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畫境界 神會

中國畫境界 神會

中國畫之所以能為大眾接受,是因為它的人性指歸的「至善」。既然是養心修身之術,誰都不會排斥,是人性的需要。面對宋人山水,可游可居、可靜心暢神,坐游萬里、精騖八極,進而進入一種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狀態,也即「入靜」的狀態。

這種藝術觀念源自老子思想,無所謂消極積極。今天人類的生存環境中,生態惡化,空氣污染嚴重、社會壓力那麼大,中國畫不啻是一劑鎮靜劑,是慰貼人心的良藥。

「逸、神、妙、能」四格,逸之外其餘三格沒有原則的界限。形而上的認知,是曆代中國畫論提煉出來的共同部分。其中我們所謂的「逸」是宋之後,貫穿中國畫精神的一個核心命題。如果僅僅把「逸」看作是「文人畫」的產物,這認識是狹隘的。「逸」是筆墨文化成熟的標誌。「逸」關乎才情,更關乎修為和境界。

仇英畫得雖好,但不能稱作「逸」,是妙品,有的可稱神品。陳老蓮是「逸」,八大是「逸」,石濤略顯粗糙,也是「逸」。他的畫作在「筆精墨妙」上要打點折扣。我也研究了原因,他在「出塵」上有點欠缺,還不是真的自由,放不下。真的逸格多為野逸之人、出世之人。沒有出世的人有一顆求逸的心他也能做到,如董其昌、沈石田。

而石濤呢,他心裡頭還是嚮往著入世,放不下,身在塵外,心在塵中,如此狀態,在畫上能看出來。觀石濤的畫,時見才華過人,時見浮煙漲墨;時見清奇脫俗,時見隨世俯仰。這是一個矛盾著的石濤。他的畫論卻有極強的思辨能力,對中國畫的本質把握入骨,認識可謂深刻,但「筆墨當隨時代」被20世紀過度解讀,成為標籤,甚至成為膚淺作品找來的依據。

中國畫的筆墨觀念一俟形成,就把自己跟世俗的審美觀隔開了,這與文人士大夫的介入有關。「神會」是中國畫的最高境界,這便註定心理修養和悟性的至關重要。

中國曆代畫論說脫出塵表,就是不為大眾服務,跟社會品味拉開了距離。然而中國畫又是最人性化的,因為它有兩大功能:養心修身之術和知世悟道之功。

中國畫對畫家有人文要求,要「人」、「文」雙修。對欣賞者的要求同樣也要有「文」,「文」是進入中國畫創作和欣賞的門檻,也是溝通畫家和社會的橋樑。

中國畫啟示人養心修身,知世悟道。孔子說「見山思仁,見水思智」,醉心於看畫人遠離勢利,離善境更近。一時達不到,但能使人向而往之。「成教化、助人倫」,是藝術的社會功用。而最大的「教化」與「人倫」便是向善。

中國畫之所以19世紀末以來出現了「衰退」,是因為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方文化的始料未及的湧入。西方強勢文化湧入中國以後,使國人動搖了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有人甚至連漢字也懷疑。至於元以後中國畫走向衰落的理論我認為是錯誤的,元明清是中國畫繼續的發展與成熟。

中國畫論沒有「創新」這兩字,有傳承、繼承、獨到。人的基因有差異,淮確地表達自己,個個都「獨到」。正確地領悟前人的智慧,又能夠在山川自然中有自己的感悟,便會「獨到」,真實地表達了自己,肯定是新的,不是「創」的,也不是「求」的,是流出來的,下意識的,是「水到渠成」,「刻意」、「苛求」,終不是高境。

「筆墨隨時代」是後人回望觀曆史的時候發現的客觀規律,而不是事先的「設計」,刻意追求「筆墨當隨時代」,丟了真我,也丟了自然。佛教說「自在」,大約是我自己在,這是最自然的狀態,筆墨的至高狀態大約就是這個「自在」。

筆墨文化與人文關懷相連。培養獨立人格,學會閱讀思考,要有擔當意識,要有自我反省意識。藝術家只知名利是狹隘的,人都喜歡權利和金錢,但權利和金錢腐蝕著藝術。中國傳統士大夫精神有極可貴的擔當意識,這是傳統的重要部分。中正至大。人正筆才正,胸懷大了,筆墨自會不同。

現在很多中國畫家說書法是書法,畫畫是畫畫,這很可悲。古代的書法是中國最基本的文化形態,也視為一切藝術的根基。把這個書法的觀念引進入到畫中,就是直接天地的中正觀,觀照萬物的通變觀,深入萬象的力度觀。

傳統中國畫一從思想入,二從書法入,中國畫家一生都重涵養,是養出來的。中國畫重藏不重顯、重涵不重露,就是哲學觀使然。

黃賓虹說畫求內美,非常人所能見。明代畫家惲向,畫作備受眾人稱讚,回家便將此畫撕了。他覺得自己畫膚淺了,一眼讓人看懂了。黃賓虹文中提及此事,認為惲向求內美,不務外觀。而對內美作品的欣賞是需要時日的,煉得一雙慧眼,如白石所說:「有眼應識真偽」,是需要休養和積累的。

美在其中,蘊藉多致,耐人尋味,畫盡意在;故初平平而終見妙境。若夫風骨嶙峋,森森然,巍巍然,如高僧隱士,驟視若拒人千里之外,或平淡天然,空若無物,如木訥之士,尋常人必掉首弗顧:斯則必神專志一,虛心靜氣,嚴肅深思,方能於嶙峋中見出壯美,平淡中辨得雋永。唯其藏之深,故非淺嘗所能獲;惟其蓄之厚。故探之無盡,叩之不竭。」這段話對中國畫認識之深刻,在20世紀極少有人達到,今天的畫家實在應把這段話作為座右銘。

藝術欣賞

郭關簡介: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斫琴、裝置等領域;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入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平沙落雁》 古琴演奏: 郭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當撫琴成為一種習慣
異域古琴曲《樓蘭散》
日本人圖解中醫
潘天壽: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陳丹青為什麼不留在紐約?

TAG:郭關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