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主席誇此帥比孔明強,沒有七擒七縱卻深得彪悍民族的信任,為何?

毛主席誇此帥比孔明強,沒有七擒七縱卻深得彪悍民族的信任,為何?

史海拾記

【筆記君註:1927年,這是一個我們應該記住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一起中共黨史軍史上重要的事件——秋收起義,到今天整整九十年了。秋收起義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毛主席率領的第一支工農軍隊隨之正式創建,同時我們黨的第一面旗幟也正式誕生,是保存信仰火種、播撒信仰火種的一次重要行動。同時,秋收起義井岡山鬥爭、瑞金中央蘇區、長征等革命實踐是我們黨在危險境地中保存革命實力、以星星之火醞釀燎原的重要轉折。今天起,我們將一起聆聽歷史的腳步,回顧那波瀾壯闊的革命畫卷。】

上一篇說到紅軍渡過金沙江,準備從大渡河突破與紅四方面軍會師,而此時敵軍在沿線大路重要城鎮都已經布下重兵,而在彝族區域沒有派兵,因為當時當地彝漢矛盾頗深,國民黨在當地的治理基本無效,完全靠他們各個部落之間的自我協調發展,成為一個千年秘境。蔣介石認為紅軍不敢貿然通過這個地方,即使想要通過也一定會付出慘痛的代價,到兩敗俱傷時再進去收拾殘局,可謂一舉兩得,這是他的如意算盤,因此這塊基本沒有任何正規軍防守。

在紅4團的掩護下,紅軍主力經冕寧迅速北進,開始向彝族區進軍。為順利通過彝族區,紅1軍團第1師第1團和紅1軍團偵察連、方面軍工兵連組成中央紅軍先遣隊,劉伯承兼先遣隊司令員,聶榮臻兼政治委員,紅1軍團組織部長肖華及總部工作團團長馮文彬率工作團隨隊行動。

彝族主要聚居在中國西南地區。金沙江與大渡河之間的大小涼山地區,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傳說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地區,至今尚有孔明寨、孟獲城等遺址。彝族同胞長期遭受國民黨政府、地方軍閥以及奴隸主的殘酷壓迫和剝削,經濟文化落後,生活極其貧困。歷代漢族統治者實行大漢族主義政策,把彝族視為「蠻夷」,對其進行壓迫、奴役,如遇反抗,則進行武力征剿,平時則分化其內部,以達到「以夷制夷」的目的。因而,彝族人民對漢族不信任,特別不準漢人的軍隊進入他們的地區。彝族的反抗精神極強,各家支部都有自己的武裝,並有相當數量的快槍和土槍。彝民的槍法也很准,並且身體靈活,登山涉險,如履平地。紅軍要從這裡經過,困難很大。正確執行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爭取彝族人民的支持,成為紅軍繼續北進的關鍵所在。

為此,朱德總司令專門發布了《中國工農紅軍布告》,宣傳黨和紅軍的民族政策,號召彝族人民同紅軍合作。中央和中革軍委要求全軍普遍進行遵守黨的民族政策教育,尊重彝族風俗習慣,做到秋毫無犯,以模範的行動擴大黨和紅軍的政治影響。總政治部也發出《關於爭取少數民族工作的指示》,強調指出:「野戰軍今後的機動和戰鬥,都密切地關聯著爭取少數民族的問題。這個問題之解決,對於實現我們的戰略任務,有決定的意義。」劉伯承則要求先遣隊全體官兵,嚴格遵守紀律,「沒有我和聶政委的命令,誰也不許開槍」。

5月21日,紅軍先遣隊佔領冕寧,釋放了被關在監獄裡的彝族頭領。這些彝民頭領是當地反動政府作為「人質」關在獄裡的,劉伯承、聶榮臻請他們喝酒,雖未能消除他們對紅軍的疑慮,但緩和了氣氛。

