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珠峰易上,貢嘎難登

珠峰易上,貢嘎難登

2017年10月7日下午15時

一支捷克登山隊成功登頂貢嘎山7556米的主峰

這是進入21世紀後

繼2002年法國Antoine和Laurent沿西坡西北脊傳統線路登頂

15年來再次成功登頂貢嘎山

一百多年來,貢嘎山一直保持著登頂之難,殺傷率之大的「惡名」。在長期冰川作用下,主峰發育為錐狀大角峰,周圍繞以60°-70°的峭壁,讓人難以征服,又欲罷不能,其登頂難度甚至遠遠大於珠峰。

花錢可以上珠峰,但上不了貢嘎

人類首次登頂貢嘎山要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

1932年,美國人Terris Moore與Richard Burdsall受約瑟夫.洛克的「誘惑」來到這裡,並首登成功。但在此之後,試圖登頂者前後相繼,但真正成功的卻不多。

有人統計,本次捷克登山隊登頂前,共有24人成功登頂,卻竟有37人在攀登中和登頂後遇難,登山死亡率遠遠超過珠峰的14%和K2峰的30%,僅次於梅里雪山。從1981年至1994年間,共有四支日本登山隊來挑戰貢嘎山,來了29名隊員,卻只有10個人走了出去,其他19位登山者長眠在這座雪山。

貢嘎山悲壯的登頂史

貢嘎山因巨大的攀登難度和極高的登頂死亡率,被登山家稱為「山難大全」讀本。那麼7000米級的貢嘎山為什麼攀登難度遠遠大於許多8000米級的極高山呢?

貢嘎山之所以難以攀登,首先「得益」於它特殊的地形和獨特的峰體形態。在冰川長期的刨蝕作用下,貢嘎山的主峰為錐狀大角峰,峰體尖銳而陡峭,它的四周更是絕環繞壁,攀登難度極大。它的西南壁坡度幾乎達到70度,還有大量的懸冰層,幾乎沒有人能從走這邊通過。而東北山脊曾被日本和韓國登山隊員挑戰成功,但卻付出了隊員生命的慘痛代價,這條危險的山脊路線曾奪取了4次攀登中的14個日本人的生命。

由這張照片不難看出貢嘎山的輪廓,也就不難理解其攀登之難了。攝影/卞玉鵬

相對而言,西北山脊是一條相對容易的登頂路線,但僅僅是相對容易。這條線在翻上山脊之後,橫風特別大,春秋季暴雪加大風氣溫可能驟降到-40℃。在這裡,滑墜遇險的登山隊員最多。

攀登貢嘎山的另一個難題就是複雜多變的天氣。

雲霧繚繞的貢嘎山。攝影/卞玉鵬

貢嘎山是我國最東端的7000米級高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但是,由於青藏高原的隆起,高聳於對流層中的巨大山嶺對氣流的阻擋,影響並改變了環流形勢,導致了貢嘎地區氣象條件多變且惡劣,尤其是東坡,降水極其豐沛,而且常常雲霧飄渺。查閱歷次山難,幾乎都是與惡劣天氣有關的各種事故。

差點「成為」世界第一高峰

如果說攀登難度高過珠峰是貢嘎山和珠峰的第一層聯繫,那麼當年險些取代珠峰成為世界第一高峰這個誤會,恐怕就是兩者的又一重親密聯繫了。這個誤會的產生就要從貢嘎山獨特的地形講起了。

供圖/李忠東

這是北緯30度地形剖面圖。海拔7556米的貢嘎山位於橫斷山系的大雪山中段,它是大雪山的主峰,也是四川省的最高峰,享有「蜀山之王」的美譽。

7556米的海拔高度,也許相對於青藏高原眾多8000米級極高山而言算不了什麼,但在青藏高原的東部和南部卻獨樹一幟,明顯秀出群峰。它與雲南省第一高峰——梅里雪山相比高出近800米,比四川的第二高峰四姑娘山主峰高出1300米,它周圍有6000米級衛峰45座,它比這些衛峰高出700-1200米左右。在這裡,地形的爬升不是像台階一樣逐級完成,而是呈一條直線,直達頂點。

空中拍攝到的貢嘎山。攝影/李忠東

貢嘎山顯得尤其高大,還因為它是從海拔僅幾百米的四川盆地邊緣拔地而起,而不是從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面上,它與四川盆地底部之間的高差達7000米。在這裡,山體驟然而立,在極短的距離內扶搖之上幾千米,從盆地到雪山,從平原到高原,甚至都不需要低山、中山、高山的轉換過渡,直接而迅速到達極高山。

也許正是受到這種視覺上的「欺騙「,20世紀30年代身名顯赫的美籍奧地利探險家約瑟夫.洛克,一度認為貢嘎山取代珠峰成為世界第一高峰,並興奮地向全世界宣布他的「新發現」。這雖然是一個美麗的錯誤,但卻為貢嘎山贏得了更多關注的目光。

