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腫瘤學,治癒的藝術與科學
2017 ASTRO擷英,一文掌握會議4大亮點!
作者丨四川省腫瘤醫院放療中心 張石川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2017年9月24-27日,第59屆美國放射腫瘤治療學會(ASTRO)年會在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市舉行。 我有幸接受醫院委派,參加了這次會議。
四川省腫瘤醫院團隊合影
ASTRO會議與歐洲放療年會(ESTRO)並稱放療界的兩大學術盛會。今年登記參會的人員超過一萬一千,來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們雲集在此,面對面進行分享、學習和討論,充分享受學術交流的自由。
大會會議中心坐落在海邊,西面有露台可以直接眺望藍色的港灣,優美的海濱景色和豐富的會議內容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1
體現人文關懷的大會主題
上一屆ASTRO會議的主題為「提升價值,改善生存(enhancing value, improving outcomes)」,強調放療的技術本質,而今年大會的主題為「放射腫瘤學:治癒的藝術與科學(the healing arts and science of radiation oncology)」,體現了放療的人文關懷和科學追求。
圍繞這一主題,大會的主席演講以及主旨演講涉及了舒緩醫學對心身的雙重關懷,探討了放療質量管理的精髓,並對美國迫在眉睫的保健制度變革加以關注。
尤為特殊的是,第三天的主題演講邀請到了已故神經外科醫生保羅·卡拉尼什的遺孀露西·卡拉尼什做特別訪談。保羅在2013年住院醫即將完成時,被診斷為IV期肺癌,2年後去世。他的遺著《當呼吸化為空氣(when breath becomes air)》以優美的文筆講述了他的從醫經歷和面對疾病的抗爭,讓很多人了解了癌症患者的真實感受,並由此學習到面對疾病和死亡的正確態度。
2
重要的臨床試驗結果
會議期間,很多前瞻性臨床試驗報告了最新結果。
1
肺癌方面
針對III期非小細胞肺癌同步放化療劑量提高的RTOG 0617研究公布了10年隨訪結果,進一步確認了74Gy比較60Gy並不帶來生存獲益。
對IV期局限性轉移肺癌的鞏固性放療是今年ASTRO的一個熱點。
UTSW(美國西南醫學中心)的一項II期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雖然入組病例只有29例,因為提出了化療序貫SAbR(立體定向消融放療)鞏固放療的概念而受到關注。該研究在一線的化療後針對原發灶和1-3個轉移灶行大分割放療加維持化療,對比單純維持化療PFS得到顯著延長(中位9.7月vs 3.5月)。另一項美國的多中心單臂II期研究也採用了類似的治療方案,中位PFS為11個月,5年OS 29%,結果較為理想。
這兩項研究均為小樣本II期試驗,尚不足以改變指南,但提示我們,對部分IV期遠處轉移肺癌患者仍可以積極嘗試短療程大分割放療。
2
婦科腫瘤方面
一項國際多中心研究比較了宮頸癌後裝治療4X7Gy和2X9Gy在療效和毒副作用方面的差異,發現在局控上仍以4X7Gy為優,但二者OS和副作用相仿,在後裝資源緊缺地區可以推薦2X9Gy的方案。
I期和II期宮內膜癌術後放療方案一直存有爭議。
一項北美婦科腫瘤協作組牽頭的III期臨床試驗對比了陰道殘端後裝治療聯合化療(VCB/C)與盆腔外照射加或不加後裝治療(PXRT)。有大約三分之一的PXRT組患者接收了後裝加量,主要為II期患者和病理類型為漿液和透明細胞型。兩組患者三年OS均為82%,但VCB/C組有較高的盆腔和副主動脈旁淋巴結複發,因此對中高危患者仍要推薦術後行盆腔照射。
此外,我院郎錦義院長發起的II期臨床試驗「IIB-IIIB宮頸癌調強外照射加施源器引導的外照射補償三維後裝治療」報告了5年的生存結果,PFS和OS分別為84.1%、80.8%,毒性反應輕微,引起了很多同行關注。
3
乳腺癌方面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王淑蓮教授報告了根治術後大分割放療的III期臨床試驗5年隨訪結果,該研究被選為全體大會發言,受到專業領域重視。
對比傳統的2.0GyX25f/5wks方案,2.9GyX15f/3wks的短程大分割放療在各個生存終點上均未顯示出差異,3級急性皮膚反應發生率甚至更低。
隨後的大會點評充分肯定了該研究的重要意義。西方國家乳腺重建較多,兩種方案對乳腺重建的影響是否相同尚待驗證,目前正在進行的Alliance A220515研究將回答這一問題。