22日,先遣隊由大橋鎮出發,穿過額雞、俄瓦、園包包等彝漢雜居區,然後翻過俄瓦埡口,進入了彝民區。工作團在前面開路,工兵連隨後跟進,紅1團暫時在大橋鎮待命。道路蜿蜒不平,兩側山勢險峻,林木蔥蘢,野草叢生,地面上腐爛的葉子積存厚達數寸,且天氣多變,時而濃雲低垂,時而細雨霏霏,給人以一種瘴氣瀰漫的感覺。先遣隊經過的一碗水、海子邊、北沙村等處,山林深處有成百的彝民呼嘯、吶喊,工作團官兵緊縮隊伍,謹慎前進。

當工作團行至冕寧北二十五公里處之袁居海子地區,被彝族羅洪、老伍、沽基(雞)等家族的人員擋住了去路。隨後跟進的工兵連也遭到彝民的圍攻。紅軍官兵嚴守紀律,對彝民的圍堵和搶奪物資堅持不予還擊,通過通司耐心地向彝族群眾宣傳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和紅軍的宗旨,同時派出代表同彝族首領談判。紅軍官兵的嚴明紀律,逐步贏得了彝族群眾的信任。經過耐心的說服工作,彝民終於通過談判與紅軍達成了協議。

劉伯承親自接待沽基族首領小葉丹,並按照彝族的習俗同他結拜為兄弟,向小葉丹贈送武器、彈藥,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武裝。紅軍的誠意打動了彝族同胞,爭取了大多數彝族同胞站在紅軍一邊,化干戈為玉帛。

當晚,劉伯承邀請小葉丹等同返大橋營地,給予熱情款待,並代表紅軍授予小葉丹一面書寫著「中國彝民紅軍沽雞支隊」的隊旗,正式成立了中國紅軍彝民支隊。從此之後,這支武裝一直在彝族地區活動,堅持反對國民黨統治的鬥爭。

第二天,在小葉丹的引導下,先遣隊再次進入彝民區。彝民結隊迎接紅軍隊伍,紅軍指戰員也每人準備一件禮物贈給彝族兄弟,紅軍熱情友好、亦誠相待的態度,受到彝族同胞的熱烈歡迎,所到之處充滿彝漢兄弟團結的歡聲笑語。彝族同胞到處傳頌紅軍紀律嚴明、愛護群眾的動人事迹。

小葉丹遺孀展示「中國彝民紅軍沽雞支隊」隊旗

走出沽基家支範圍,小葉丹派人繼續引導紅軍前行,並與其他家支交涉讓路。紅軍則按照彝族各家支不同的政治態度,採取不同的政策。對受國民黨蒙蔽,不了解紅軍政策的老伍族說服其保持中立;對受國民黨利用同紅軍對立、並劫去紅軍器材及槍支的羅洪族,採取政治上爭取與軍事上打擊相結合的政策。因此,一路沒有再受到阻撓。

經過七天七夜的行軍,紅軍暢行無阻,全部通過了被視為畏途的彝族區,並吸收了一批彝族青年參加紅軍。黨的民族政策的勝利,使蔣介石企圖利用彝族同胞阻止紅軍前進的陰謀徹底破產,紅軍因此爭取了時間,為先機到達大渡河邊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毛澤東非常興奮。走出彝民區,在大渡河畔見到劉伯承後,他幽默地問:「諸葛亮七擒七縱才使孟獲心服。你怎麼一下子就說服了小葉丹呢?」

劉伯承回答:「主要是我們嚴格執行了黨的民族政策。」

這是一次民族統戰的偉大勝利,也意味著彝族同胞對黨的政策的認同,這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勝利基礎。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可自由打賞或轉發!謝謝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春筆記 的精彩文章:

在此天險之地,毛主席為何講起石達開的故事,他又如何避免悲劇重演
最危急時刻,意外發現敵軍留下的唯一渡船,彷彿冥冥之中天意助紅軍
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以一當十阻擊兇悍川軍反撲,神炮手隔江兩炮定乾坤
生死存亡之際,毛主席果斷下令兩江夾擊奪此橋,誰去完成不可能任務
顧問李德晚年說起這件事,用了這樣的評語,毛主席應該感到欣慰了!

TAG:陳春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