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用研究告訴你:1萬元年終獎和1萬元中獎彩票有何不同?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今晚揭曉,授予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泰勒,以表彰其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他也將由此獨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40萬元)獎金。
獲獎後他宣稱,自己將用不理性的方式把獎金花掉。非理性經濟行為,正是他學術研究中的重要支點。
先來看看他的一些著名觀點——
獲得一萬塊的工資、一萬塊的年終獎和一萬塊的中獎彩票,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都是一萬元,但對很多普通人來說,對這筆錢的消費決策會截然不同。
一個普通家庭對通常的生活開支有一個基本設定,比如一部分錢用來買菜、支付水電煤,一部分錢用來支付孩子的教育學費,還有一部分用來儲蓄。這每一筆資金,都有一個大致的順序。可一旦有一天,孩子的學費突然漲了,人的心裡就會有一種「錢不夠用」的感覺。雖然從經濟運演算法則的角度來看,家庭的錢袋子,用來支付不同項目之間的錢並不是「死」的,可以挪用,但這時候人對錢的看法就會不一樣。
這就是「心理賬戶」在起作用。按照理查德·泰勒的觀點,人們除了有荷包這個實際賬戶外,還存在著另一個「心理賬戶」。在做具體決策的時候,一個人受心理因素的影響,一些簡單的經濟學法則有時候不起作用,而是會出現一些非理性的行為。
泰勒在學界素有「行為經濟學之父」之稱,他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成員,並於2015年擔任美國經濟學會主席。
傳統經濟學有一個基本前提,即人是理性的動物,理性的經濟人是經濟活動的主體。而泰勒的研究則是從顛覆這一基本前提開始。
泰勒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用一系列研究告訴人們,人並不具有經濟學理想中的理性,在生活中在大部分情況下不是,在做決策的時候也往往不是。由此,行為經濟學的假設,將人設定為具有「有限理性」。
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獎詞是:理查德·泰勒將心理學上的現實假設用於對經濟決策的進行分析。通過探究有限理性、社會偏好以及自我控制的缺失,他演示出這些人類特性如何系統性地影響了個人決定以及市場結果。
提出「心理賬戶」概念,解釋人為何會有「錯誤」的行為
對中國經濟學界來說,理查德·泰勒的名字並不陌生。從《錯誤的行為》到《助推》,他的多部學術著作已經被引進、翻譯,他的很多觀點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
就拿《錯誤的行為》一書來說,這不僅是一本暢銷書,也被不少學界人士認為是理查德·泰勒的一部自傳作品,在這本書里,他將行為經濟學的一些基本觀點和研究成果向讀者們娓娓道來。很多人發現,行為經濟學不僅不晦澀,而且有趣極了。比如,不管是購買鬧鐘、轉售籃球門票,還是申請抵押貸款,人們都會存在某種偏見,人在很多情況下所做出的決定,與經濟學家假設的標準理性模型相去甚遠。
換句話說,人的行為並不總是理性的,甚至在傳統經濟學家看來是「錯誤」的。那麼,個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理查德·泰勒由此提出的一個著名的概念,即「心理賬戶」。
試想一個簡單的情景:獲得一萬塊的工資、一萬塊的年終獎和一萬塊的中獎彩票,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都是一萬元,但對很多普通人來說,對這筆錢的消費決策會截然不同。
按照理查德·泰勒的觀點,人們除了有荷包這個實際賬戶外,還存在著另一個「心理賬戶」。在做具體決策的時候,一個人受心理因素的影響,一些簡單的經濟學法則有時候不起作用,而是會出現一些非理性的行為。
就拿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對通常的生活開支有一個基本設定,比如一部分錢用來買菜、支付水電煤,一部分錢用來支付孩子的教育學費,還有一部分用來儲蓄。這每一筆資金,都有一個大致的順序。可一旦有一天,孩子的學費突然漲了,人的心裡就會有一種「錢不夠用」的感覺。雖然從經濟運演算法則的角度來看,家庭的錢袋子,用來支付不同項目之間的錢並不是「死」的,可以挪用,但這時候人對錢的看法就會不一樣,這就是「心理賬戶」在起作用。
理查德·泰勒從1995年起任芝加哥大學商業研究生院行為科學與經濟學教授、決策研究中心主任,青年時趕上行為經濟學發軔階段,得到阿莫斯·特沃斯基和丹尼爾·卡尼曼等人指導。過去30多年來,他的研究一直聚焦於心理賬戶、自我控制、公平與金融等。
研究非理性行為的經濟學,已躋身主流經濟學舞台
