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寫好行書的九大要領

寫好行書的九大要領

總第903期;歡迎關注。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行書脫胎於隸書,萌生於東漢而成形於魏晉,至東晉趨於成熟。蘇東坡說:「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張懷也說:「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兼草者謂之行草.」行書較楷書簡約、流暢,較草書易識、易學,實用。

行書風格多樣,就結字來說,各種風格的行書有其個性,又有共性,即他們的行書結字都有基本的規律可尋。其中和諧、變化是統領行書結字規律的最內在規則,以下所列的如「平正欹側」、「疏密勻豁」等都無不源於和諧、變化的需要。學習掌握好行書基本規律,可以指導我們的欣賞、臨摹、創作活動。下面我們以米芾的行書為例加以說明。

一、大小長短:

首先我們要整體把握字形的大小長短。古人說寫字最怕「字如運算元」,在結字方面就是避免字字大小劃一,如是則毫無藝術性可言了。掌握好這一規律,能使我們在臨摹、創作時對單個字的字形有整體的把握。這點是初學者臨摹過程中最容易犯錯的。

二、平正欹側:

為了章法的需要,行書可以是平正的,也可以是欹側的,但字的重心還是要保持安穩。不同風格的行書的欹側程度不同,如米芾的行書較趙子昂的行書的欹側程度大點。

三、減省連結:

行書與楷書另一大區別就是行書下筆收筆的連絲呼應,使得點畫方向性加強,氣的表現更強烈,表現在結字上,便是省簡了筆畫,這些連結一起的筆畫組成了不同趣味性的組合,形成對比。

四、收放伸縮:

為了對比變化的需要,字的某一筆畫(部分)左右收縮,突出另一筆畫(部分);為了對比變化的需要,字的某一筆畫(部分)上下伸展,另一筆畫(部分)收縮。

五、疏密勻豁:

楷書一般是勻稱布白,行書的布白較楷書的布白豐富得多,行書布白有勻有豁,有疏有密。這點也是初學者容易犯錯的,容易把字寫得平均分布,毫無趣味性可言。

六、開合向背:

所謂開,是指字的筆畫有向外拓展的趨勢;所謂合,是指字的筆畫呈向內聚攏的趨勢。開合又稱「向背」,背者為開,向者為合。米行書中宮緊收,結字以開(背)為主,顏行書外緊內松,結字以合(向)為主。其實每位書家的結字都有開有合,或開中有合,合中有開,如此方顯得生動。

七、有讓有就:

字內部之間有讓有就,筆畫才能穿插呼應,團結一體。需要指出的是行書的讓就較楷書的程度大。楷書的就還保持字內筆畫的不重疊,行書的就有時會幾筆相接,有重疊的部分。如「鶴」、「衢」、「終」、「秋」、「旅」等字。

八、參差錯落:

類楷書結字的規律,為了忌諱字的平齊,字的各部分適度錯開位置,反而重心安穩,生動有趣,從中也體驗到書法家創造性的表現。如「報」、「軀」、「虹」、「鴻」是上下錯位,「半歲」是左右錯位。

九、凡同則變:

一字內有相同的點畫要處理得不雷同,如「形」字;一字內有相同的部分也要變化,如「羽」字;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字在一起,該偏旁部首也要有變化,如「仕倦」;在一件作品中,同一字多次出現,也要求變化,如《苕溪詩》中幾個「好」字的變化。

@本文來源:網路。內容觀點僅供書友參考。

@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其它錯誤請及時與我們聯繫以便更正或刪除!

【行草書系 推薦用筆】

朱雀之風

熱賣品 | 第五批最新上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學歐體,為何墨跡反而很難接受?
叫板北京故宮——台北故宮亮出「國寶」家底
寫歐體的女子,更喜中式美學
臨習隸書:切忌工藝模式化

TAG:書法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