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連化物所肝癌診斷型代謝標誌物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肝癌診斷型代謝標誌物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肝癌診斷型代謝標誌物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肝癌診斷型代謝標誌物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高分辨分離分析及代謝組學研究組,在肝癌診斷型代謝標誌物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 Hepatology 雜誌上。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範圍內發病率位居第六、致死率居第三的惡性腫瘤,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風險因素。我國是肝癌的高發區,降低肝癌發病率、死亡率是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目標之一。由於肝癌早期無明顯臨床癥狀,發展快且易轉移,臨床發現時大多已是中晚期,臨床治療效果不佳。為解決這一難題,急需發展新型、穩定可靠的方法實現肝癌的早期篩查。針對此問題,研究團隊聯合吉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廈門大學中山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山東省立醫院等 6 家臨床相關研究機構,納入 1448 例受試者,受試者中包括健康對照、慢性乙肝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研究採用大連化物所自主開發的基於 LC-MS 的大規模代謝組分析技術,鑒定和驗證了一組新型的肝癌組合代謝標誌物:甘氨酸膽酸、苯丙醯色氨酸。大規模臨床驗證結果顯示,該組合標誌物能夠有效的在高風險的肝硬化患者人群中發現肝癌患者,其受試者操作特徵曲線下面積(AUC)達到 0.807-0.930,優於傳統的肝癌臨床標誌物甲胎蛋白(AFP)的 0.65-0.725,同時與 AFP 具有較好的互補性。二者聯合應用可有效避免 AFP 陰性肝癌患者的漏診,聯合應用的診斷正確率可達 80.6%-100%。

同時,該組合標誌物能夠從肝硬化患者中靈敏的發現小肝癌(單一腫瘤直徑 <2cm)患者(AUC:0.753-0.866)。對肝細胞癌的診斷具有較好的特異性,不受胃癌、膽管細胞癌等疾病的干擾。

基於巢式人群隊列研究的數據表明,該組合標誌物可在肝癌發生前 1 年對高危人群提供風險預測(AUC:0.79),聯合 AFP 可進一步提高預測準確率(AUC:0.88),這一標誌物組合有望用作肝癌臨床前預測的指標。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等的資助。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96037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樂施好善的人為何也會抑鬱?
迄今最精準原子鐘即將「報時」
人類基因組DNA環高清4D圖譜繪成
抑制特定蛋白表達有助維持心臟功能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