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戲骨版《紅樓夢》總導演:我們不是打造童星,是打擊童星

小戲骨版《紅樓夢》總導演:我們不是打造童星,是打擊童星

我知道最近大家都很喜歡他們,微博網路上是稱讚,還有了粉絲,都在捧。小孩子,肯定飄飄然。越是這種時候,越要給他們一些教育。昨天我還在小演員的群里寫了一段話,讓他們不要忘了做小戲骨的目的是幹什麼。

小戲骨版《紅樓夢》總導演潘禮平(右)和小演員。

文|新京報記者王佳慧 編輯|蘇曉明

校對|郭利琴

本文約4568,閱讀全文約需9分

大概沒人想到,國產劇的一次驚艷之筆,是一群00後小朋友演繹的《紅樓夢》。這部經典巨著,經87版電視劇演繹後,已成一代人心中的神作,之後幾次翻拍,皆好評寥寥。

然而,小戲骨版《紅樓夢劉姥姥進大觀園》播出後不久,手機視頻客戶端點擊量過億,劇中梨花帶雨的黛玉,溫潤練達的寶釵,潑辣飛揚的王熙鳳……精緻的扮裝,眼波流轉。有人說,看著看著忘記是小孩子演的了,還有人因此翻出《紅樓夢》重溫。網路上,該劇評分高達9.3分,憑藉對經典作品的神還原,虜獲了大批粉絲。

為什麼這些稚子孩童能駕馭起這些高難度角色?演技與台詞功底如何煉成?作品背後有怎樣的故事?我們和總導演潘禮平聊了聊,他記得拍攝時,暑熱逼人,戲服擰出了水;一幫10歲左右的孩子,用整天的時間去磨幾分鐘的戲。

好評背後,也有質疑——讓兒童演成人角色是一種拔苗助長。潘禮平覺得,這只是在演戲,在搞一種藝術形式,對小孩兒而言是努力專業的表演。「他們通過演戲,心智更成熟、意志更堅強了。」

交談中,潘禮平對這些湧向孩子們的名氣頗為警惕,「年少成名不一定有益,希望他們有平常心,還是那份赤子之心。」

小戲骨版《紅樓夢劉姥姥進大觀園》劇照。圖片來自網路

小演員初生牛犢不怕虎

剝洋蔥:你意識到《紅樓夢劉姥姥進大觀園》火了嗎?對此有心理預期嗎?

潘禮平:劇上了熱搜,這幾天假期電話、微信應接不暇。其實我在看成片時就坐不住了,激動得說話都想站起來,就知道這部劇肯定能產生不同的反響。

小戲骨是個「奇葩」,市面上少見,表演也不錯,87版電視劇又經典,結合《紅樓夢》巨著這麼強大的IP,不是說我們本身做得有多好,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剝洋蔥:你曾公開表示,不會翻拍《紅樓夢》。

潘禮平:我是說過這話,總體來講,感覺《紅樓夢》基調還是有些消極,黛玉葬花也好、後面紅樓一夢也好,蕭瑟。還有情愛的戲,不是很合適(兒童)。

但團隊同事們很想拍,他們找的角度是劉姥姥進大觀園這條線,我看了劇本覺得挺好的。它很有現實教育意義,一個是要看得見有窮人,紅樓的小姐公子們有閒情逸緻,煮螃蟹、對對聯,生活無憂。現實生活中條件好的人越來越多,有些人是看不見有窮人的、或者看見了熟視無睹,這樣就很危險。

第二是看得起窮人,《紅樓夢》里有對劉姥姥好的,到最後落魄時反而得到了窮人的幫助。選這個角度,對兒童有意義。

剝洋蔥:所以在拍這部戲時,兒童的接受程度是你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潘禮平:對,我講小戲骨是必須要「講政治」的,意思是裡面演員是小孩,受眾里也會有很多是小孩。這不像成人版的《紅樓夢》,小孩的受眾佔比不大。讓小孩子來演,他的同齡人就會比較感興趣,那麼你必須考慮到小孩的接受,要給他們正確的導向。

剝洋蔥:《紅樓夢》是個經典,87版電視劇是很多人心中的回憶,之後的翻拍口碑都不是特別好,你和小戲骨團隊做這部劇時,壓力大嗎?

潘禮平:談不上壓力,初生牛犢不怕虎。它不像那種大明星、大製作、大投入,一開始就先聲奪人,關注度高了期望也就高。

對小戲骨,大家就像對弱勢群體一樣,一幫小孩演戲,觀眾不會有多大的期待。你做得不好,沒引起注意,他們連看都不看;做得好了反映熱烈。這可以叫做弱勢群體在「造反」,造反成了,很厲害;沒成,也沒人注意。

剝洋蔥:劇中的服化道(服裝、化妝、道具)被網友稱作神還原87版,當初為什麼要按照87版來拍?

潘禮平:因為87版影響最大,是把曹雪芹的原著變成影視劇搞得最好的,我們傳承經典,就是找精華。

87版《紅樓夢》劇照。

「他們內心也有大人的一面」

剝洋蔥:你個人對《紅樓夢》很感興趣嗎?

