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丁克?
?
點擊上方即可收聽主播
ruru
朗讀音頻
更多音頻可在喜馬拉雅搜索:
遇見張小嫻
沒有孩子,人生就不完整嗎?
十一長假給了人們除春節外第二個歸家的理由。不過對於單身人士或已婚無孩的年輕夫婦來說,免不了面臨逼婚、逼生的困境。
就在剛剛,我的一個朋友在微信票圈吐槽,她的父親怒斥她:再不生孩子,就是中華民族的罪人!
我的這位朋友,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優秀,高考是全市文科狀元,研究生出國「爬藤」,後來和老公一起歸國,剛剛晉陞為公司高管。她從小都是兒女標本、父母的驕傲,但是,從她結婚後遲遲沒有生育打算開始,就開始遭遇父母的不斷數落,直到今天升格為「中華民族的罪人」。
眼看著父女倆即將吵翻,她媽媽把她拉回房間,溫和勸說,「沒生過孩子的女人,人生是不完整的。」她媽媽一邊翻出她小時候的照片,一邊回憶起她成長的點點滴滴,那溫馨的氛圍,讓她恍惚了一分鐘。「你要是沒時間帶,我可以幫你帶啊!」媽媽趁熱打鐵地勸說著。
這句話,讓她心頭一顫。
在朋友童年的時候,父母因為工作分居兩地,她在奶奶家被撫育到六歲,才來到父母身邊上學。在新的城市,她感到害怕,竟然在一天拿了一點錢,偷偷跑去火車站,想回到奶奶家。童年的記憶很混沌,只剩下一個個片段,她只記得自己在人山人海的火車站廣場迷失了方向;還記得媽媽頭髮蓬亂,一邊哭一邊奔過來緊緊抱住她。
但她坦言,她並不能理解父母。她不是不能理解父母將自己託付給奶奶撫養,畢竟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奮鬥,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的無奈。但是,如果在那個階段,
父母根本沒空陪伴她的成長,那為什麼又要生下她來?難道原因就藏在媽媽的勸說里:生育她,只是因為父母害怕自己的人生不完整?
她自己也說不清楚,是不是童年的經歷讓她不願意生育孩子,但她非常明確一點:
她的工作非常忙碌,她的社會生活也同樣豐富,她既不願意為了孩子而犧牲自己的生活,也不願意為了勉強完成生孩子的任務,把孩子完全扔給父母照料。
電影《單身指南》
她和她的美籍華人老公在婚前就商量好將成為
丁克夫婦
。他們每年要安排兩次長假。一次是按照他們的心愿單進行環球旅行;一次是去支教或是去做國際項目的志願者。他們定期給慈善組織捐款,還定向助學五個山區學生。她覺得自己的人生很充實,童年的夢想都實現了,身邊也有志趣相投的愛人分享快樂,共擔壓力,她覺得,這就是她理想的幸福人生。
「
自己的人生完不完整,誰說了算?
」她很想這樣反駁母親,但看看母親額頭邊花白的頭髮,又把話全部咽回肚子里。「沒有生育自己的孩子,但是在不斷幫助別人的孩子,就變成中華民族的罪人嗎?」她很想這樣反駁父親,但是看著父親在陽台上抽煙的背影,她只能默默不語。
為了人生完整而生育,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上一輩人,終究是無法理解這個邏輯的。
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每個人都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歸屬、依附於某種關係。
如果從這個角度,似乎就能理解父母們的邏輯:沒有兒女,你就缺少了關係網中的重要一環。不僅你缺少,你還「連累」你的父母也一樣缺失——你缺少兒女,他們缺少孫輩。你的人生不「完整」,他們的人生也就同樣不「完整」了。比起生活中的「缺失」,父母這輩人,更在意的是別人的評價。在他們的思維邏輯中,你的人生是否完整,確實不是你自己說了算,而是世人的評價說了算。「看,這個人沒有孩子,掙那麼多錢有什麼用?」他們會這樣評價他人,當然,也深深恐懼自己被這樣評價。
但是,歸根結底,
人生是一趟只屬於自己的旅程,而非一場表演。
正因為結果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這趟旅程中你所經歷過的所有才是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而這些價值和意義,當然是由你自己去定義和評判。
每一段人生旅程,都是有始有終,有得有失,有笑有淚
;因此每一段人生都是完整的,沒有任何人有資格去指摘他人的「不完整」。沒有孩子的那些人,的確無法體會到撫育新生命成長的快樂和幸福,但他們因此有更多的時間去塑造自己的人生,甚至像我那位朋友一樣,去幫助更多的孩子成長,他們在其中所收穫到的人生意義,憑什麼就一定比養育孩子的人們要少呢?
從婚姻的角度來說,我一直認為,丁克夫婦更值得尊敬。
孩子是夫妻兩個人最牢固的紐帶,唯有孩子,能讓一對原本陌生的男女變成血肉相連的親人。婚姻就是生活的瑣碎日常,任何人長久相對,都會失去激情。
而孩子的不斷成長,能讓婚姻中的每一天都變得不一樣,共同撫育一個小生命,是讓婚姻保鮮的最簡單的方法。所以,沒有孩子卻能終身相守的夫婦更不容易,能有信心只憑兩人攜手去挑戰漫長、瑣碎、平庸的婚姻日常,沒有一份深刻堅定的愛意一定做不到。
更值得警示的是,
為了懼怕自己的人生不完整而生育孩子,那不僅是對自己人生的輕視,更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因為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也將擁有一個完整的屬於自己的人生。他們的出生,不應該是為了彌補某人的人生遺憾,更不應該僅僅是為了讓父母的人生在別人的眼裡看起來更圓滿。
背負著為父母圓滿人生的重任而出生的孩子,沒有幾個是幸福的,因為人不能活成自己,又如何能夠活出一個讓自己認可的人生?
綿延血脈、天倫之樂是生育的結果,不是目的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為什麼要生育孩子?
生育孩子的意義,從來不在於「修補」自己的人生。生育孩子,是參與和見證了另外一個生命的成長。我們犧牲了自己的睡眠、時間,有時候甚至會犧牲一些自我的發展,而收穫到的,是陪伴他們一起的第二次成長,一種對世界全新的感悟和認知。
因為孩子,我們還得到了血脈的綿延、充實的天倫之樂,但是,這些都只是生育孩子的結果,從來不應該成為生育孩子的目的。
所以,不負責任的並不是丁克夫婦,而是那些沒有想明白生育意義的父母。
互動話題
你如何看待「丁克」?
本文由
遇見張小嫻?
獨家首發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阿袋子,前媒體人,現混跡金融圈,一個不絕望的主婦,分享婚姻、家庭與愛的感悟。開設同名公眾號阿袋子(ID:Abag_001)
▌
主播:
ruru,「遇見張小嫻」簽約主播,湖南電台瀟湘之聲主持人,主張打造「有聲的文字,優質的文化」。
如果喜歡就轉發到朋友圈吧:)
※徹底化解自卑,只需要這樣做 丨自卑心理測試
※為什麼你從小到大都是那個默默無聞的女同學?
※陳意涵被嘲笑的原因竟然是這個
※永無落魄:張愛玲到死都是個百萬富翁
※這一刻,你有沒有很想打的人?
TAG:遇見張小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