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元朝只用僕從軍會有一支怎樣的武裝?
在古代世界,一個地區的軍事力量究竟如何,往往取決於當地的地理條件、經濟水平與文化民風。因而地域廣袤的大帝國很難將麾下的軍隊樣式完全統一。如有需要,帝國往往就會有各類風格迥異的屬國僕從,為其賣命。
那麼,如果一個帝國僅用屬國軍隊出戰,對手將面對一支怎樣的武裝?這次我們來說說元朝的僕從軍,這個帝國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擅長使用外族部隊的朝代。
沒有蒙古的騎兵也很強
以騎兵立國的蒙古人接連橫掃了大半個世界
13世紀,蒙古人以勢不可擋的騎兵大軍橫掃了歐亞大陸上70%的地區。標準的蒙古騎兵由40%的重騎兵和60%的輕騎兵組成。他們戰術的核心就是輕騎兵前置重騎兵在後,先利用輕騎兵消耗磨損敵人的體力和意志,最終啟用重騎兵一舉擊潰敵人。
這種組合式騎兵戰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帕提亞帝國時代,並為後來的波斯、突厥甚至歐洲人反覆演練,活躍在東西方的各個戰場上。但蒙古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組織進步,讓當時四方的騎兵同行們都顯得黯淡無光。似乎沒有了數量有限的蒙古兵源,帝國騎兵就馬上不行了。
黃金家族時代的蒙古騎兵戰術
但歷史上的蒙古人恰恰非常善於使用各地的僕從軍來補充自己的騎兵部隊。首當其衝的便是廣佈於蒙古高原西部到安納托利亞高原的突厥語民族。早在成吉思汗西征的創業時代,大批突厥部落就湧入了新興的蒙古霸權帳下。此後的窩闊台大汗時代,又有大量中亞等地的突厥人成為了蒙古軍隊的一份子。等到蒙哥汗經略南宋,很多順從蒙古統治者的中亞突厥部落開始進入了中國。這便有了忽必烈一統四海的時代的30個色目人群體。
蒙古帝國軍中一直有不少僕從與屬國部隊
突厥人和蒙古人一樣習慣在戰場上,將全副武裝的重騎兵與輕騎兵配合使用。但與蒙古人如火純青的後退包圍戰術不同,突厥騎兵的戰術更為直接。他們習慣於將精銳的具裝騎兵布置在兩翼發動衝鋒,也更為依賴重騎兵之間的近距離格鬥。雖然成了蒙古騎兵大師們的手下敗將,但相比於馬匹質量差勁、訓練水平低下且輕騎兵比例過高的宋朝騎兵來說,已經是水平高出幾個等級的精銳了。
被蒙古攻滅的花剌子模人就是突厥騎兵代表
在蒙古人數次鯨吞中亞的間隙,他們也沒有放鬆對中原地區的進攻。當時的中國北方地區,就不乏西夏與金國這樣靠騎兵起家的國家。
前者體量有限,且因被成吉思汗憎恨一生而慘遭屠戮,但依然有數萬人投靠到了蒙古人麾下。西夏人賴以成名的重裝奇兵--鐵鷂子也就成為了蒙古大軍中的一小部分。當他們出現在南下的戰場上時,對面的南宋將領或許會回憶起先輩被鐵鷂子擊敗的恐懼。
後者則在與蒙古人的作戰中損失了幾乎全部的騎兵精華,只能依靠中原地區的漢族步兵來苟延殘喘。但蒙古人還是在缺乏兵源的情況下,從中國北方各地徵召了數萬豪族子弟,建立了僅次於其怯薛近衛軍的直屬武衛軍。參加武衛軍的中原貴族子弟不少家庭在地方上頗為富裕,有能力提供盔甲武器和戰馬。作為一支主要由漢人組成的蒙古式騎兵部隊,武衛軍曾追隨忽必烈北征大漠,擊敗了不服元世祖汗位的阿里不哥勢力。
西夏人與他們精銳的鐵鷂子
除了這些僕從,作為蒙古中央權威的元朝朝廷,還能從不少西方的屬國手裡獲得騎兵部隊。這其中就會有師承西歐十字軍的亞美尼亞人,他們一直與伊爾汗國聯手,拚死抵抗從敘利亞北上的馬穆魯克騎兵。
十字軍時代的亞美尼亞騎士
所以,即便蒙古人心疼自己非常珍貴的本族兵源,僅僅派遣屬國與僕從軍參戰,也足以擊潰弱不禁風的南宋騎兵。這些僕從騎兵之間的愉快合作,已經在歐亞的數個戰場上得到了驗證。
蒙古的僕從與屬國中基本都不缺乏善戰的步兵
沒有蒙古的步兵也不弱
相比騎兵 蒙古人的步兵並不顯眼
作為騎兵立國的元朝,步兵力量經常被人所忽視。更有甚者,一直神話宋朝步兵的戰鬥水平,藉此得出步兵戰可勝元朝的幻想。畢竟,大部分蒙古人也只是在攻城戰中,才經常下馬客串步兵。
但隨著蒙古帝國的擴張,被征服或投降的僕從與屬國也為帝國貢獻了大量的步兵兵源。從最初被蒙古人強制押往城頭的炮灰,到地方王公扈從與投降的前正規軍,因有盡有。
