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熹:沒有建立起內心的秩序,外在便永無寧日

朱熹:沒有建立起內心的秩序,外在便永無寧日

日知錄

耳目役於外,攬外事者,其實是自墮,不肯自治,只言短長,不能反躬者也。

——《近思錄》

「紛繁」是在說這個世界,「忙碌」是在說我們自己。

為什麼明明這麼努力,卻依然感到如此「匱乏」?

日復一日的行色匆匆、向外追逐,哪裡才是我們要找的「安全感」?

缺少了「自治」的「自強不息」,終究是成了「自墮」,多少人活成了「分裂」的狀態。

有時候,我們如同螻蟻般卑微,媚悅取容、跟風討好,生怕自己不合群。

有時候,我們彷彿站在制高點,指手畫腳、憤世嫉俗,看不慣一切人一切事。

沒有建立起內在的秩序,外在便永無寧日,到頭來只不過是在愈發努力地損耗自己。

回歸易簡,是回歸於內,學會自立。

自立,是懂得反躬自治,不求見知於人世,而求真知於自己;不求粉飾於耳目,而求無愧於隱微。

「蒼蠅附驥,捷則捷矣,難辭處後之羞;蘿蔦依松,高則高矣,未免仰攀之恥。」

不再孜孜不倦地去迎合世俗意義上的「標配」,而是真正開始懂自己做自己,在「標準化」的廢墟上,重建自己內在的秩序。

回歸易簡,是回歸於一,學會專註。

專註,是懂得拒絕取捨,不再時時事事疲於應對,而是能為能不為,有所為有所不為。

《易》曰:「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於分內之事,能力擔當;於分外之事,能善擺脫。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縱使世事紛亂陳雜,內心始終保持清醒的覺知,不縱弛放逸,只是將「誠敬」持守到底。

回歸易簡,是和而不同,是內在與外在的和解。

和而不同,是以重持輕,於混俗之中能脫俗。

於是非邪正之際不失從違之正,於利害得失之前不起趨避之私。

和而不同,是涵容寬厚,不再求全責備。

於人不輕為喜怒,於物不重為愛憎。

如此意氣和平,心境常如明鏡止水,天下自無可厭之事、可惡之人。

智者懂得忙裡偷閒,鬧中取靜,卻不是要做寄身山林,絕塵遠俗的隱士。

能於靜中觀世事紛擾,能向閑處看世人奔忙,方是安身立命的工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王芫:「個人陳述」的風波
君子的理想追求:修己安人 以天下為己任
言行一致:孔子認為「做」比「說」要難得多!
荀子:為人如土 隱微而顯明
寒露: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