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望海堝大捷,明初對倭寇作戰重大勝利

望海堝大捷,明初對倭寇作戰重大勝利

永樂二年,倭寇劫掠浙江穿山千戶所,又於「大謝、桃渚、赤坎寨、胡家港諸處海寇登岸,殺掠軍民」。

永樂四年,「倭寇威海衛。指揮扈寧力守三日,都督統兵來援,始退」

永樂六年,「倭寇成山衛,掠白峰頭、羅山寨,登大嵩衛之草島嘴,又犯鰲山衛之羊山寨、於家庄寨,殺百戶王輔、李茂。不逾月,寇桃花蘭寨,殺百戶周盤。郡城、沙門島一帶抄掠殆盡」。

永樂七年正月,「倭寇犯東海千戶所,退依鷹游山」。

永樂八年,「倭寇攻破大金、定海二千戶所,福州羅源等縣,殺傷軍民,劫掠人口及軍器糧儲……遂乘勢攻圍平海衛城池。指揮王儁督戰,百戶繆真等戰死。自辰至戌,賊始退散」。

永樂十一年正月,「倭賊三千餘人寇昌國衛爵溪千戶所,攻城。城上矢石擊之,賊死傷者眾,遂退走至楚門千戶所。備倭指揮僉事周榮率兵追之,賊被殺及溺死者無算」。

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四,「倭賊入旅順口,盡收天妃娘娘殿寶物,殺傷二萬餘人,擄掠一百五十餘人,盡焚登州戰艦而歸」。

永樂十四年五月,直隸金山衛奏:「有倭船三十餘艘,倭寇約三千餘在海往來。」六月,登州衛奏:「有賊船三十三艘泊靖海衛楊村島。」

永樂十五年六月,下西洋宦官張謙等一百六十餘名官兵在浙江金鄉衛沿海猝遇倭寇,「賊可四千,鏖戰二十餘合,大敗賊徒,殺死無算,餘眾遁去」。

永樂十六年五月,金山衛奏稱「有倭舡百艘,賊七千餘人,攻城劫掠」,「敕海道捕倭都指揮谷祥、張翥,令以兵策應。又令各衛所固守城池,賊至勿輕出戰,有機可乘,亦不可失。務出萬全」。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永樂朝的倭寇與元末以及洪武時期的倭寇相比,有三個明顯的變化。一是規模明顯增加。記載有來襲倭寇的數量都在千人以上,少則三千,多則七千餘。永樂四年那次雖然沒有記載倭寇數量,但從威海衛下轄三個千戶所,且有堅固城池的情況下,倭寇仍然連攻三天可以推測,來襲倭寇的數量必然不會少。二是來襲倭寇改變了以往游擊式的襲擾方式。有不少例子都是倭寇正面進攻沿海衛所,而且都給沿海明軍造成較大傷亡,其中大金、定海等千戶所更是直接被攻破。這說明倭寇具有較為嚴密的組織,是可以發動大規模攻堅戰役的武裝集團,從朱棣下令沿海「各衛所固守城池,賊至勿輕出戰」從洪武年要求主動出擊,到永樂不要輕易出城來看,明朝對永樂以來倭寇的戰鬥力有較高評價。這些明顯不可能是已經滅亡的日本南朝殘兵可以發起的。三是襲擾對象開始南移,元末明初,倭寇擾華主要發生在山東、遼東等北方沿海,而在永樂朝,倭寇襲擾地區較多出現在浙江等東南沿海。而江浙地區在明代是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本身糧食要依靠外省轉運。這代表永樂時代的倭寇,已經從元末以來的求糧為主而變為求財為主。

