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艘船裝滿3百噸燃油極可能爆炸,設計載客量只有12人,卻救出了1萬多朝鮮難民!

這艘船裝滿3百噸燃油極可能爆炸,設計載客量只有12人,卻救出了1萬多朝鮮難民!

作者:葛曉笛

1950年12月末,雪花飄落在擁擠的興南港上,十萬名士兵和數不清的物資設備等待撤離。寒冷的空氣里,還有近十萬名平民在一旁安靜而不安地等待著。這些平民拋棄了大部分財產,拖家帶口來到這個離開北朝鮮唯一的通路。

未來幾天,將決定他們和後代的命運——要麼撤到相對安全的南方,要麼被丟棄在這裡等死。

朝鮮戰爭,五十年冷戰殘酷的第一個篇章,就在這些凄慘的黃色面孔里拉開了序幕。

擁擠在興南港的難民

梅里迪斯勝利號

興南港內停泊的船隻是難民們唯一的希望,其中之一就是梅里迪斯勝利號。這艘船以北卡羅萊納州一座學校命名,是二戰結束前建造的數以百計的「勝利」船之一。

這批運輸艦專門為運輸戰爭物資而生,速度快、吃水淺,可以應付各種水域的任務。梅里迪斯勝利號的船長是時年36歲的倫納德?拉魯。年輕的船長領導的是一群更加年輕的水手,船上大部分船員都只有20出頭,朝鮮戰爭是他們第一次參加戰鬥。

他們的任務在開拔時仍屬機密。1950年7月28日,在離開弗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時,拉魯船長接到的第一個命令是讓這艘滿載武器彈藥的船隻駛向日本橫濱。這就讓隨後在東京灣得到的機密文件顯得不那麼神秘了——他們真正的目的地正是戰事如火如荼的朝鮮。

倫納德?拉魯船長

梅里迪斯勝利號在朝鮮的行程是幸運的,她先是成功穿越了颱風,成為9月15日最早抵達仁川的運輸艦之一,隨後又在9月17日躲過了一次空襲。當時,幾百碼外的另外兩艘軍艦都挨了炸彈,而他們則毫髮無傷。

他們甚至接收了第一批戰俘,受命將這些北朝鮮士兵運到日本,這讓船員們十分緊張,因為整條船上唯一一支槍就是拉魯船長的點38左輪手槍。

仁川登陸以及隨後聯合國軍勢如破竹的攻勢,讓麥克阿瑟在1950年11月時有信心對他的軍官們說出「回家過聖誕節」的豪言。不過很快,戰爭的局面就隨著中國志願軍的加入而扭轉。

1950年11月底至12月初,聯合國軍與志願軍展開了殘酷的長津湖戰役,在極端惡劣的氣象條件下,雙方均付出了巨大的傷亡。最終,突圍的聯合國部隊和難民們聚集在興南等待撤退。

長津湖戰役

12月的興南港氣溫下降到零下十攝氏度,大部分難民被安置在沒有取暖設備的廢棄房屋中等待救援,時間緊迫,每天都有嬰兒降生,每天也都有人死去。

就在視線可及的範圍內,戰鬥激烈地進行著,在夜間,炮彈就像流星一樣划過天際墜落在地平線上,這讓人們異常緊張。沒有飛機可供難民們乘坐,從水路撤離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而港口每次只能容納七艘船隻停泊。

興南撤退示意圖

興南撤退

此時,穿梭於日本和朝鮮之間的梅里迪斯勝利號還沒有完成在釜山卸載戰鬥機燃油的任務便接到了緊急命令,北上前往興南參與撤離行動。在即將抵達興南港時,梅里迪斯勝利號得到了一艘掃雷艇的護航。

得知自己的同伴攜帶著滿倉的噴氣戰機燃油,掃雷艇的船員們顯然被嚇得不輕。在他們面前,是戰爭史上最大的水雷區,這艘掃雷艇逐漸拉開距離——畢竟,誰也不希望成為一次爆炸的附帶犧牲品。

