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膽大包天的中國女記者,敢摸老虎屁股,僅用一篇文章就「捅了天」?!
人人都知道,老虎屁股摸不得,
可有個中國女記者,
不僅敢摸老虎屁股,
還用一篇文章就「捅破了天」,
不僅趕跑了西方特派的大使,
居然還能讓中國總理當眾檢討……
究竟為何,這個女人如此「膽大包天」?
她,就是
丁永寧
1928年,丁永寧出生於上海,
哥哥是曾任北大校長的中國數學家,丁石。
而她自幼也聰明伶俐,成績優異,
1949年,21歲的她,
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0年,畢業於教會學校:
上海震旦大學,並精通法語和英語。
她雖是江南女子,卻英武朗闊,
有男兒氣、壯士氣,
同年,她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三野九兵團防治血吸蟲病工作,
並立一等功。
同樣在1950年,
她還作為上海大學生代表,
前往歐洲捷克首都布拉格,
出席世界大學生第二次代表大會,
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
中國青年出席的第一個國際會議。
在駛往布拉格的列車上,
除了中國各省市的青年學生,
還有來自抗擊法國殖民統治、
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的越南學生代表團。
越南大學生普遍通曉法語,
於是,精通法語的她,
在漫漫十天的旅途中,
成為了中越學生之間交流的主要媒介。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
她引起了新中國第一代外交官,
王幼平的注意,
王幼平對她說:我國剛解放,
外交是一條新戰線,
外語幹部嚴重不足,
羅馬尼亞通用法語,
聽說羅語同法語很接近。
你會法語,人也很聰敏、活躍,
乾脆就改行搞外交吧!
這次談話成了她一生中,
一個重大的轉折點。
王幼平與友人
世界學生大會圓滿結束後,
國內就來電指示,讓她不要回國,
直接前往羅馬尼亞大使館工作。
就這樣,她成為了新中國,
第一批外交幹部中的年輕一員。
她在使館研究室工作,主要負責,
編寫駐在國的動態和基本情況調研。
同時還有一任務,
就是給大使和使館其他領導,
當法語翻譯,外語能力極強的她,
很快又學會了羅馬尼亞語,
並多次為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當翻譯。
1954年10月11日,毛主席和羅馬尼亞主席彼·格羅查在天安門城樓觀看國慶閱兵遊行,丁永寧做翻譯
為周總理當翻譯
1955年8月23日,劉少奇同志會見時任羅馬尼亞駐華大使Gotuvtanu,丁永寧做翻譯
年輕的她風頭正勁,
在外交部如魚得水,
繼續發展下去,必定能,
順利成長為高級外交官。
可此時的她,卻選擇了一條,
截然不同的道路。
1955年,毛澤東指出,
新華社應該大發展,儘快做到,
在世界各地都能派有自己的記者,
發出自己的消息,
把地球管起來,讓世界,
都能聽到我們中國的聲音。
於是1956年,
一直對新聞工作懷有濃厚興趣的她,
不顧外交部挽留,
從外交戰線轉到了國際新聞戰線,
成了新華社國際部的一名編輯和記者。
然而轟轟烈烈的文革浩劫,
卻徹底顛覆了她的記者夢。
當時中國在國際上四面出擊、四面受敵,
她和同事們加班加點,千方百計地,
尋找「反修炮彈」加強火力。
她參加了人民日報、新華社、
外交部和中聯部聯合組成的寫作班子,
不分晝夜地撰寫大批判文章,
既批蘇修,又反美帝,
上綱上線,斷章取義。
對這段往事,她每每回想起來,
都覺得如同噩夢一般:
我們就像盲人騎瞎馬,
被死死的捆綁在,
打倒一切反動派的戰車上,
何曾有過自己的腦子?
正是這段不堪回首的經歷,
讓她從此下定決心:
作為記者,作為知識分子,
獨立思考最重要!
不唯上,不唯書,
腦袋都要長在自己肩膀上。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她兩度被派往,
羅馬尼亞擔任首席記者,
那時新華社女性擔任首席記者的,
少而又少,可見她有多優秀。
在羅馬尼亞,她廣交外國朋友,
這是記者掌握信息、動向,
和進行調查研究的重要條件,
在羅馬尼亞的外國記者中,
她被公認為是最活躍的一個,
也是認識領導人最多的一個。
而她也「膽大包天」,
幹了不少驚心動魄的大事。
文革結束後,
中國國民經濟到了崩潰邊緣,
但在國際上還是死要面子,
各級領導人出訪都是專機出行,
而民航班機卻是少得可憐,機票緊張,
人們常常一票難求,旅客滯留成了常態。
1978年,中國國家女子籃球隊,
一行二十餘人從拉美打完比賽,
要從羅馬尼亞轉機回國,
可機票很緊張,不得不長期滯留,
而住宿也是要花國家外匯的。
當時,正好中國的女副總理,
乘專機訪問羅馬尼亞,準備啟程回國,
於是,使館和代表團想出了,
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
這一架專機能坐150人,
而副總理的代表團也就十四五個人,
何不讓女籃隊員搭這順風機回國呢?
