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留學最吸引我的,是無限種可能

留學最吸引我的,是無限種可能

很多留學生都會被問出國這些年到底學到了什麼,收穫了什麼。英語?文憑?

其實,學到的就兩樣東西:一種被放到任何國家任何誰都不認識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一種名車豪宅已動搖不了願意每天坐公車去追求簡單夢想的平淡心態。

這兩樣足以讓一個人受益終身。

別人一出生就很有錢而自己很窮;

某某明明不如自己,卻可能憑關係,憑忽悠,拍馬屁的本領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發現社會不公平了,自己得變得現實了。

在國內,這被說成是挫折教育。

出國念書不僅是上課念書

國外的教育,對於沒有接觸過的人而言,能大大開拓視野,學會隨時作一個頭腦風暴,作出有建設性的質疑。現在國內大學也開始鼓勵質疑了,但很多學生都是為質疑而質疑,提出的問題自己都並不懷疑,這不過是另一種服從,「服從要你質疑的要求」。

但同時,很重要的是,拒絕價值觀和道德綁架,拒絕不尊重事實和科學研究。

對於任何事情都非常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可能錯了的那個概率,永遠不把自己認為是「絕對正確」的。這是國外大學學術訓練的結果,也是經歷的結果。少一點輕狂,凡事要做得漂亮,要相信專業的力量,大家各司其職,門外漢成事的概率其實很小,不斷妄斷,魯莽行事。你終究不會比律師更懂法律,也不會比警察更懂得如何抓壞人。要尊重那些思想家,藝術家,實業家,各種崗位上的人,及他們努力後的結果,不論成敗。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為一個全職批評家立過銅像。

學術獨立,人格尊重,理解寬容

中國文化強調每個人都是社會關係中的一員,都深深地和別人聯繫起來。每個人都被別人評判,每個人都評判別人。可在西方社會,人是社會功能的一員,一個人的工作和他的私生活是可以完全分開的。

西方人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獨立,中國人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聯繫。作為一個文化上的自由主義份子,西方人一般「不輕易評判」其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在西方文化里很令人討厭。尊重他人大致包括:不抱怨,不影響他人,不麻煩他人,不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不輕易評判別人等等。同時,也不要剽竊他人,因為這意味著你失敗的開始。

留學有很多選擇和面貌

有些留學生開著冷氣,在光線明亮的屋子裡,奮力打著遊戲,誰知道是不是沖著成為世界級職業玩家去的,他們也是在留學;

有些人在物質極度繁華,美食極度多樣的花花世界,眼睛放光地尖叫著給自己買買買,或是氣喘吁吁地忙著搞代購,他們也是在留學;

有些忙著認識不同的有趣的人,參加著各種主題的派對和活動,感受著一座城市的精彩,他們也是在留學;

有些忙著在圖書館看著不同的資料和書籍,踏著日光出,背著月光回。他們也是在留學。

生命終究是一個個體的旅程,自己都不知道留學這條路會把自己帶到哪裡。短短几十年人生,何必浪費在去求得無關的人的認可上。

留學讓你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中國人

出國在外,你才會覺得中國的傳統價值觀特別感人,會非常珍惜中國文化中人情味的這一點,覺得中國人有一種忍辱負重如平常、總是要活下去的、令人感動的生命精神,以及對家庭和親情的重視。

這是一種天然的情感聯繫,讓你保持著與中國資訊的同步,仍然感知著原來發生在神州大地上的諸多事情與你息息相關。你還會是那個心懷自由、但也有著強烈公共關懷,同時愛吃烤鴨和炒肝的中國騷年。

留學並不會在生活方式上把你從一個東方人變成一個西方人。囊中羞澀?不喜喧鬧?或是當地中國超市與中國餐館,以及國外的魚炸薯條都會最終使你成為飲食上的「中華美食至上論」的忠實信徒,讓你對西式生活淺嘗輒止,鳴金收兵。

不如國內混得好?愛比較就不要出國

出國留學並非是「 能比他人過得好 」的自動保票。如果出了國,見識到了更多可能性之後,還要拘泥於 「混得好」的各種標籤表象的話,那出國才真是有些浪費了。

留學從來就沒有個統一的定義,每一個人的留學亦是生活,都是獨一無二的,究竟什麼樣全憑自己決定。看你自己如何去把握。不管到哪裡,你是什麼樣,你的社會就是什麼樣。你什麼樣,你留的學就是什麼樣。

出國,只是多了見識,多了選項,也許這就是意義本身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課窩雅思 的精彩文章:

我的天,你為什麼老是聽不懂歪果仁說的話?
細數狗子們的泳池、豪車,生活質量簡直不如狗
紐西蘭教育體系全解析

TAG:課窩雅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