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假期即將結束,讓我們和孩子好好談談:如何科學有效地交談

假期即將結束,讓我們和孩子好好談談:如何科學有效地交談

十一假期,正好是親子相處的好時機。假期即將結束了,讓我們抓住這個難得的好時機,和孩子談談心,這既不會花費太多時間、精力和金錢,也不用去感受人山人海的擁擠帶來的煩躁和疲勞。

交談,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然而,很多時候,有的家長很煩惱,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和他們交談起來好像越來越難,有的是「說了那麼多,他就是聽不進去」,有的是「再怎麼講道理,就是沒什麼改變」,還有的甚至關閉了溝通的大門,「很多事情他不願意告訴我們」。這種情況怎麼破?要明白怎麼樣交談最科學有效,先讓我們來看看交談不是什麼。

交談不是嘮叨。很多人都會對媽媽的嘮叨印象深刻,雖然嘮叨了很多,但我們對大部分的嘮叨自動過濾。嘮叨的最大特點是「散」:形式散,嘮叨的人和聽嘮叨的人都不會專註,一般是一邊做著別的事一邊嘮叨;內容散,通常會從一個話題嘮叨到另一個話題,根本停不下來;效果散,正面效果微乎其微,一般只會產生大話西遊裡面孫悟空對唐僧的那種不滿。

交談不是訓話。單位開大會,領導作報告就是訓話。訓話的最大特點是「威」:訓話的主體具有權威性,訓話者和聆訓者雙方地位不平等,一方只表達,另一方只接收;訓話的內容具有權威性,說的都是對的,不用思考,只用執行;訓話效果的產生具有威逼性,不是聆訓者主動自發的執行,而是訓話者的意志的實現,這就像是「抓壯丁」,而不是「鬧革命」,二者區別不是一點點。

交談不是指責。事情搞砸了,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指責他人。指責的最大特點是「怨」:原因是怨,指責者對於不理想的局面從不會考慮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只會將責任全盤推到對方身上;內容是怨,只會埋怨既成事實的結果,不會理智地分析原因,思考對策;效果是怨,被指責者產生的是怨念,人性的弱點就在於沒人願意被指責,就算一個人確確實實做錯了,一般來說他也不願意被指責,他多半會為自己尋找各種借口來減輕心理上的負擔。

當我們明白了交談不是嘮叨,不是訓話,也不是指責之後,我們再和孩子們交談的時候,就要努力避免掉入這幾個坑,如何做到呢?把握住以下四個原則就好:

其一是鄭重其事。雖然現在孩子大了點,我想多數家長應該都還記得自己當年的婚禮吧,穿上婚紗、等待迎親、交換戒指、致謝賓客……?戀愛的激情雖然變成親情,不少人還是會期待一個結婚紀念日的晚餐或者一個生日的禮物吧?再看看這幾天大家的休假,是國慶節啊,國家成立的紀念日!而中秋節、清明節、端午節,佛教、道教、基督教,都會有一整套的儀式,這些日子啊、禮物啊、儀式啊,都起著一個共同的作用,讓你覺得這事很重要,這樣你才會認真對待!所以,當我們和孩子交談時,不要在吃飯時邊吃邊說,也不要吃完飯面對滿桌子的杯盤狼藉,更不要看著電視玩著手機就開始了,這樣的交談不會引起重視,不會產生效果。正確的做法是收拾好桌子,關掉電視,拿開手機,坐下來,面對面,就一個主題,好好聊一會。當然,形式要鄭重,氣氛不必緊張。

其二是平等交互。平等,是雙方地位平等,形式上不是孩子站著家長坐著,這像是訓話,也不是家長站著孩子坐著,這給人居高臨下的壓迫感,內容上不是以家長的身份對孩子提要求,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一起分析共同面對。交互,是往來互通,是雙方都發表意見和看法,而不是家長說孩子聽,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發表意見,聽聽他們的想法,只有讓他們說,才能發現思想上的問題所在,「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

其三是全面客觀。全面,是交談的過程中,既要看到問題的表象,更要看到問題的實質,既要指出孩子的問題,更要肯定他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而不是一味地說問題。客觀,是要盡量理智地分析,盡量不要把作為父母的焦急和失望等負面情緒帶入交談,盡量保持「旁觀者清」的清醒。

其四是積極建構。查問題、找原因不是目的,交流的目的是要達成共識,達成共識是要明確方向,因此,為孩子的不斷進步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才是交談的最終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應該積极參与進來,以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智慧,提出建設性的參考意見,幫助孩子制定解決問題的路線圖,讓他們明白自己該走什麼路,怎麼走,並在行進的過程中根據情況及時進行評估和調整。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老話告訴我們,談話談得好,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作用。所以,多和孩子談談,鄭重其事地談、平等交互地談、全面客觀地談、積極建構地談,不嘮叨、不訓話、不指責,抽絲剝繭、條分縷析、循循善誘,必有所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