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普洱茶開始命名
與千萬人之中,在世間荒野里
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
恰巧遇上了,然後輕輕的說一句
原來你也在這裡
-結緣品味 分享-
普洱茶時代來臨,或者說,普洱茶得到命名,是在明代。
普洱茶的出現,和普洱建制的設置直接相關。今普洱市中心地區思茅區、寧洱縣一帶,宋大理國時期稱為「步日部」,先屬威楚府,後劃歸蒙舍鎮管轄;元代改「步日部」為「普日部」;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普日」為「普耳」,屬元江軍民府之車裡宣慰司地,萬曆年間,「普耳」又正式改稱「普洱」。因普洱產茶,這裡的茶,就被稱為「普茶」或者「普洱茶」。
地理標識的出現,雖讓普洱茶獲得了最初的身份證,但僅僅憑藉一個原產地的「普洱」名號,尚不足以讓普洱茶成為名茶。明代是我國古代制茶發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一個重要時代。這一時期,茶葉在技術革新、茶種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的時代特色。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廢止了過去的一些蔽制,在茶業上立詔置貢奉龍團,這對制茶技藝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而在明代,通過一系列統治制度的建設和大規模移民政策的實施,明朝中央政府實現了對雲南的直接統治,雲南的社會經濟文化在此時期獲得了重要發展。這一時期,也是雲南茶得到較大發展的時期。其重要標誌就是,雲南開始出現了一比較有名氣的茶類,如昆明的太華茶、大理的感通茶和灣甸茶、永寧「剪刀粗茶」、車裡的「普茶」和昭通的「烏蒙茶」。
這些茶中,普洱茶的名氣越來越大,逐漸蓋過了其它茶類,成為雲南茶的代表。
這麼說,是有文獻為依據的。萬曆《雲南通志》載:「車裡之普耳,此處產茶,有車裡一頭目居之。」還只是簡單說明車裡的「普耳」一地產茶,而萬曆年間博學廣識的謝肇淛在《滇略》一書中則已經提到雲南「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這說明當時在雲南流通全省,銷量最大的當屬「普茶」。而明末方以智在《物理小識》中更有「普洱茶蒸之成團,西番市之。」的重要記載。這裡的「西番」就是指西藏。這說明在明代,普洱茶除了行銷雲南全省之外,主要銷售地點就是藏區。此外,方以智的記載還值得留意——這是「普洱茶」一名最早見於文字的記錄。
正是在明代,才正式有了普洱茶的名稱。而以普洱命名的茶,一亮相就身段驚艷,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不僅行銷雲南全省,成為雲南人最為喜愛的茶品,還遠銷藏區,在雲南和藏區,普洱茶已經成為雲南的第一名茶了。
此外,在明代,普洱茶還形成了自己最具代表性的製作工藝——「蒸而成團」的團茶。也就是說,在明代,普洱茶工藝初步成型,成為壓制茶。這一工藝,一舉改變了明代以前普洱茶的粗糙樣貌。而普洱茶的主要原料——大葉種茶,也是天然最適合製作緊壓茶的茶種。普洱茶若以散茶、綠茶的形態出現,在早已被內地茶、江浙、福建茶定義了的中國茶譜系中,作為大葉種茶的雲南茶毫無優勢可以,不僅形態粗陋,而且霸氣的味道也很難讓人接受。而一旦蒸壓成緊壓茶,原先的劣勢就成了優勢,不僅形態美觀,而且味道通過蒸壓工藝和一定時間的陳放也發生了奇妙的變化,開始甘爽可口了。正是因為緊壓團茶的製作工藝展示出了普洱茶的優點,普洱茶開始成為貢茶,受到朝廷讚賞,除了藏區之外,每年還有少量普洱茶銷往內地,天啟年間達到了每年400多擔。
正是在明代,普洱茶得到命名,獲得了自己的身份證,驚艷亮相。但普洱茶得到命名後,直到清代,才進入自己古代時光里的黃金時代。
註明:
清 心 茶 友 會
結緣 品味 分享
※端茶竟是送客的意思,你知道這個奇葩習俗是怎麼來的的嗎?
※這種粉沖茶喝口味好,還能降尿酸!
※給大家介紹一下,喜茶新開了一家粉色主題店
※自古書家多茶客,從來茗韻有墨痕
※《紅樓夢》里,哪個姑娘最適合一起吃茶?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