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小兒腹瀉?試試中醫治療!

小兒腹瀉?試試中醫治療!

【 歡迎關注 「豫說健康」,宣傳醫學科普提供諮詢。】

【 河南省(鄭州)兒童醫院 武豪 / 文 】

腹瀉是小兒常見病之一,夏秋季節高發,尤其是「秋季腹瀉」的名號,在家長群體中可謂「大名鼎鼎」。寶寶若有腹瀉,則大便增多,有時伴有腹脹腹痛、精神萎靡、嘔吐厭食等癥狀,令家長十分焦急。

下面請看河南省(鄭州)兒童醫院中醫科主任韓雪為您講述中醫治療小兒腹瀉的方法。

中醫稱腹瀉為「泄瀉」,且對其病因有詳細的論述。中醫巨作《黃帝內經·素問》中寫道:「因於露風,乃生寒熱,是以春傷於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泄。」、「清氣在下,則生飧泄。」、「寒氣客於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後泄腹痛。」說明風、寒、熱、濕均可引起泄瀉。

歸納起來,小兒泄瀉的病因大致有4種:感受暑、濕、寒、熱等外邪,傷於飲食,脾胃虛弱,脾腎陽虛。按病因分類,泄瀉分為風寒瀉、濕熱瀉、傷食瀉、脾虛瀉、脾腎陽虛瀉。

談之色變的「秋季腹瀉」,早期多表現為濕熱瀉。大便水樣,或如蛋花湯樣,量多次頻,瀉下急迫,氣味穢臭,或夾少許粘液,或伴發熱、嘔吐、煩鬧。舌質紅,苔黃膩。本證易於發生傷陰變證,若失治誤治,遷延日久則易轉變為脾虛泄瀉。治療以清腸解熱,化濕止瀉。以葛根芩連湯加減,會大大縮短病程。脾虛瀉表現為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於食後作瀉,時輕時重,遷延反覆,孩子飲食減少、精神萎靡。以健脾為主,以參苓白朮散治療。該方中人蔘、白朮、茯苓、甘草均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慢性腹瀉是另一種困擾兒童的腹瀉病。與秋季腹瀉不同,慢性腹瀉病程很長,常在2個月以上,患兒多為脾虛或脾腎陽虛之證。腎在脾下,就像薪柴烤著鍋釜,腎虛就像薪火不足,脾自然得不到溫養。這種情況就需要健脾溫腎。

人們常說的「吃住了」便是傷食瀉。患兒大便酸臭、伴有不消化的食物、且常常腹脹厭食。這時需要消食導滯,使邪有出路,達到祛邪安正的目的。

中醫強調「上醫治未病」,提倡預防。對於小兒泄瀉的預防,家長們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教導孩子不要吃變質食物、少吃生冷食物。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脾常不足。雙節將至,切不可讓孩子暴飲暴食、大魚大肉,以免對孩子的消化系統造成損害。

(免責聲明:本圖文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小編及時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