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深愛我,想到就心酸
君太多情,
妾身薄命。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堯立《浮生·初見》書中插畫
壹
一本足矣
《浮生六記》自光緒四年以活字版首次刊印後,問世不到兩百年,版本卻將近兩百種,其水平之高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而這還是在只有四卷殘稿的情況下。六記只有四記存世,閨樂、閑趣、愁苦、游浪,最後兩記琉球和養生迄今未見,甚至作者沈復,至今也未發現有關他生平的文字記載,只有《浮生六記》這本殘缺的自傳。
多少人贊它「晚清小紅樓」,多少人說芸娘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多少人想找一個沈復這樣知冷知熱的深情男人。這樣的好書,我老早就買了。
但是公度的譯註本一出,「諸位可以把之前的版本都扔了。」
貳
一對夫妻,
如果都是有情趣人,
那麼婚後必將妙趣橫生。
沈復幼時視蚊如白鶴,芸娘小時寫詩有慧心,十二歲締結婚約,十七歲洞房花燭,他撩芸娘如細草撩撥蟋蟀,直到這隻嫻靜蟋蟀變得話多可愛。
女扮男裝水仙廟,暗度陳倉萬年橋,摘花插瓶,接花疊石,沈復有荷瓣素心春蘭,芸娘有藤本香草活花屏,那些雅緻的風流和歡愉,隔幾百年望去,依然能感知到情意。
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芸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
即便後來清貧,芸娘拔釵沽酒,也願意滿足沈復的奇思妙想。菜花黃時,擔爐燙酒,柴火煎茶,黃昏煮粥,貧窘困苦中,回憶里儘是同甘共苦和自得其樂。
?堯立《浮生·歡聚》書中插畫
公度其人專註。他譯註此書時,就隱居在沈復故里蘇州,把沈復和陳芸去過的所有景點都去過,五次滄浪亭,十次大石頭巷,一次揚州,二十次萬年橋,更多次西園寺。
寫這本書時,他住在虎嘯橋。那是沈復和芸娘曾共渡的地方。
這種全身心的投入和尊重的態度,在譯註的細節中就可以看出來。
《閨房記樂》有一處「錦囊佳句」,
無知如我,並不明白為什麼沈復就說芸娘夭壽之機已伏,自己查了一下,只查到是李賀的典故,但公度的注釋中便寫出:李賀弱冠即有大名,可惜二十七歲而歿。
又有《閑情記趣》中,「識張蘭坡,始精剪枝養節之法」一句,張蘭坡此人沒聽說過,查又查不到,因為這人擅長插花,我便猜想難道是著《瓶花譜》張謙德張家後人?這樣的猜想淺薄又狹隘,幸有公度注釋:張蘭坡,揚州人,三朝閣老阮元幕僚某某,真不知他是怎麼考據這麼精細的。
公度在學問上的淵博和專註如此。
?堯立《浮生·貧樂》書中插畫
叄
一對夫妻,
如果都是好人,
多半將受人欺凌。
沈復為人真切不羈,芸娘又溫婉和順,以《坎坷記愁》為主,夫妻二人遭遇的一些人事,總看得我氣憤心酸不已。
沈復珍如寶玉的那盆荷瓣素心春蘭,芸娘親自細心澆灌,不到兩年,卻突然原因
不明
枯萎而死,為這事兩人還嘆息自己沒福氣。沒想到卻是有人想分植不成,竟用開水燙死,可恨至極。
沈復的弟弟啟堂,向鄰居婦人借錢,請芸娘做保人,被追債時卻翻臉不認反誣陷於她,導致芸娘被公公休書趕出,兩年後才真相大白。
罅隙既生,此後夫妻二人為父母不喜,在外顛沛流離,女兒託付他人,親子早夭;沈復雪天徒步要債,夜半借宿土地祠,只能坐進去半個身體,鞋襪濕透,如此窘迫困頓,多半因為這些小人。
可敬的是,生活再艱難,卻見不到二人有多少怨言。「正因為他這責己甚嚴卻又如浮雲漫卷的文風,使得文中記敘的春花秋月顯得彌足珍貴。」
?堯立《浮生·盟誓》書中插畫
肆
一對夫妻,
若都是溫柔的人,
那這一生啊,有人慚愧,有人念恩,
有人耿耿難忘,有人照見己身。
昔年未嫁,芸娘曾為沈復藏粥果腹;後來倉皇,一家人夜半在船上共吃暖粥,此後母子永訣。
芸強顏笑曰:「昔
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若作傳奇,可名《吃粥記》矣。」
粥是多麼溫柔而尋常的食物啊。
木心的《少年朝食》也寫過粥:瑩白的暖暖香粳米粥
沒有比粥更溫柔的了
東坡、劍南皆嗜粥
念予畢生流離紅塵
就找不到一個似粥溫柔的人
沈復一開始就遇上這樣一個似粥溫柔的人,也捧在手裡珍惜著,奈何世道人心,終不能兩全。
即便如此,即便如此。
整本書還是以清新平淡的語言,將這一生,寫得溫和柔軟,實在值得一看。
?堯立《浮生·飄零》書中插畫
公度已出版小說《從八歲來》,《鯨魚來信》,隨筆《機器貓史話》,並童話、詩集、詩論多種。其文筆平實,清雅,當時讀過,便能在很多場景下想起,獨具不動聲色的悠長韻味。
目前
這本書已是
「亞馬遜圖書總榜暢銷書」
第一名
在《浮生六記》之後,另一本譯註《人間詞話》已經開始售賣,譯註是公度一貫的醇美和準確,不賣弄,不藏拙。
書中配的插畫是工筆畫名家于非闇的作品,清遠雅緻,又是一本美學經典著作。
《浮生六記》定價:45元,
摶物館粉絲福利價:36元
《人間詞話》定價:56元,
摶物館粉絲福利價:43元
現在購買《浮生六記》+《人間詞話》
兩本套裝價:79
元
【 購買方式 】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
即可進入圖書購買頁面!
※小青柑怎麼泡?
※願你柿柿如意
※什麼酒最適合中國人?
※據說看了這篇廣告,90%的人扔掉了去年買的皮褲.....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