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故宮太和殿經歷7次大地震屹立不倒,即使拆掉所有牆體,依然站立

故宮太和殿經歷7次大地震屹立不倒,即使拆掉所有牆體,依然站立

故宮,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您知道嗎,故宮中有一座大殿,經歷了7次6級以上的大地震,依然毫髮無損。

這座大殿就是太和殿。

故宮太和殿經歷7次大地震屹立不倒,即使拆掉所有牆體,依然站立

太和殿也叫金鑾殿,長64米,寬37米,建築面積2377平方米,高26.92米,連同台基通高35.05米,是故宮中最高規模最大的建築。

太和殿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從公元1420年建成至今,京城距其90公里範圍內的地震不計其數,單是6級以上的大地震就有7次。這些大地震使京城建築遭到嚴重破壞,太和殿屹立不倒的秘密就在於它獨特的建築結構——斗拱。

故宮太和殿經歷7次大地震屹立不倒,即使拆掉所有牆體,依然站立

斗拱是中國建築特有的一種結構。在立柱和橫樑交接處,從柱頂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斗,兩者合稱斗拱。

故宮太和殿經歷7次大地震屹立不倒,即使拆掉所有牆體,依然站立

一塊像盛米的斗,一塊像挽起的弓。鬥上置拱,拱上置斗,鬥上又置拱。結構千篇一律,造型卻又千變萬化。

故宮太和殿經歷7次大地震屹立不倒,即使拆掉所有牆體,依然站立

根據清代的《工程做法則例》記載,斗拱的形式共有三十多種。斗托著拱,拱又托著斗,一層層伸展,就像一棵參天大樹。

故宮太和殿經歷7次大地震屹立不倒,即使拆掉所有牆體,依然站立

世界其他地方的大部分建築都是依靠牆來承重,而中國古代建築則是依靠斗拱結構,就算是把所有的牆都拆除,整個房屋依然會屹立不倒。

斗拱是榫卯結合的一種標準構件,是力傳遞的中介。當地震來臨時,採用榫卯結合的空間結構會"鬆動",卻不致"散架",這樣一來就能夠消耗地震傳來的能量,大大降低整個房屋的地震荷載。斗拱結構就像彈簧一般,在一陣顫抖後又會恢復成一個整體。

故宮太和殿經歷7次大地震屹立不倒,即使拆掉所有牆體,依然站立

太和殿雖然能夠抗震,但由於其採用了木質結構,所以自建成後屢遭焚毀,又多次重建,我們今天所見的太和殿是康熙三十四年,也就是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

現代力學認為,像太和殿這種,頂上不固定,地下不生根的幾何可變體系是站不住的,但事實卻是,太和殿已經站了三百多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哇真象 的精彩文章:

故宮的「金磚」真是金子做的?皇帝腳下的這一方磚為何如此值錢
血戰崑崙,陣地幾經易手,戴安瀾的敢死隊用手榴彈塞日軍機槍眼
故宮北側發現一打坐人像,此像暗合風水之術,卻並無史料記載
皇家園林里的一棵樹緣何被鐵鏈鎖住?皇室成員路過皆要下馬步行
敦刻尔克,12万法国士兵阵亡,真的如电影所演英军禁止法军上船?

TAG:哇真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