明成祖朱棣像(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永樂十四年,朝鮮內部就客倭所攜帶的商品產地問題,展開了一次討論,「倭使所進,若非其國所產,勿受。謂是必盜竊上國之物也」,「啟日本客人及興利倭人所賣中國物色勿許貿易」,「倭使本以中國盜物賣諸我國以資衣食。曾降教旨,令倭使所盜中國之物不得賣諸中外。今倭使發怒,勢將生變。」這幾條史料非常明顯的指出,當時前往日本的客倭和倭使,攜帶了大量的中國貨物。那麼這些人是那些人呢?看前文就知道,此時活躍在朝鮮的客倭主要是對馬黨、大內氏、澀川氏、肥前松浦黨、筑前宗像氏、少貳氏、肥後菊池氏、薩摩島津氏、伊集院氏、新納氏等。說白了,就是眼紅朝貢貿易利潤的西部大名,不滿企圖獨佔對中貿易巨額利潤的室町幕府,以自己的方式單幹了。

虎口奪食一般的行為自然引起了足利義滿的不滿,為討好永樂,足利義滿在永樂五年(1407年),將倭寇當貢品獻給明朝,從而得到了明朝的巨額封賞。然而隨著永樂六年(1408 年)五月六日足利義滿死去,二十二歲的足利義持完全掌握了將軍實權。被「神國日本說」催眠得不知天高地厚的足利義持,認為對明稱臣是日本的恥辱。在幕府重臣斯波義將死後,足利義持將對明政策改為敵對,於永樂九年(1411 年)和明朝斷絕了外交關係。

足利義滿畫像(京都金閣寺藏)

而自斯波義將死後,日本的國內局勢就開始相當不穩。足利義持此人心胸非常狹隘,他為報復其父長期把持朝政,在父母死後拆毀了其住所。在支持其繼任的斯波義將死後,足利義持立刻恩將仇報地清洗了斯波氏。足利義持低劣的政治才能導致各地不斷爆發戰亂,室町幕府也因他分裂。一直到他卸任,反室町的叛亂就未成停息。在足利義持與明斷絕外交之時,就自稱「本國開闢以來,百事皆聽諸神」、「靈神託人謂曰:我國自古不向外國稱臣」,並一改其父的打擊倭寇政策,對倭寇行為置之不理。暴怒之下的明成祖甚至把對日討伐計劃提上了日程。然而這位足利義持將軍對當時的外交完全沒有常識,在拒絕對明稱臣納貢的情況下,還於永樂十五年(1417 年)派遣使節,可笑地要求明朝開放對日貿易,來獲取高額利潤。

默許倭寇搶劫,聲稱「日本是神國,地位至高」,結果還要求被搶劫的對象打開大門跟他貿易,讓他好舒舒服服賺錢。這種奇葩到堪稱天下一絕的思維模式,自然不是正常人能接受的。明成祖直接警告將進行對日本發動戰爭,將足利義持的使節趕回了日本。

在中日斷交後愈演愈烈的倭寇襲擾中,明成祖也在洪武末年的基礎上繼續不斷加強沿海戰備。遼東半島是重點建設地區之一。永樂十四年(1416 年)十二月,遼東總兵官劉江於旅順口、望海堝、左眼、右眼、西沙洲、三手山、山頭等地修建烽台七座,以加強警戒。

隨後的永樂十七年(1419 年)六月,爆發了著名的望海堝之戰。

望海堝大捷油畫(旅順博物館藏)

望海堝之戰並非一個孤立的戰鬥,而要跟同年五月在朝鮮半島庇仁縣等地爆發的倭寇入侵事件結合在一起看。一支七、八十隻船所組成的倭寇劫掠船隊,在朝鮮沿海分成兩股分頭行動,一股在朝鮮沿海劫掠,一股襲擊中國遼東。永樂十六年(1418 年)八月,劉江巡視金州衛抵達望海堝。望海堝地處金州腹地,位於金州城東北三公里金頂山上,地勢平緩高曠,背有小黑山,西南有大和尚山。登上金頂山,沿海諸島,盡收眼底,所以被稱為望海堝。望海堝山下是古時沿海通內地的必由之路,旁有青雲河,耕地肥沃,村落密集富庶,是明代金州經濟最繁榮的地區之一。因此,「凡有寇至,必先經此」。於是劉江上書在望海堝增修石堡烽火台。於是當第二年倭寇到來之時,望海堝已經成為以一個方形石堡為中心,周圍十八處墩台的堡壘群,而非以前孤零零的一座烽火台。