國家隊員政治上可靠,又是個團體,
便於管理,領導人無安全之憂,
又給國家節約了一大筆外匯,
真是一舉多得、皆大歡喜!
大家都很高興,分頭安排,
女籃隊員全體提前登上了飛機,
萬事俱備,只等,
副總理結束與羅方的告別宴,
然後登機,就可以起飛了。
可就在要起飛之際,代表團工作人員,
突然匆匆趕來,
要求女籃隊員全體立即下飛機。
提前商量好的事,
怎麼說變卦就變卦了呢?
代表團工作人員說:
「首長不同意這些人坐飛機,讓他們下去!」
無論如何解釋,工作人員都不為所動,
女籃隊員只好全部下了專機,
低著頭,默默離開機場。
羅馬尼亞工作人員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
不解地問女籃隊員:
「我們剛為你們辦好了出境手續,
怎麼又回來了?」
女籃隊員們尷尬至極,卻無言以對。
女籃的旅館事先已退房,離開機場後,
沒有住處,只好睡在使館的會客廳里,
過了一周,才買到民航機票回國,
當時,丁永寧並不在現場,
而是在國內參加新華社國外分社會議。
回到羅馬尼亞聽說這事後,
她一下子就怒了,
如此嚴重脫離群眾!這是犯眾怒!
她當即決定,報告給中央。
她挨個採訪事件的當時人,
弄清了事件的全過程,
而最關鍵的問題是:把人趕下來,
是不是這位國家領導人本人的決定?
她決定找參加臨行宴會的人核實,
而參加臨行宴會的是大使和參贊,
大使膽小怕事,參贊是副總理的下屬,
兩人肯定不會如實告知,怎麼辦?
她就故意繞開這兩人,
直接找到了宴會上的翻譯人員。
翻譯告訴她:宴會上代表團成員,
確實向這位副總理報告了此事,
但他沒有聽到副總理的回復。
她就如實地在稿件中寫下這些,
並寫道:「有一點是清楚的,
即代表團內部,
當晚就這件事作了研究,
副總理在現場聽取了有關彙報。」
她當即秉筆寫下了內參:
《中國女籃是怎麼被攆下專機的?》,
在稿件中,她還特地介紹了,
羅馬尼亞的情況:
除了羅共總統外,
其他領導人出訪一般均乘民航班機。
中國副總理乘專機不是個別現象,
現在出國訪問,
凡是副總理、副委員長,
甚至個別副總參謀長均是專機。
大量使用專機是一種講排場的壞作風,
是封建落後思想的表現,
黨和國家的威望不靠這些來提高。
相反,凡了解我國目前經濟,
和勞動人民人民生活狀況的人,
只會暗中恥笑我們,
它有損於我們的社會制度。
我們的國家現在還很窮,
勞動人民的生活還很苦,
我們處處都應注意勤儉節約,
領導幹部更應以身作則。
文字沉痛而尖銳,
如果是別的記者肯定就不敢寫了,
畢竟指名批評的是一位國家領導人,
可她敢,正直敞亮,
她說:我寫的所有東西都是真實的。
稿件中,她寫的所有人都是真名實姓,
包括對那位女副總理,也是指名點姓。
文尾,她還署上自己的真名:
丁永寧!
稿件完成後,
一份送當時的最高領導人胡耀邦,
另一份報送中央辦公廳領導。
中央領導看到後,立即要求副總理,
在人大常委會上作檢討,
並決定:
中央將
取消副總理級出行專機,
只有黨政軍等四位國家領導人,
可以坐專機。
這個規定,一直執行到今天。
當時消息一公布,外交系統一片歡呼,
所有人都大讚這個,
有膽有識、有勇有謀的女記者。
一傳十,十傳百,
人人都想來見見這個女記者的真身。
「你就是丁永寧?
你就是新華社那個丁永寧?
你膽子好大呀!