早先投降的西夏人,就在與宋朝的戰爭中以山地步兵聞名。他們率先使用的神臂弩,也在後來被宋朝軍隊引進為制式裝備。而諸如俄羅斯王公和亞美尼亞國王這樣的屬國步兵,也都是經歷長期戰爭歷練的老兵。後來,甚至有元朝中央徵召俄羅斯步兵到大都擔任近衛的記載。
頑強抵抗過蒙古騎兵的俄羅斯步兵
進入中國北方後的蒙古人,也很方便的找到了優質的步兵兵源。金國治下的數個民族,依然保留了一定的勇武。這其中就有從遼國時,就擔任步兵的渤海人與奚族人。殘存的關外女真,也是山地老林見的優秀兵源。甚至頑強抗擊過蒙古的朝鮮高麗王朝,也在戰鬥力方面遠勝後來的李朝軍隊。
入侵日本的元軍中就有不少高麗步兵
當然,真正讓元朝人心儀的是那些亂世之中的北方漢軍。這些原本幫助金國防禦中原的漢人部隊,在蒙古得勢後選擇了依附。一直到忽必烈攻滅南宋為止,這些北方漢軍的將領都是擁有相當自治權的萬戶候。他們不僅可以像國王那樣在自己的防區內納稅、徵兵,甚至有過各自的貨幣發行權。哪怕他們的戰術與羸弱的南宋並無巨大區別,也在勇猛度與戰鬥意志上高出不少。其中更出產了張弘范這樣的重要歷史人物。
正是這些北方萬戶侯的漢軍部隊,成為元朝南下滅宋的開路先鋒。受到他們的事迹感染,一些投降的南宋步兵,也以新附軍的身份為大汗賣命。此前還百戰不勝的將領范文虎,終於讓自己的勝率不至於為0!
保衛城池的宋朝武士
不過,無論是北方漢軍還是新附軍,大體上都沒有什麼強大的進攻能力。師承北宋軍制的他們基本都以24000人為一支標準的野戰部隊。這其中的弩手和弓箭手比例,居然高達11000人。因而在戰場上,也就更多的以固守陣線為主。畢竟,中世紀是一個騎兵為王的時代。
有趣的是,即便是明白自己射擊技藝不如北方外族的宋軍,其弓箭手比例也遠遠大於弩手。可見弩與弓的孰強孰弱,在經歷過世事的古人眼裡,非常清晰。如今的許多宋粉的眼裡居然只有弩機。若讓泉下的偶像得知,豈不是棺材板碎裂,形同炸墳。而只知吹捧神臂弩這種舶來品的所謂粉絲,東拉西扯之行徑,也是無異於墳頭蹦迪。
最後,隨著元軍對中國西南地區的征服,很多當地土司的軍隊也成為了他們的僕從。這些本不在宋朝境內的西南戰士,早在北宋時就有儂智高這樣的厲害人物,逼的宋朝出動最精銳力量才勉強勝利。一直忙於對外征服的元朝長期缺兵,土司們也就以相當大的自主權,作為地方穩定力量被保留了下來。
宋軍中最有名的舶來品 神臂弩
技術的升級
回回炮終結了漫長了襄陽圍攻戰
蒙元大汗的僕從與屬國軍隊,不僅將勝利帶入了九州,也在無形中幫助東亞大陸完成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技術升級。
如同後來指導明朝人鑄炮與射擊的葡萄牙人德謝拉,元朝的波斯工匠伊斯瑪儀也將已經在歐洲和西亞普及的配重投石機帶入中土。這種可以發射112公斤石彈的巨型投石機,射程與威力都在宋軍依然使用的手拉式投石機與床弩之上。在發射的瞬間,摧垮了已經堅持多年的襄陽守軍。後來的明朝軍隊攻城略地,也少不了拼裝這種回回砲。曾被南宋寄以厚望的水師艦隊,同樣在焦山和崖山的水面,被砸的七零八落。
在崖山慘敗的宋朝水師
大量進入內地色目人,還將中亞與西亞的技術習慣一併帶入。不少人在蒙古大軍屠城時得到寬恕與優待,他們的成果則在此後的明朝尤為明顯。早就傳入中原的鎖子甲一直難以普及,但經歷的元朝的短暫統治,明朝軍隊使用的鎖子甲,大大高於此前的漢人王朝。而在蔥嶺以西,早已非常普及的磚石築城,也在元朝的短暫霸權後,開始由明朝人付諸實施。
明代的御林軍鎖子甲
可以說,元朝的僕從與屬國戰士,帶著殺氣而來,留下瑰寶而去。朱元璋後來一手制定的多元文化扼殺政策,讓這些意外的收穫隱秘於歷史之中,卻還是在史籍的字裡行間,閃著微光。
所以,就算以元朝為核心的蒙古帝國,只使用僕從與屬國軍隊,也足以橫掃疲敝不振的南宋。當北方的漢軍射出箭矢,羅斯與西亞的步兵齊步推進,側翼的重輕騎兵兩翼齊飛。冒著回回砲石彈結陣的宋軍,能支撐多久呢?(全文完)
※熊哥談史:「亂理財」 理垮蒙元帝國
※古代與日本戰爭,為何唐、明、民國都完勝?而元朝和清朝都慘敗?
※小國向元朝進貢5名美女,結果皇帝下令誅殺三千人,一個不留
※高麗王朝進貢的宮女,最後竟然成長為元朝的正宮皇后?
※這個地方被冠以最無聊的世界遺產,需要50元門票,觀賞性卻不高
TAG:元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