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武當山明代道觀5層建築竟僅由1柱支撐

武當山明代道觀5層建築竟僅由1柱支撐

相傳上古時真武大帝在武當山得道飛升,因此自古以來這裡便是道家追求仙境的理想之地。在遍及全山的道教建築中,最不可思議的是明永樂十年(1412年)建在武當山獅子峰60度陡坡上的道觀太子坡,又名復真觀。

古代建築大師們利用獅子峰的特殊地形,順依山勢的迴轉建起猶如波浪起伏的夾道牆,被稱九曲黃河牆。這樣做是因永樂皇帝指示不能損傷神山,雖是不得已而為之,卻給人一種神秘感和結構複雜的錯覺。注意畫面左側的五層建築竟僅由一柱支撐。

復真觀是武當山最大的道觀,整個建築布局依山就勢,高低錯落有致。從山門進來便到了龍虎殿,殿內供奉著王靈官與青龍與白虎二將。相傳王靈官是真武大帝的舅舅,其塑像邊有一幅對聯:「天知地知未有不知善報惡報遲早要報,好大膽敢來見我快回頭切莫害人」。

走過龍虎殿,便是正殿——祖師殿,殿懸「雲岩初步」匾額(雲岩:比喻山勢高險深邃;初步:起步。匾意為真武大帝最初在此修鍊,初學道法)。富麗堂皇的大殿使人感到威武、莊嚴、肅穆,頓生虔誠之感。

殿內供奉著武當山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尊明代楠木彩繪真武神像,神像面目祥和,神情端莊。真武神像旁邊供奉著三霄娘娘,民間把她們稱為送子娘娘,拜上一拜,則有求必應,子孫滿堂。值得一說的是殿內神像雖歷經600多年,仍燦美如新。

祖師殿北面的五雲樓五層木質結構依山就勢建成了一個倒椎體。僅用一根柱子支撐著十二根梁,利用穿斗式的建築手法將其分力承載,這樣既節約了用材,也儘可能的增大了空間面積。力學與美學高度完美的結合,展示著古人傑出的創造力,被譽為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

五雲樓採取這樣的結構是因所處的位置是一個斜坡,如果開挖山體或者填平斜坡,都不符合永樂皇帝「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動」的原則。於是施工人員想出一柱十二梁這個解決辦法。面對古人這一大膽而智慧的傑作,人們甚至忘了五雲樓的原始稱謂,把整座樓都叫做「一柱十二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天天談 的精彩文章:

百年前的老道長
道士服飾有哪幾種?
道場的發展,離不開道人的努力
當代道教的突破與振興

TAG:道教天天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