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是誰斷送了北洋水師

是誰斷送了北洋水師

1

紫禁城中,一片凄風冷雨。光緒凝神靜氣,良久,揮筆寫下一幅對聯。轉身對剛進門來的翁同龢道:「翁師傅,你看看朕這幅聯寫得如何?」

翁同龢先告了罪,趨步來至案前。只見皇上的筆走龍蛇中,赫然寫著:「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翁同龢不禁嘆道:「有萬歲此贊,鄧世昌等將士當可含笑九泉了。臣以為,應當對犧牲的將士們大加表彰,風風光光、熱熱鬧鬧……。」

2

「風風光光、熱熱鬧鬧?」光緒怒道,「難倒我們勝利了嗎?」翁同龢連忙伏倒在地:「臣以為,此戰雖是我大清水師失利,但老百姓不知道,也不必讓他們知道。知道了沒好處。而將悼念辦得如同慶功一樣,才能夠穩定局勢,鼓舞人心!」

光緒沉思不語。翁同龢又奏道:「但有罪之人不可不罰。賞罰分明,方可見我大清之法度。」「你是說李鴻章?」

是誰斷送了北洋水師

不日,朝廷傳來一道旨意:北洋水師倖存官兵全部強行遣散,海軍總理衙門撤銷,內外海軍學堂叫停;李鴻章由北洋大臣調為入閣辦事,但「不得與聞政」,實為明升暗降;將丁汝昌的棺柩加三道銅箍捆鎖,以示戴罪,用磚封在其原籍村頭不得下葬。

3

為甲午戰爭的最後失敗而負責的,應該是丁汝昌而非李鴻章。黃海海戰結束後的次日,李鴻章急電丁汝昌:「各船損傷處,趕緊入塢修理,防日艦復擾北洋」,並再三催促丁汝昌派出北洋艦隊儘快出海,在旅順、大連,威海一帶巡航。

9月27日,又發急電:「信息日緊,即不能制敵,亦可在口外近邊游弋,使彼知我非束手待斃」。次日,李鴻章得知日軍準備攻佔旅順的消息之後,又發電稱:「師船速修,擇其可用者,常派出口外,靠山巡查略張聲勢,雷艇應往小平島附近旅口梭巡」。

一直到威海衛淪陷,李鴻章始終在命令丁汝昌趕緊把船修理好,趕緊出海巡視,以防止日軍的進一步行動。然而丁汝昌並沒有聽李中堂的安排。

4

李鴻章曾作出水路協同作戰,共守旅順要塞的決策,要求丁汝昌配合陸軍共同抵抗日軍。但丁汝昌都置若罔聞,龜縮不出。直到後來威海失陷,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丁汝昌服鴉片自盡。由以上歷史記載我們即可看出,北洋水師覆沒之責任當在丁汝昌而非李鴻章。

一般認為,此責應由李鴻章「避戰保船」的錯誤決定來承擔,但事實上,李鴻章在甲午海戰中給北洋水師制定的是「保船制敵」的作戰方針,而非避戰。李中堂之所以會做出這個作戰方針,實際上是出於對中日雙方海軍實力對比的考慮。

是誰斷送了北洋水師

甲午海戰爆發時,北洋水師與日本聯合艦隊實力之比為:艦數22:31、火炮253:370、魚雷艇12:37、總噸位41200:63995,在這些數字面前,雙方強弱高下立判。

5

在射速上面,北洋水師更是遠遠不如對手。北洋水師的射速是五分鐘開一炮,而日本則是一分鐘開五炮。這種實力對比下,北洋水師沒法不吃虧。

李鴻章針對「保船制敵」的策略指出:「海上交鋒恐非勝算,即因快船不敵而言。鏡與馳逐大洋,勝負實未可知」並且認為「海上交戰能否趨避,應以船行之遲速為準,速率快者勝利則易於追逐,敗亦便於引避.若遲速懸殊,則利鈍立判協」,「海軍功罪,應以各口能否防護,有無疏失為斷;似不應以不量力而輕進」。

由此可知,李鴻章的「保船制敵」策略是在揚長避短,不爭制海權,而是注重對入海口的防衛,在當時的客觀環境下,不失為一個正確的方針。

6

只不過,丁汝昌這個歪嘴的和尚念錯了經,將李中堂的一個積極的作戰方針變成了消極的避戰之策,最終導致了這支曾是世界第八、亞洲第一的海軍的悲劇。

是誰斷送了北洋水師

從此之後,不僅日本的太陽旗縱橫於中國海域,更在後來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際,讓中國的內河飄滿了各國旗幟。對海權的漠視,讓中國陷入了無盡的被侵略深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憶城千年行 的精彩文章:

太平天國,一場虛幻的大同夢
和珅跌倒,吃飽的不僅僅是嘉慶
四庫全書,編書還是毀書
乾隆真的是漢人血統嗎?
雍正之死,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TAG:憶城千年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