅斯地形地圖

在同中國的交往中,俄國佔到了便宜,也從此認識到「中國遠不如人們想像的那樣強大」。有了內鬼的幫助,俄國人對中國的事情了如指掌,甚至開始積極援助中國西北的叛亂勢力,通過讓中國腹背受敵來漁翁得利。

康熙死後,雍正同樣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1727年8月,中俄雙方在布爾河畔簽訂《布連斯奇界約》,隨後又簽訂《恰克圖條約》。一方面因為不想打仗,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表示「天下君王」的寬厚和大度,最終的劃界方案完全遵照了俄方的意思。

這一系列條約不僅讓中國與貝加爾湖徹底隔離,也將「世界領土最大」的桂冠讓給了俄羅斯。

當然,當今世界早已不以國土面積和領土擴張論英雄。經濟、民生和發展成為重點,國力的構成更加複雜。

但從貝加爾湖「盛世割地」的故事裡,康熙與彼得的對比中,歷史的唏噓教給我們的應該不止是領土的得失。

—— 本文整理編輯自《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11期 ——

撰文/龐嵐 繪圖/毛京 要艾冰

康熙大帝VS彼得大帝,你怎麼看?

精選內容 別錯過

400mm攻防|華夏大遷徙|中印邊界

全球大遷都|帕米爾高原|東北之殤

你的中國星座是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地理 的精彩文章:

海拔6000米級的登山訓練營
地理知識 沙漠博物館
獨屬草原的生靈
對我來說,吃滷味就像嗑瓜子一樣

TAG:中國國家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