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世道肯做行腳僧的,怎麼可能是凡人

這世道肯做行腳僧的,怎麼可能是凡人

仰望岐黃中醫 性命 心靈

圖 | Hartwig HKD

炎炎烈日,悶熱的空氣早已經讓他汗流浹背,他把水壺裡剩下的水喝完,還是渴。

他拿起錫杖,繼續向前走去,心中默誦著准提咒,寄希望咒語的加持能夠讓自己身心合一,來減輕對外界的感受。

很多時候,他就這樣一個人走在路上。他的目標是從廈門走到四川自貢。

行腳的第一天,只走了10公里,這個法號果衍的行腳僧就已經累得不行了,最後幾公里甚至不知道是怎麼走過來的。他腦袋空空,什麼也沒想就睡著了。

翌日並不停頓。他一路走著,走到了江西,接著走向湖南,腳上的皮已經脫了好多次,路走多了,新舊血泡交替,最後長出老繭,再走就不疼了。

人生中第一次走長路時,他才剛滿14歲。也是一個人。雖然不是步行,但那一次顯得更加遙遠。

1979年,還叫作劉建明的他,出生在四川省射洪縣的一個貧困村,家裡還有一個姐姐。當地民風很彪悍,加上年輕人血氣方剛,從小學到高中,小混混們做過的事情他都做過,中學的時候打群架,手中的武器不僅有刀,還有火藥槍。

有一次,他照例約上一群人去職業學校打架,被打的人受了重傷。事情鬧大,為了避牢獄之災,他想逃到新疆。

臨行前,父親說:「你已經年滿十四周歲,從今以後要自己負刑事責任,父母再也管不了你。現在家裡只有三百塊,買一包尿素肥四十塊,剩下兩百六十塊你拿去,想去哪裡去哪裡。」劉建明記得很清楚,一張從綿陽到烏魯木齊的火車票,花了兩百一十塊,路上兩天三夜吃飯花了三十塊。下車的那一刻,他攥著手裡僅剩的二十塊錢,明白了今後的生活將是另一番景象。

幾個大學生路遇這個滿面風塵的僧人,覺得從氣質上看,與平時路上見到的出家人似乎不一樣。他們攀談起來,越發相信這是一個「真和尚」。於是,邀請他去參加一個護生(保護生命)主題的夏令營。

果衍欣然答應。分享了自己的佛學心得後,他未作過多停留,翌日繼續趕路。

天色尚未破曉,山風還在拍打著樹葉,淡淡的光把遠處的山籠罩了起來。凌晨四點半,果衍穿好衣服,背起背筐,杵著錫杖,借著微光,走在去往湖南的山路上。

一路上他會持准提咒,以求「讓內心和周圍的環境融合在一起」。太陽升起來後,天氣越來越熱,再走一段路,又是汗流浹背,他就放下背筐,坐在路邊,喝一口水。

修行的長路總可以慢慢洗去神情中的滄桑過往,一路上,有哪個擦肩而過的路人看得出這位行腳僧曾經放浪,也曾經風光。

九十年代,市場化風潮席捲全國,新疆也不例外。一張地圖,一支筆,一個塑料袋,劉建明開始在新疆摸爬滾打。最初,他在建築工地上搬過磚,賣過西瓜,擺過地攤,後來開過酒店,開過歌舞廳。很快地,他賺了第一桶金,為了擴大歌舞廳的業務,他還曾去深圳、香港考察,把更新潮刺激的生活方式引進到新疆。

2003年「非典」爆發,娛樂行業受到衝擊,生意非常不景氣,劉建明覺得風頭過去了,加之在新疆失意,他結束漂泊回到了四川。在家鄉,他開了一個養牛場,一度長袖善舞,得到政府的關注,最了不得的時候,縣委書記也給他頒過獎。因為企業紅火,他入了黨,還被評為了優秀黨員。但沒過多久,這個商業明星風光不再,牛場倒閉了,有人把責任歸於政策的瞬息萬變,有人認為劉建明經營不善。

