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代宣德、洪武、永樂時期瓷器鑒賞大全(二)

明代宣德、洪武、永樂時期瓷器鑒賞大全(二)

玩收藏,首先我們應該了解的當時候的文化特徵、背景、常見器型、常見紋飾等,只有對這些有一定的了解,您才能玩轉明代的各個時期的瓷器,才能真正在收藏路上少走彎路。《東方尋寶》——小編帶您了解關於,明代時期宣德、洪武、 永樂瓷器的各個特徵:

洪武

一、洪武時期瓷器的鑒定要點:

1、元明兩代瓷器的砂底,露胎處均可見星點裝或大片火石紅斑。這種火石紅斑,自元代開始出現,經明代,沿續到清代乾隆以後才完全消失。

2、釉面多為青白色,色澤清雅、柔和悅目。

3、所繪龍紋,不如元代兇猛,多為五爪龍。元代所繪的折枝或纏枝蓮葉紋的葉形較大,為大花、大葉,到洪武時則明顯縮小。

4、瓷器底足中心乳釘狀突起,是元代器足遺傳。

5、明代早期紋飾,大多簡練嫻熟,豪放生動。官窯器的紋飾精細秀麗,或多或少流露出元代風格。

二、永樂時期瓷器的鑒定要點:

1、在我國的陶瓷工藝史上,此時的鮮紅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獨樹一幟,佔有特殊地位,成為明清兩代的典型。

2、永樂瓷器的造型清秀、圓潤、靈巧。

3、永樂時胎土淘煉精細,胎體輕重適度,尤其以白砂底之細膩而著稱。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報名:《一八六八四九二四二九九 》(編導)

4、釉面肥厚,瑩潤平凈,無桔皮紋。白釉器的口、底、邊角與釉薄處多閃白色或黃色,釉汁厚聚處閃淺淡和蝦青色。

5、青花器造型工整精緻色調凝重古雅,絢麗鮮艷,體態優美俊秀,用進口「蘇泥勃青料」,燒造時有自然的暈散,形成濃重凝聚的結晶斑點,呈凸凹不平狀。

6、圓器中的口沿,以手試之有鋒利感。而後仿的口沿多圓潤,不見稜角。這種器口特點,是我們斷定年代和區分真偽的主要依據之一。

7、琢器胎體接痕微露,不及元代與明初時期明顯。

8、常見器足有:里直外收式圈足、齊平式圈足、高深外撇式圈足,圈足露胎處多泛火石紅斑。盤碗類,器心多微下凹,器底外凸,呈塌底狀。

9、永樂時,開始書寫帝王年號款,均為四字篆書。

三、宣德時期瓷器鑒定要點:

1、永樂為明代瓷器的開創和發展時期,而宣德則為鼎盛時期。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說法。宣德青花以其胎土精細,釉汁均凈,造型工整,凝重渾厚,胎質細膩,多細砂底,器形多樣,青花濃艷,紋樣優美而久負盛名。琢器介面少見,胎體比永樂時厚重、堅緻。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報名:《一八六八四九二四二九九 》(編導)

2、釉面特點為桔皮紋。青花器釉面,呈亮青,前期與後期釉面稍白,中期為青白色,釉面均很細潤。

3、青花用三種色料:①進口蘇泥勃青料,②國產料,③進口和國產混合料。青花自然暈散,形成濃重的凝聚結晶斑,深入胎骨。宣德青花可謂青花之冠。

4、磯紅彩始於宣德,瓷釉為宣德創新品種之一,仿哥釉也是從宣德時開始的,黃釉是宣德時燒製成功的,青金蘭釉又稱「雪花蘭」或「灑蘭」,為宣德時景德鎮能工巧匠又一傑作。

高足杯

5、紋飾一改永樂時的纖細風格,顯得粗重豪放,筆法蒼勁。尤以龍紋猙獰兇猛之狀,可為明、清兩代之最。

6、宣德瓷器署有年款的,較永樂時顯著增多。一般為六字楷書款,亦有四字的,書寫部位不定,全身均可書寫,亦採用篆書。曾有宣德款識「滿器身」的說法。

7、彩瓷楷書寫「德」字無「心」上一橫,篆書寫「德」字,「心」上都有一橫。

8、器足、琢器多細砂底,無釉、無旋痕,泛有火石紅斑。盤心微有下凹。雍正仿斜坡盤底,於足脊處滾圓如「泥瞅背」狀。

以上就是宣德、洪武、 永樂時期瓷器鑒賞的一般特徵,希望大家一起學習交流。下期為大家繼續分享明代時期瓷器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走進江蘇省美術館看「二高一陳」的嶺南經典
盛名之下,他們為何僅留下一幅作品傳世
蘇富比香港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秋拍總成交額達5億400萬港元
胡妍妍:五年不易,嘉德香港終吹響全員集結號
蘇富比香港秋拍:明宣德青花夔龍罐3000萬港幣落槌

TAG: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