潘禮平:其實相比之前拍的《白蛇傳》等劇,《紅樓夢》並不是我最感興趣的。但決定拍攝後,我們團隊的執行導演們,下了很深的功夫研究。大家很虛心向前輩們學習,包括向紅學會、歐陽奮強老師求教。

剝洋蔥:小演員們需要通讀一遍《紅樓夢》嗎?

潘禮平:沒有,他們要把《紅樓夢》好好讀一遍,那肯定要幾年的時間,而且也讀不懂。《紅樓夢》文學水平很高,但它也接地氣,講生活里的故事,裡面的人際關係、生活場景、人物故事,我們導演組很詳細地把需要拍的部分拆分、拆碎,講到小孩們都能聽懂、能理解。多個執行導演,分頭去給不同角色的孩子開小灶講戲。

剝洋蔥:例如劉姥姥進大觀園後,王熙鳳和劉姥姥之間有一場經典的對戲,演戲的小孩大都10歲左右,他們會理解這其中人情世故的微妙關係嗎?

潘禮平:能理解。現在的小孩,說句實話,我們懂的,這個年齡的孩子也懂。和他們講劇情、講人際關係,他們其實都理解。外界以為他們還一點大,比較幼稚,那只是你看到的表面。服化道一做,他樣子變成了大人,我武斷一點兒說,他們內心也有大人的一面。

另一方面不可否認,有些小孩很大程度上,是有天分的,沒法兒解釋,有些東西教是教不出來的。

剝洋蔥:這些孩子是怎麼被挑選出來的?

潘禮平:大面積從全國甄選。《紅樓夢》需要的演員多,時間又比較緊,我們挑選時側重有一定表演經歷的,經歷過鏡頭,經歷過拍攝場面,不至於很緊張,心理素質方面要有一定的基礎。

剝洋蔥:寶黛釵等重要角色人選,需要費些功夫吧?

潘禮平:是。比如黛玉,一開始我的想法是演黛玉的小孩要苗條一點,臉型得瘦、稍微尖一些。實際最後小黛玉臉是圓圓的,沒那麼傷感,所以當時我是猶豫的。但後來看到,她沉迷得深,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陷進黛玉的味道里,很入戲,我覺得能成。

寶玉更難挑,當時看到一個小孩子挺合適,但後面他時間對不上很遺憾。又選了一些,一直都沒有合適的。

現在出演的小寶玉,從4歲開始練武術,受了不少罪。我們一開始挑他,想讓他在另一部戲裡演郭靖,都排練郭靖好幾個月排得很好了,但是《射鵰》的版權沒有談定,沒法兒拍了。良心劇組,除了對得起觀眾,也得考慮這些孩子,我跟導演組講,哪怕他形象氣質和寶玉差距大,能調教就盡量調教出來。可以看得出他越演到後面就越自然了。

有的時候,一個角色試十幾個人,好在中國不缺人。

小演員在拍戲間歇休息。

拍攝前三四個月反覆排練

剝洋蔥:你覺得小黛玉入戲比較深?

潘禮平:小孩不太受干擾,他一旦進入角色,以為自己就是那個人物。我們開玩笑說是容易「洗腦」成功。

小黛玉進入拍攝環境,穿著那個服裝,她就認為自己是林黛玉了。我感覺到拍攝期間,在生活中,和我們打招呼,她都是林黛玉氣質,說話也是那個語調,表情也是那種表情。

剝洋蔥:有些人分析過87版黛玉扮演者陳曉旭的性格,覺得黛玉這個角色對她後面的人生有一定的影響。小孩子演黛玉,演完后角色的抽離,你怎麼處理?

潘禮平:她戲一演完,那天我當面提醒家長,帶她出去玩兒,讓她一點點回到活蹦亂跳的樣子,不要像林黛玉一樣多愁善感。

我們也和孩子說,拍戲中她沉醉在這個角色里,是有上進心,對演戲認真,但這個事情做完後,就是一次藝術之旅結束了。

另外,小孩不像成人演員,對林黛玉理解得那麼深刻透徹。對小孩來說,角色感覺是若有若無的,更多是那一時的情緒化表達,兒童的天性還是很強大的,過後不讓她再想這個,去演新的角色,去玩兒別的,也就把黛玉這個角色慢慢丟掉了。

剝洋蔥:網友們都很驚訝於小黛玉、小寶釵表演時的眼神流轉,台詞功底。

潘禮平:一方面,小孩的模仿能力強,她們不斷地看87版原劇。另一方面,就是導演組不停地調試,把她們往角色情景里推,講戲說戲。

其實我們跟劇組最大的區別,就是排練時間比較長。成人劇組可能不怎麼排練,就上妝去拍了,我們磨刀不誤砍柴工,劇組在準備服化道、場地時,小孩子們就在排練,有的角色三四個月,有的兩三個月,反覆地看原劇、比較自己,不知道重複多少遍。

他們下的功夫很深,一定要排練過關了,聯排審定後,每一個動作、每一句台詞都精準了,才去上妝拍攝,就和演習完去上戰場一樣。

潘禮平。

剝洋蔥:服化道上,雖然是cosplay了87版,但仍感覺比較精良,這上面成本有多少?

