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火繩槍學日本,冷兵器學大明?17世紀的朝鮮武備究竟行不行?

火繩槍學日本,冷兵器學大明?17世紀的朝鮮武備究竟行不行?

2017年,韓國曾經拍攝過《熔爐》和《奇怪的她》的名導黃東赫也玩了一把歷史電影,這次這位對韓國社會刻畫的入木三分的導演,拍攝的是以「丙子胡亂」作為背景的《南漢山城》。

丙子胡亂與之前的丁卯胡亂,作為李氏朝鮮經歷的又一場戰爭浩劫,相關的影視作品自然是層出不窮。不過不管韓國的導演們如何翻來覆去的拍攝這一題材的電影,基本無一例外的將清軍描述的甲胄精良銳不可當。相較之下,朝鮮則是一副武備凋零、不堪一擊的狀態,那麼經歷了兩次倭亂的李氏朝鮮,他們的武備究竟如何呢?

丙子胡亂

談到17世紀李氏朝鮮的武備,就必須要談談16世紀末日本對朝鮮發動的兩次戰爭。日本和明朝在朝鮮半島上數年的戰爭,對於朝鮮來說是一個極好的學習模板。對於曾經痛揍自己的日本,李氏朝鮮對他們的學習大多也只是對其火繩槍進行仿製,而朝鮮刀對日本刀造型上的模仿,也是在倭亂之前就已經進行。相對於日本,朝鮮人顯然更對明朝軍事技術更加感興趣,這一方面,是因為在武器系統上朝鮮與明軍更加的接近,二來則是日本在戰場上與明軍較量時拙劣的表現所造成的。

明軍與日本作戰

日軍大將加藤清正急於戰功而率先跨過鴨綠江與女真部落交戰,雖然加藤清正自稱這一戰自己斬首萬級大勝而歸,但是實際上從他迅速撤回朝鮮,並一路往南撤退到自己轄區最南端,甚至在李如松攻破平壤以及之後的行動中毫無作為,可以想見加藤清正顯然是在女真那邊吃到了令人難忘的教訓。在之後赫赫有名的碧蹄館之戰,日本人在戰術上的問題就表現的更加淋漓盡致,李如松所率領的少量精銳騎兵,不僅在數倍於己的日軍進攻中表現的遊刃有餘,甚至一度引起日軍的恐慌,並最終令日軍付出慘痛的代價。日軍如此大打折扣的實際戰鬥力,最終也使得朝鮮對其學習只限於了很小的部分。畢竟朝鮮除了日本之外,所要面臨的大敵便是女真,讓自己的軍隊和日本人在野戰中表現的那樣中看不中用,顯然就太過愚蠢。

兩度重創日軍的李如松

倭亂基本結束之後,軍隊的重建也就成了李氏朝鮮的重要任務。根據後來李德懋、朴齊家等奉命修著的《武藝圖譜通志》,我們可以大體一窺李氏朝鮮在17世紀的軍隊重建。從這本書中,可以較為明顯的看到入朝的明朝南兵對於朝鮮步兵發展的極大影響。在步兵方面,朝鮮步兵集成了極具南兵特色的鏜耙、狼筅還有藤牌。而朝鮮步兵主要使用的冷兵器包括一種15尺的長槍,還有更長,足有20尺4寸的竹槍。作為近戰所使用的武器,朝鮮步兵們還裝備有需要雙手握持,類似於日本太刀的「銳刀」,以及大量吸收了明朝和日本特色的刀劍。不過有一點有趣的是,朝鮮步兵的佩刀方式與後來清代的佩刀方式類似,都是將刀、劍柄朝後。這種佩戴方式在騎兵中較為常見,因為刀柄朝後,拔刀時為反手拔刀,可以避免動作過大而傷及馬匹。