你寫的文章讓中央領導做了檢討!······」
1978年,那位副總理出訪羅馬尼亞時,
新華社公開稿寫的是:
「xxx副總理,
今天上午
乘專機
離開北京」,1980年,還是xxx總理又到羅馬尼亞訪問,
新華社撰稿寫的是:
「xxx總理今天上午
乘飛機
離開北京」。一字之差,天差地別。
這一次,副總理下了飛機,
與歡迎的人握手,
她也在夾道歡迎的人群中,
握到她的手時,她自我介紹說:
「我叫丁永寧,新華社的丁永寧。」
副總理看著她,頓了一下才說:
「哦?你就是丁永寧?我以為是個男的。」
而她則笑笑。
然而她的傳奇,
還遠遠沒有結束。
她在東歐工作期間,
和同事們獨立研判東歐和國際形勢,
向中央進言:
世界大勢在緩和,而不是緊張。
而當時的中國駐羅馬尼亞使館,
對羅馬尼亞的看法存在嚴重分歧。
使館主要領導思想僵化,認為:
羅馬尼亞把主要精力,
搞生產建設,就是修正主義,
中國不應與修正主義國家友好。
在這個問題上,
使館黨委內部吵得一塌糊塗,
嚴重影響中國與羅馬尼亞關係的正常發展。
於是,她寫下兩萬字長文:
《如何正確貫徹中央有關對羅方針政策》,
回國開會時當面,
向新華社社長曾濤詳細彙報 ,
曾濤立即將報告呈送中央。
隨後這位大使很快被調離了羅馬尼亞。
人們紛紛感嘆:
這個新華社女記者太厲害,
竟然把中華人民共和國,
特命全權大使給「趕」跑了!
她不僅
大智大勇
,還能為國家利益出頭,
這樣的女記者,難得!
從羅馬尼亞卸任回國後,
1986年,她被借調至中國記協,
任記協國際聯絡部副主任,
兼外國記者俱樂部主任。
外國記者俱樂部平均每個月,
舉行四五次記者招待會,
甚至一周兩三次。
朱鎔基、錢學森等人,
都先後接受了俱樂部的邀請。
一些部長心有顧慮,
擔心自己在外國記者面前講錯了,
她就對他們說:
「嘴巴是長在你們自己腦袋上的呀。
讓外國人為我們宣傳,這是最大的廣告。
給外國記者提供了大道消息,
小道消息不就沒了腿嗎?」
後來,「敏感部門」公安部部長阮崇武,
面向中外記者的招待會大為成功。
部長們擔心正襟危坐的招待會太正式,
她就特地辦午餐會、茶話會,
喝咖啡,不拘形式。
她也獲得了外國記者的認可,
到她辦公室談事時,外國記者們,
甚至同中國人一樣,稱她「老丁、老丁」。
她還參與籌划了,
十三大選舉出的新領導人,
會見五百餘名中外記者的新聞酒會,
這是中共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創舉,
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
西方媒體報道說:
「丁永寧為中國在世界上創造了,
一個改革開放的高大形象」。
她不僅有獨立思想,
還能維護國家形象,
這樣的女記者,難得!
1989年,因為她正直敢言,
成為了中國記協的的重點批判對象,
她立即決定:回原單位!
新華社張開了雙臂,
歡迎這位優秀的員工歸來,
常務副社長郭超人說:
「組織上了解你、信任你、歡迎你!」
從此,她再也沒有離開過新華社,
如今,90高齡的她,
依然每周兩次到新華社,
世界問題研究中心去上班。
她思維依然敏捷,思路依然清晰,
不僅用電腦,愛微信,
還跟年輕人一樣追韓劇。
中羅建交60周年,丁永寧和羅馬尼亞著名歌手偉華合影
有人說:記者這個職業,
即可卑鄙,可崇高,
即可平庸,可神聖,
即可淺薄,可高深,
聽話順從,就能如魚得水,
這是一個舒適而安全的職業,
出入於宮闕樓台,行走於權力中樞,
訪大官,見要人,春風得意,風光無限。
如果用文章與權勢投桃報李,
今日的書生就可能是明日的高官,
今日窮酸就可能是明日的富豪,
......
是卑鄙還是崇高、是平庸還是神聖、
是淺薄還是高深,
在於記者本人的良知,人格和價值觀,
真正的記者就會如她般,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崇高、神聖、高深,
遠離卑鄙、平庸、淺薄、舒適。
這樣的中國女記者,
值得我們所有人的敬佩和
點贊!
※中國最明目張胆的九大錯別字,服了
※「十九大」之後!中國即將發生的46個重大變化,不可不知道!(深度好文)
※今天,讓我們祝福這個「長生不老」的男人!
※在中國,能讀懂他的人都不一般!
※剛剛,中國收到4光年外文明信號,霍金警告「不要回答」!但為時已晚!
TAG:德國優才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