潘禮平:這一直是我們內部爭論的焦點。大家提出要控制成本,不然戲虧本。我算是力排眾議,這部戲是我心裡的年度大戲,也是向最有名的經典致敬,就要不惜代價。

我們向87版買了版權,服裝道具配飾都向前輩們學習。雖說拍的是網劇,但幾乎就是用電影的規格在做,在橫店等專業的影視城拍。其實拍網劇不太會用,像殺雞用宰牛刀,但我不是從經濟的角度去分析這種配置。

剝洋蔥:會給小演員們片酬嗎?

潘禮平:小演員的片酬談不上,因為我們本身是以公益為主的東西。有的時候我們會給他們意思一下,獎勵一下,給個幾百、一兩千、兩三千,但不可能更多了。

剝洋蔥:不少網友會拿這些小演員的演技和那些領千萬片酬的當紅小鮮肉去比較。你覺得呢?

潘禮平:成人影視劇我沒多少發言權,有的是偶像派,有的是實力派吧,實力派可能會更加註重於演藝的水平。但總體來講,小孩跟大人是不可比的,大人的水平還是高很多。

要讓小孩變成一個老戲骨,那就有點違反自然規律,他們更多是一種模仿。理解劇情後,有一種自然、天然的表達,但他們還很難做到用藝術去表演。

大家會形成這個輿論,可能還是對當下片酬太高的一種看法吧,不是說小戲骨們演技有多高超。

小戲骨版《紅樓夢劉姥姥進大觀園》中的小演員。圖片來自網路

年少成名不一定有益

剝洋蔥:拍攝中,孩子們有沒有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

潘禮平:拍攝是在七八月份最熱的時候,當時在石家莊正定榮國府,遊客也多鬧哄哄,身上要出幾身汗,像水洗一樣。戲服全部濕透,小孩子化妝沒多久,就被汗潮掉了,很煎熬。但就是這種環境,每天他們都安下心來靜靜地去磨那幾分鐘的戲,真的是鐵打的演員。

剝洋蔥:做這部戲,和你之前拍小戲骨版《白蛇傳》、《劉三姐》有什麼不一樣嗎?

潘禮平:體量大很多,這個片子兩百多分鐘,有台詞的演員幾十個,服化道、場地要求也高。幾場群戲,調度那麼多小孩子還是很有難度的。

剝洋蔥: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段表演?

潘禮平:元妃省親那段。這是我的年齡所決定的,那一段是很中國社會的縮影。而且小演員元春演得也很好,那麼大的場面,她不緊張,大人都很難做到。情緒的拿捏,看到親人的情感起伏,又要控制住身份的威嚴,太難演了。

剝洋蔥:有人質疑,小戲骨版《紅樓夢》是一種以兒童成熟化表演為噱頭的娛樂形式,你怎麼看?

潘禮平:說是噱頭也好,不是也好,做小戲骨就是為大家打開另一扇窗戶,帶來另一種欣賞性的美感。至於說它是成熟化也好,怎麼也罷,都是在玩兒概念。它帶給大家到底是什麼心理感受,觀眾最清楚。

剝洋蔥:《白蛇傳》、《劉三姐》到現在《紅樓夢》,讓兒童演一些成人角色,對小演員來說,是一種刻意拔苗助長嗎?

潘禮平:是個爭議。但我覺得,這不是說讓兒童去做成人的事,他是在演戲,在搞一種藝術形式,對他而言是努力專業的表演。

另外,這些戲都是優秀經典,裡面的人物,裡面的故事,對兒童的影響都是正面的。他們通過演戲,心智更成熟、意志更堅強了。裡面當然也會有反面角色,但他也知道,這是個壞人,心裏面去批判不好的做法。

剝洋蔥:你認為小戲骨團隊是在打造童星嗎?

潘禮平:我們不是打造童星,實際上是打擊童星。

我知道最近大家都很喜歡他們,微博網路上是稱讚,還有了粉絲,都在捧。小孩子,肯定飄飄然。越是這種時候,越要給他們一些教育。昨天我還在小演員的群里寫了一段話,讓他們不要忘了做小戲骨的目的是幹什麼。

我和他們講,你們長大以後有的不一定走演藝道路,可以當科學家什麼的,做什麼都好,但要有價值。走演戲這條路,也不要停留在當明星上,而是從小戲骨變成大戲骨、老戲骨。

熱鬧了,誘惑多了,心就亂了。年少成名不一定對他們以後有益。要做有價值的事,有價值的人,不要去搞什麼追名逐利的東西。如果確實愛表演,那就在表演方面用心,哪怕只有一個動作、一個表情,別人都不會遺忘。

洋蔥話題

《紅樓夢》里哪段情節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剝洋蔥people 的精彩文章:

TAG:剝洋蔥peop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