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說一本《黃帝內經》在手,自學中醫不愁!真的是這樣嗎?
很多想學中醫的人聽說過這樣一種說法,「一本《黃帝內經》在手,自學中醫不愁」,好像只要把內經讀完了,中醫就掌握得差不多了。
事實上,絕對沒有那麼容易,姑且不說有沒有中醫基礎,讀的時候能理解多少其中的真諦,僅僅憑《黃帝內經》,是不可能掌握疾病的脈絡的。因為《黃帝內經》雖然是中醫經典,但它更類似於中醫的「憲法」,它體現了中醫的治療觀和養身觀,但真的到了診病層面,還需要把「憲法」落地到「地方法規」,後者因為時代的不同而會有所變化,這個變化和人群的體質、生活環境、疾病譜的改變都有關係,如果不重視這一點,即便讀的是中醫經典,也會犯錯誤。
任何一門醫學都是經驗科學,不管你看中醫還是看西醫,肯定喜歡找上了年紀的醫生,圖的就是他們的經驗,這個經驗也會反過來修正理論,這一點,也不只是中醫,西醫也一樣。
以前有個著名的「反應停」事件,孕婦吃了新發明出來的可以治療妊娠嘔吐的葯「反應停」之後,生下的孩子是畸形的,四肢短小,被稱為「海豹兒」,這個經驗讓人們知道,這個葯有致畸作用,於是停用了這種葯,這就是經驗對理論的修正。
《黃帝內經》是中醫治病的大政方針,但《黃帝內經》誕生之時,醫生的醫療經驗還遠遠不足,因此會死守內經的教條。
到了後世,經驗不斷積累,甚至發現其中有些是需要改變糾正的,這也是為什麼圍繞《黃帝內經》這本中醫經典後世有那麼多醫者闡發各自的觀點,並由此成書,以至於《黃帝內經》研究始終是歷代中醫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因為在這些研究中,也不斷充實完善著最早的中醫理論。如果你忽略了這個特點去讀內經,甚至生硬地指導自身的醫療保健養生,特別是拘泥於其中的具體做法時,是會出問題的,也是對中醫的曲解。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