在商場上周旋,劉建明不缺少年少時的那股蠻勁,也很有江湖氣,也陷入複雜的利益糾纏當中。如今一落千丈,當初結下的恩怨情仇讓他終日擔驚受怕,而世態炎涼也讓人心灰意冷,極度疲憊,很多次,坐在江上的大橋上,他只想往下跳。

2004年,劉建明瞞著父母,背著一個旅行包來到自貢市千佛寺。

當時他還沒有想出家,只是來這裡散散心,但四個月後,他就剃度成了果衍和尚。他喜歡上了寺廟清靜的生活,沒有那麼多是是非非。他把出家的事情告訴了姐姐,姐姐很了解弟弟的性情,對他說,出家是好事,至少可以保住你的命。

成為果衍不久,他又開始自卑起來,因為他是一個木魚不會敲、佛事不會做、經也不會念的和尚,甚至對於出家的規矩也一竅不通。

果衍的背影 圖/彌心

一位師兄和他說,酒必斷,不斷就不要出家。一次他在房間喝著酒說,明天開始戒酒。師兄走過來,拿起酒瓶丟在垃圾桶里,「既然有這個心就從現在開始戒。」

過去常常酗酒的他饞酒饞得睡不著覺,半夜悄悄從垃圾桶里把酒瓶撿起來,正準備喝,被師兄發現了,他記得師兄對他說了一句話「你是人還是狗啊?」從此他就把酒戒掉了,被人瞧不起的滋味比喝不到酒還難受。

一直走路,妄想自己便會來。天氣熱,內心就會煩躁起來,走半天路看不到一個人,恨不得來一輛車一下子把自己帶到終點。

他必須克服妄想,堅持腳下的修行。

這次長途修行是果衍自己的決定。

六年前,在千佛寺師父的鼓勵下,他考上了閩南佛學院,第四年的時候,同樣是因為師父的堅持,他放棄了退學的想法。

萌生退學念頭那陣子,果衍最渴望的就是去做一個行腳僧,他相信路上的磨鍊與修行自有價值。

「你會行腳嗎?」傳明法師的問話讓果衍愣住了,傳明法師又問:「你有這個福報行腳嗎?」

果衍似有所悟,於是他做了兩年的準備,思考行腳會遇到的問題,堅持不下去怎麼辦?煩惱來了怎麼辦?初心退去了怎麼辦?他不斷觀察自己的初心,發現行腳的念頭越來越強烈。

畢業前,一個居士對他說:「師父,畢業後不要回四川了,我給你在廈門建一個寺廟,你就在這裡當家就好了。」中觀法師也對他說:「畢業了去佛學院教書吧。」他都拒絕了。果衍要從廈門南普陀寺行腳到四川自貢千佛寺,走回到自己出家的寺廟。

閩南佛學院今年畢業的學生里,只有果衍一個人選擇傳統的行腳,大多數的畢業生會選擇去西藏、尼泊爾,印度或者東南亞佛國參學。

行腳不是旅行,是修行,要照顧當下,依境立心,觀察自己起心動念。

剛開始托缽時,果衍也會感覺到不好意思,擔心被別人看不起。他想,這是「我執」佔據了內心,畫地為牢,才會起煩惱。這是修行的好時機。這麼安慰了一下自己,內心舒服了許多。次數多了,也就不在意別人會不會布施,這家不給,退出來再去另一家。遇到供養的人,果衍會在接受供養之後給對方念一段迴向偈「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增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提道」。

來過假和尚的地方,對於真和尚也不再相信了,果衍也曾在內心抱怨那些假扮和尚行騙的人,一次他行腳走到農村,去西瓜攤買西瓜,母女兩個看到是個和尚,攤子都沒有收趕緊往家裡跑。

天色還未亮,窗外的山風呼呼刮著,他背著背筐,帶著斗笠,執著錫杖,借著微光走在去往湖南的山路上。

過往曾有過迷失的他,這一次沒有走錯路。

(文中劉建明為化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仰望岐黃 的精彩文章:

《黃帝內經》3句話,把疾病都講透了,尤其不要低估最後一條
中國古書記載的十大長壽之法
葯館秘藏,3分鐘速成郎中!
以中醫為代表的文化將成為世界文明的主題

TAG:仰望岐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