永樂十七年(1419 年)六月十四日傍晚,望海堝下屬墩台斥候發現東南王家山島上有火光,上報遼東總兵官劉江。當時,金州衛有騎兵七百六十四名,步軍一千七百五十六名,屯田軍二千餘名,主力主要集中在金州城和紅嘴堡。望海堝僅設一名守堡官和百餘名兵士。6 月中旬的遼東半島,正值夏季白晝最長的時期。因此當斥候觀察到王家山島有火光,當在晚9 點之後。金州距離望海堝的距離約為六十里,劉江在收到消息後,必須在要連夜趕路。夜間行軍是難度較高的戰術行動,無論古今都是要有一定戰鬥力的部隊才能進行。而主要屯兵點之一的紅嘴堡,則距離金州約一百四十里,距離望海堝約八十里。在沒有現代化通訊工具的古代,要求紅嘴堡守軍一夜之間收到出兵命令,並在凌晨趕到望海堝根本不現實。從明軍通常的戰鬥行軍標準一日行軍四、五十里來判斷,當時劉江能調動的士兵,只可能從留守金州步、騎兵中的精銳。扣掉必須要留下的防守兵力,劉江當時能調動的最大兵力不會超過一千五百名,實際應當在一千人左右。在劉江趕到望海堝後,將兵力分作三部:一部守城,步兵主力埋伏於望海堝山下,馬隊則繞到敵後隱蔽待命,又令百戶姜隆率精銳潛入倭寇登岸處焚燒敵船。

次日拂曉,倭寇一千五百餘人,分乘三十一艘船,闖入青雲河口常江澳,船泊馬雄島,棄舟登岸。倭寇頭目率領部眾,成一字形,魚貫而行,直撲望海堝城堡而來。當倭寇進入堡中,發現堡中並無守軍,懷疑中了埋伏,正準備退出望海堝城堡。此時天已大亮。劉江披髮仗劍,舉旗鳴炮,明軍伏兵四起。猝不及防的倭寇屍橫遍野,殘軍且戰且退,進入望海堝下櫻桃園空堡中。劉江指揮部隊將空堡團團包圍。明軍為減少己方傷亡,採取「圍三缺一」的戰術,只攻三面,留下西面不打,逼迫倭寇往西面海邊撤離。倭寇敗退中自然很難保證隊形完整,明軍騎兵趁機在中途圍追堵截。登岸倭寇幾乎全滅,少量率先出逃的倭寇退至青雲河口,也被等待已久的姜隆擒獲。至此望海堝戰鬥結束,此戰殺死倭寇七百四十二名,生擒八百五十七名,合計一千五百九十九人

望海堝之戰的勝利,永樂皇帝的戰爭恐嚇,加上李朝己亥東征的影響,使得足利義持,開始真的害怕明朝和朝鮮來東征日本了。在「元寇再次襲來」的陰影下,足利義持派遣使節前來明朝。這回的足利義持已經沒有了「我國自古不向外國稱臣」的狂妄,國書上老老實實的為自己署名日本國源義持,大明王朝的海疆由此平靜了數百年。此後300多年,倭寇不敢再犯遼東

本文摘自 戰爭事典特輯015:《倭寇戰爭全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開口常笑的彌勒背後那不為人知的血腥故事
極簡世界史之兩分鐘看懂差點成為全球霸主的明朝
德國實施了首次攻艦行動成功後,迸發了建造航母的想法
佩劍,第三帝國軍人榮譽和權威的象徵
「我就要犧牲了,但決不投降」 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