12月20日,這艘幸運之船抵達興南,為那裡焦急等待著的人們增添了一絲希望。幾個美國陸軍的軍官來到船上,向拉魯船長介紹了戰場的情況——陸軍師基本都已撤離,防線正在收縮,還有上萬難民滯留在港口。

韓國電影《國際市場》中的梅里迪斯勝利號

其中一位名叫約翰?查爾斯的上校詢問梅里迪斯勝利號是否同意接收難民,他表示自己無權命令拉魯船長做任何事,同時也知道這艘船設計載客量只有十二人,但他們已經是這些可憐人最後的希望了。

拉魯沒有向任何人商量,毫不猶豫地決定接收難民,而隨後船員們也都支持船長的決定。

雖然炮火近在咫尺,但拉魯的參謀侖尼後來說道:「沒有人感到恐懼。也許這聽起來很老套,但這是我們的工作。當船長下命令時,我們服從命令。我們做了該做的事。」

停泊在興南港的梅里迪斯勝利號

船員們儘可能地為難民提供食物和空間,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艘船只有十二間客房,最後大部分難民只得被安頓在樓梯間、過道里以及甲板上。

戰列艦火炮和飛機的轟鳴聲中,疏散緊張地進行。隨著時間的推移,局勢變得越來越緊迫,為了預防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拉魯命令梅里迪斯勝利號調轉船頭,面向外海,同時要求引擎不得停機,一直保持運作。朝鮮冬天嚴酷的天氣進一步增加了撤退的難度,隨著降雪的開始,風勢也越來越大,港口因為交戰而發生火災,大火在狂風中燒毀了大部分通訊設備。

「如果敵人突破了防線,我們要加速離開,我們不能投降。」侖尼說道。

從1950年12月22日晚9點至23日上午11點,梅里迪斯勝利號通宵工作,最終所有難民都成功登船。

1950年12月22日,晚9點,難民開始登船,持續整夜,一直到次日上午11點完成。

——梅里迪斯勝利號航海日誌

梅里迪斯勝利號離開後,興南隨即被美軍炮火毀滅,這個剛剛還十分忙碌的港口轉瞬之間化作了一片廢墟。

興南港被炸毀

一名美軍軍官形容當時梅里迪斯勝利號上場景——就像馬戲團里的小丑們經常表演的那樣,幾十個人擠進一輛小汽車裡。而在一萬多人的身下,是總量達到三百噸的航空燃油,只需要一個火星,就可以讓這艘船變成航海史上最大的災難。

而且他們缺乏救生艇和救生衣,在無線電靜默的情況下,即便是緊急情況也不會有人前來營救,無論是敵人的飛機、水雷還是潛艇,都可以輕易擊沉這艘全無防備,沒有護航的運輸船,這樣的救援行動,在人類歷史上恐怕難以再找到第二次。

他們把命運交給了上帝,他們最終成功脫險。

難民感謝美軍的字條

尋找容身之處

聖誕前夜,梅里迪斯勝利號終於開進釜山港,然而迎接他們的卻是不幸的消息——這座城市已經因為不斷湧入的北方難民而嚴重超負荷了。一名韓國官員告訴拉魯船長,現在已經有一百萬難民滯留釜山,無論如何他們也無法接納船上的一萬四千人。

「那我應該把這些人運到哪去?」拉魯船長問道。

「反正不是這兒。」韓國官員無奈地回答。

最讓人擔心的是難民們的心態,明明希望就在眼前,卻不得不接受破滅的現實。情緒在節日的烘托下更顯得絕望。很多年後,當拉魯船長回憶起這個令人心碎的時刻時,他傷心地形容:「這裡沒有位置,在他們自己的國家,沒有他們的容身之處。」