3
一些熱點問題討論
中央型肺癌和超中央型肺癌的最佳分割方式
中央型非小細胞肺癌由於毗鄰氣管、食道、心臟等,對SBRT(或稱SAbR)構成挑戰。
在專題討論中,紀念斯隆·凱特琳醫院(MSKCC)一般採用5X9Gy方案,2年的局控率約80%,MD Anderson認為2cm的「禁飛區」不僅限於近端支氣管樹,還包括心臟等重要器官。該中心劑量方案為4X12.5Gy或10X7Gy,根據重要器官限量選擇其一,3年OS 70.5%。
荷蘭VU大學醫學中心方案為8X7.5Gy,3年OS 53%。
RTOG0813研究是專門針對中央型肺癌設計的劑量提高試驗,該試驗的PI認為大多數中央型肺癌可以採用5X11.5-12Gy方案,該方案2年OS超過70%。
超中央型肺癌目前沒有統一定義,MSKCC定義為距離近端支氣管樹小於1cm,建議8X7.5Gy或15X4Gy。MD Anderson定義為緊靠或侵犯重要結構,建議15X4Gy。荷蘭方面定義為PTV與氣管和主支氣管出現重疊,建議25X2.6Gy或20X3Gy。
以上看來,各中心具體分割方式並不統一,但對中央型肺癌來說,中等劑量(7-10Gy)分割,BED10>100Gy應是安全有效的方案,而超中央型肺癌則應選擇更低的分割劑量。
免疫治療與遠隔效應
PACIFIC研究已在今年的歐洲腫瘤大會上公布了初步結果,本次會議再次引起大家的關注。
該研究是第一個針對局部晚期肺癌免疫檢查點治療的III期臨床試驗。在放化療後,接受PDL-1單抗Durvalumab維持治療組比安慰劑組PFS有顯著提高(16.8個月vs5.6個月),OS目前尚無結果。
MD Anderson報告了一項I/II期臨床試驗,針對肝和肺轉移腫瘤聯合SBRT和CTLA-4抗體Ipilimumab。該研究的初期結果顯示針對肺轉移的SBRT序貫Ipilimumab有較好的獲益率(超過50%),32%的腫瘤觀察到了遠隔效應,且遠隔效應出現似乎與受到低劑量照射相關。
MSKCC的一項回顧性研究總結758例接受了放療和免疫檢查點治療病例,發現超過4Gy的大分割放療以及免疫治療在放療前30天開始並貫穿放療全程的患者生存獲益明顯。
此外,質子和重離子治療,淋巴瘤的放療劑量和時機、膠質瘤的電場治療以及人工智慧應用等都引起了廣泛關注。
4
中國聲音
國內各腫瘤中心均派代表參加了這次盛會。不僅王淑蓮教授在全體大會發言,幾乎在各個會場也都能看到中國研究者的口頭髮言。
國內多個研究入選Best of ASTRO,如我院李濤教授牽頭的食管癌同步放化療聯合腸內營養干預的多中心研究,醫科院腫瘤醫院王綠化教授和浙江省腫瘤醫院陳明教授牽頭的放療聯合恩度治療III期非小細胞肺癌的HELPER研究,上海第一醫院陳廷峰教授報道的胃癌術後TPF方案化療聯合多西他賽同步放療的II期臨床試驗等。
此外,我院的尹剛副研究員關於核磁預測腦轉移的研究獲得僅有四個名額的最佳物理文摘獎。
一年一度的盛會曲終人散,留下無數學術精華供我們回味和吸收。
從近幾年ASTRO大會看來,物理技術已經取得飛躍式的進步,為我們帶來多樣而強大的工具。運用這些工具進行更多的臨床實踐和探索,是臨床工作者現在以及今後主要的任務。
此外,放療與生物免疫治療、人工智慧等交叉學科的初步結合開創了讓人耳目一新的局面,也必將在今後產生充滿希望的成果。
專家簡介
張石川,男,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副研究員,瀘州醫學院碩士生導師。現任四川省腫瘤醫院放射治療中心副主任兼頭頸放療科主任。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四川省醫學會放射腫瘤專委會生物放射腫瘤治療專業學組委員。曾留學日本東京大學及美國西南醫學中心。對惡性腫瘤治療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熟悉國內外最新技術進展,對腫瘤患者的治療具有獨特的醫學人文觀。頭頸部腫瘤放療及放療綜合治療,擅長鼻咽癌、口腔癌、下咽、喉癌及惡性腦瘤等的精確放療。
(本文為醫學界腫瘤頻道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並標明作者和來源。)
※復盤CSCO七大學術亮點,羅氏最新腫瘤研究成果你一定要知道!
※不同階段乳腺癌放射治療個體化策略,加還是減?
※碘131治療甲狀腺微小癌,到底是不是「過度醫療」?
※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150萬醫護都離不開的APP
TAG:醫學界腫瘤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