「到目前為止,相當一部分古典經濟學的學者並不認為,我們可以用非理性理論來解釋經濟現象,而泰勒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一直執著地研究那些非理性的、不能模型化的經濟行為。」談及理查德·泰勒的獲獎,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教授坦言,他自己是「傳統的經濟學的堅實擁躉」,但在他眼中,理查德·泰勒將心理學引入經濟學研究,確實非常完美地解釋了一些經濟學現象。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自2002年以後,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二次頒發給行為經濟學。這實際上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行為經濟學作為一個學科分支,已經告別了邊緣的地位,逐漸步入主流經濟學的舞台,成為今天紅得發紫、最有發展潛力的一個領域。」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講師梁捷介紹,2002年,當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美國耶魯大學教授丹尼爾·卡尼曼,以表彰他成功地把心理學植入了經濟學,並認為其開創了行為經濟學這一領域時,當時的主流經濟學界對於這一分支的前景是持保留態度的,很多人不看好。按照行為經濟學的觀點,人的很多行為並不符合理性人的假設,很多時候,人是非理性的。「實際上,這種觀點在十多年前算是對主流經濟學觀點的一種顛覆,而從今天來看,它已經被主流觀點接受了,或者說,它已經成為一種主流的觀點。」
在熱門電影《大空頭》中,理查德·泰勒也曾露臉,他演的就是他自己——一位經濟學教授,和塞琳娜·戈麥斯一起,用他的行為金融學的理論親自解釋了金融危機。
電影《大空頭(The Big Shorts)》劇照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財務系閩江特聘教授攀登說,泰勒最主要的貢獻是將心理學引入了金融學,用比較簡單的思路闡述了比較深刻的經濟學原理。 隨著社會科學的發展,經濟學與心理學、腦科學的交叉顯然是未來的趨勢。
行為經濟學成果,已應用於部分政府決策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教授秦向東介紹,早在2002年丹尼爾·卡尼曼也行為經濟學研究而摘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是暢銷書《思考:快與慢》的作者。據說,同一年,理查德·泰勒就被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邀請去介紹行為經濟學研究成果。泰勒和卡尼曼可算是惺惺相惜,但是後者是心理學家,而非正統的經濟學出身。泰勒的貢獻不僅在於基礎研究方面有出色的成果,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將自己的理論變成了實踐中的政策。美國奧巴馬政府的不少經濟政策,就借用了他的研究成果。
事實上,經濟學是對公共政策影響最大的學科。而理查德·泰勒就非常希望行為經濟學能夠用來優化政府的一些決策。
在學界,理查德·泰勒提出的另一個被廣泛知曉的學術概念,就是「助推」(nudge)的概念。這個詞的原意是「用胳膊肘等身體部位輕推或者輕戳別人的肋部,以便提醒或者引起別人的注意」。
比如說,人容易屈服於短期誘惑,忽視長期利益。他和卡斯·桑斯坦合作寫了《助推》一書,建議政府考慮到人的行為容易受到一些心理因素影響的客觀事實,可以出台一些帶有修正或矯正作用的政策,用「助推」的手段幫助民眾做出最佳決策。
據秦向東介紹,理查德·泰勒在學術界和政界的名氣之大,還曾使得英國政府特地設了一個行為政策部門,專門利用行為經濟學理論來制定經濟政策,而理查德·泰勒就是首席顧問。秦向東說,「事實上,在政策制定方面,如果能夠借鑒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成果,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鏈接】有關諾貝爾經濟學獎,你所需要知道的幾個事實:
48自1969年起至2016年,共頒發了48次諾貝爾經濟學獎
24有24次諾貝爾經濟學獎只授予了一位經濟學家
17有17次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兩位經濟學家
6有6次諾貝爾經濟學獎由三位經濟學家共同分享
1只有1位女性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她是艾莉娜·奧斯特羅姆,於200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51諾貝爾經濟學獎最年輕的獲獎者是肯尼斯·阿羅,他在1972年獲獎時只有51歲
90諾貝爾經濟學獎最年長的獲獎者是里奧尼德·赫維奇,2007年他獲獎時已90歲,同時,他也是所有學科中獲獎年齡最大的諾貝爾獎得主
67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獲獎時的平均年齡是67歲
編輯:張瀟予
※引力波獲諾獎毫無懸念?你的宇宙觀等著被它改變吧!
※4.57億美元!中科院上海有機所一藥物轉讓創下新高
TAG:文匯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