裝備精良的朝鮮士兵

朝鮮的刀劍

與影視劇中幾位刻板的李氏朝鮮士兵形象不同的是,其實朝鮮也發展出了極為豐富的鎧甲。比較流行的幾種是學習蒙古以及明朝的布面甲。不過這種甲較為昂貴,大多是給騎兵和軍官使用,而步兵多是使用紙甲,條件稍好的,還會裝備鎖子甲與札甲以及棉甲。朝鮮人對於棉甲有著極高的評價,並且認為他們是防禦鳥銃的極好裝備。朝鮮步兵所使用的紙甲,則是用大量的紙漿壓制而成,之後上面刷上黑色。因此從表面上來看,很難辨別出其材質,並且有些士兵還會在這些紙甲內側放入鐵片來加強自己的鎧甲。除此之外,朝鮮還有基本是給軍官使用的鱗甲,不過這種甲更加接近反穿的布面甲,主要也是給軍官所使用。

紙甲

軍官使用的鱗甲

比較有趣的是,李氏朝鮮在裝備發展上有著自己很大的特點,諸如布面甲李氏朝鮮就出現了將絹布、皮革、鐵片相疊所製作的皮甲(此皮甲非彼皮甲)。更加有趣的是,李氏朝鮮還發展出了一種在明朝和日本都並不常見的鎧甲類型——鏈板甲。不過朝鮮的鏈板甲與穆斯林國家所使用的鏈板甲有著較大不同。朝鮮的鏈板甲甲片分布比較鬆散,而非穆斯林國家的那些鏈板甲一樣進行重點防護。因此在實戰中,這種鏈板甲的實際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至於說這種甲胄是朝鮮原創還是受到其他國家的影響,都並不好說。日本後來出現的疊具足倒是頗有些相似之處,因此不排除是受到了這種鎧甲的影響。

身著鏈板甲的朝鮮士兵

朝鮮的騎兵相較於步兵,在朝鮮的軍事傳統中有著更高的地位。這是由於蒙古征服後的高麗乃至李朝初期,在軍事上都受到了蒙古人極大的影響。朝鮮騎兵除了弓箭以外,比較喜歡使用的是鞭棍(類似於連枷)和月刀(類似中國的關刀),而朝鮮騎兵近戰所使用的腰刀相對較短。不過伴隨著明朝對於朝鮮的刻意壓制,朝鮮軍隊中的騎兵規模不斷的縮減。又經歷了倭亂浩劫之後,朝鮮的騎兵數量更是大幅度削減。朝鮮騎兵使用的馬匹大多是來自於朝鮮南部的濟州島,與此同時,朝鮮騎兵的主要作戰範圍卻是在朝鮮北部,這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朝鮮騎兵的恢復,也因此,這些騎兵在丙子胡亂中表現乏力。

使用鞭棍的朝鮮騎兵

除了冷兵器,在丙子胡亂中,真正給清軍留下深刻印象的,其實應該是朝鮮的鳥銃手。雖然朝鮮在武器以及軍陣戰術上將主要學習對象定位了明朝,但是唯獨鳥銃這項,朝鮮是選擇向日本學習。這一很大原因是,在倭亂中,日本的「鐵炮」確確實實給朝鮮人帶來了極大的心理陰影。因此戰爭結束之後,朝鮮人立刻開始對日本鐵炮進行仿製,因而朝鮮也就有了大量的鳥銃手。不過與之相對的是在火炮領域,雖然朝鮮努力試圖在這一領域與明朝看齊,但是受制於朝鮮的國力,最終離明朝的水平依然有著較大差別。

朝鮮的鳥銃手

如果僅僅從武器的角度來看,雖然朝鮮與明朝有著較大的差別,但是卻也依然領先於女真乃至後來的後金,甚至於比較當時的日本而言,17世紀的朝鮮都有著較大的優勢。當然,這個責任也完全可以推給不久前的倭亂令朝鮮元氣大傷,但是卻也依然不可否認的是,在戰爭中,操作武器的人,或許才是戰爭勝敗的真正決定者吧。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的冷兵器內容請關注冷兵器研究所微信公眾號:lbqyj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揭秘中國古代歷史上地位最高的軍人:五代十國的中央禁軍
墨西哥征服者之劍:大都會館藏珍品、19世紀美國伍爾准將佩劍
大狙很惹眼:俄軍精銳大兵與兄弟國戰士在邊界合練狙殺戰術
每日軍情:CR929與俄合作是唯一選擇 2038年後美軍再見不到現役最強大軍艦
美國50年前直升機強大的外掛能力,輕鬆吊起就飛,印度受誘惑大手筆採購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