選自《中國國家地理》2004年07月

供圖/建川博物館

圖中左第三人為洛克。

貢嘎山只所以能威武霸氣地橫亘在青藏高原的東部,除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而外,構成貢嘎山的岩石也是重要因素。構成貢嘎山主峰的岩石為形成於2億年前的花崗岩,這種岩石比周圍的二疊系-三疊系砂岩、板岩都要堅硬緻密。第四紀以來,當青藏高原快速隆升一舉到達發育冰川作用的海拔高度時,花崗岩抵抗冰川、流水剝蝕的能力就表現出來,當周圍的砂岩、板岩被剝蝕之後,它尖銳而峻峭的峰體便突顯了出來。

生長的雪山,行走的雪山

貢嘎山是地球表面最為崎嶇的地方,從山腳下的大渡河河谷至貢嘎山主峰,直線距離不足30公里,地形落差竟達到6500米以上。可謂「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澗道之峽,車不方軌,號曰天險」。而實際上,在340萬年前,它們還幾乎處於同一海拔高度,那時候貢嘎山的海拔還不到2000米。

選自《中國國家地理》2003年09月

製圖/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貢嘎山是青藏高原整體隆起的一部分,它的隆起受到斷裂的控制,是典型的斷塊山地。尤其是康定-磨西斷裂帶對貢嘎山的隆起和山地景觀的形成影響極大。至今,我們仍能在貢嘎山的東坡看到一系列被斷層改造的斷錯水系。發生於340萬年前左右的多期次斷塊降升,貢嘎山長高了5000米以上,至今仍以7.8毫米/年的速度向上生長。

選自《中國國家地理》2004年07月

科學家研究表明,貢嘎山不但往上生長,而且還在水平運動。10萬年以來主峰斷塊一直在沿康定-磨西斷裂水平滑動,滑動距離達2-3公里,甚至超過其向上生長的速度近3倍。

可見,貢嘎山是名副其實的生長且行走的雪山。

借山看山,貢嘎的觀景方式

說到這,你是不是想一睹貢嘎山的真容了呢?且慢,貢嘎可是最難見其尊容的雪山。

在貢嘎山的周邊,環峙著一系列6000米級、5000米級的高山,而之下便是深邃而幽長的深切峽谷,古今的各種交通孔道大多沿這些峽谷展布,在峽谷之中基本沒有一睹「蜀山」丰采的機會。加之貢嘎山地區,氣候溫潤,降水豐沛,雨霧天氣較多,那怕有機會登上高地,因常常雲遮霧繞,雖給雪山增添了些仙氣和神秘性,但也增加了觀看貢嘎山的難度。

看山要看極高山,但如何才能突破地形的屏障,越過大山的阻檔,騰挪輾轉,窮盡山水,體會到峰迴路轉,群山如丘,長峽如線的雄闊與壯美呢?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於是,聰明的四川人便想到了一種全新的看山方式:借一座山的高度,去看另一座山!

就這樣,以貢嘎山為中心,尋找最佳觀景平台,一時成為攝影愛好者和戶外探險者樂之不疲的快事。

六巴拍貢嘎。攝影/何軍

剪子彎山拍貢嘎山。攝影/李忠東

選自《行天下》2009年10月

攝影/姜曦

高爾寺山遠眺貢嘎。

選自《中國國家地理》2011年08月

攝影/李國平

在牛背山遠眺貢嘎山東坡。

選自《中國國家地理》2004年07月

攝影/王建軍

在康定縣子梅梁看貢嘎山,距離5公里。

而一個觀景平台一旦被發現,立即成為熱點,無數遊客趨之若鶩,蜂擁而上。圍繞貢嘎山,這樣的觀景平台多得數不勝數。如子梅埡口、雅哈埡口、四人同、光頭山、王崗坪、牛背山、黑石城、達瓦更扎等等。

這些觀景平台的海拔高度一般在3500-4000米之前,既達到一定高度,又在雪線之下。登上山頂,視野空闊,或霧涌群峰,或日躍雲海。尤其是在朝輝晚霞時分,日照群峰,夕落金山的奇絕,其美非親歷所見難以想像,雖親歷所見亦難以言表。

李忠東

《中國國家地理》撰稿人

四川省地礦局物探隊副總工程師

知名旅遊地質專家、旅遊科普作家。出版有《香巴拉之魂——秘境稻城》、《天下四川》等著作。

你有沒有看過貢嘎山?

你是藉助哪座高山才見到蜀山之王真容的呢?

精選內容 別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地理 的精彩文章:

地理知識 太行山的秘密
昔之北海,今之貝加爾
字型檔,塔上的文字信仰
海拔6000米級的登山訓練營
地理知識 沙漠博物館

TAG:中國國家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