不過他們仍然在釜山得到了急需的水、食物、衣物和毯子等補給。不久後,拉魯得知距離釜山西南五十英里的巨濟島正在接受難民,於是下令起航駛向這座島嶼。

在經歷了七個半小時的航行後,梅里迪斯勝利號抵達了巨濟島。東亞人堅毅而隱忍的性格讓美國士兵印象深刻。十年後,巨濟島上負責運輸的軍官仍然清楚地記得梅里迪斯抵達的那個清晨:

當那艘「勝利」船出現在眼前時,我們搞不清楚甲板上到底是什麼,似乎是一團黑色的東西。直到船隻靠近,我們才發現居然是人站在上面。這些人沒有發出聲音,他們只是默默地站在那裡,等待著。除非你親眼所見,否則不會相信這是真的。

梅里迪斯勝利號的甲板上擠滿了難民

1940年的聖誕節,巨濟島上的美軍忙著在巨大的風浪中將難民運送到岸上。登陸艇上的工程師阿爾?考夫霍德見到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在試圖登上登陸艇時摔了一跤。這個場景在他腦海中久久無法散去,他說:「因為興南撤退,這些難民們活了下來,但是他們除了自己的生命之外,已經一無所有了。」

然而對於這些大難不死的人們來說,活下來已經是最大的勝利,因為活下來,就意味著還有未來可以爭取,還有後代可以把這個故事傳承下去。

後來的故事

1973年,梅里迪斯勝利號結束了服役,從那時起她就一直停靠在舊金山的休松灣,等待著自己最後的命運。1993年,這艘起航於1945年7月24日下午2點20分的不凡之船,用最平凡的方式迎來了自己的結局——像所有船隻一樣,她被報廢並拆解,作為廢鐵出售。

但她的故事並沒有被遺忘。在美國商船海事博物館中,有一整個牆面記錄了梅里迪斯勝利號的故事:

1950年12月,在興南大撤退中,梅里迪斯勝利號受命解救被敵軍圍困危在旦夕的朝鮮平民.......,在炮火和空襲的威脅之下.......,直到一萬四千名男人、婦女和兒童最終擠進船艙。

作為離開興南港的最後一隻航船,梅里迪斯勝利號的航線穿越雷區,在沒有充足食物、飲水和醫療人員,甚至缺少翻譯的情況下,經過三天航行安全抵達了釜山,全程沒有出現人員傷亡,甚至還有幾個新的生命降生在船上。

船員們以精湛的技藝、無間的合作和無畏的勇氣,完成了歷史上最偉大的海上救援行動,使梅里迪斯勝利號這個名字成為一艘勇氣之船的代名詞。

梅里迪斯勝利號紀念雕塑

上帝掌舵的航船

梅里迪斯勝利號最終成功拯救了超過一萬四千名平民的生命,不僅如此,在三天的航行中,有五個嬰兒誕生在這支被稱為「奇蹟之船」的運輸艦上。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梅里迪斯勝利號的這次任務,是人類歷史上由單艘船隻完成的最大規模的陸上撤離行動。

但相比於數字和紀錄,拉魯船長的話更能說明問題:

「我時常會想起那次航行。讓我思考的是,這樣一艘小船如何能夠容納這麼多人,穿越無盡的危險而沒有讓任何一個靈魂受到傷害。我想,這傳達了一個準確而清晰的信息,在那片寒冷暗淡的朝鮮海岸線上,執掌船舵的,是上帝的雙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這位將軍麾下42萬大軍,實力僅次於蔣介石,為何最終淪為光桿司令?
大明滅亡前沒有慷慨悲壯,只有讓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喜劇
一戰為什麼死傷數千萬人?沒有一個參戰國會打仗!
恐怖暗殺集團阿薩辛,憑什麼縱橫伊斯蘭世界近兩百年?
沒有這位名將打造的彪悍騎兵,劉邦怎麼能滅掉項羽?

TAG:冷熱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