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百年老店威科財稅如何用AI幫助客戶增收 20%?

百年老店威科財稅如何用AI幫助客戶增收 20%?

一款成功的財稅 AI 產品應該具備哪些重要元素?為何這個身處第一梯隊的信息服務公司不能與 IBM Watson 強強聯合?為何它頻頻向國內 AI 公司伸出橄欖枝?應對 AI 時代,財稅人員和企業需要做何準備?什麼樣的人和公司將更吃香?

撰文 | 王藝

編輯 | 微胖

審計工作最痛苦的是在什麼時候?最後出報表之時。從業人員大部分時間都在加班:對賬、對數據,包括將前期大量時間花在抽樣板上。

平時,審計從業人員大多埋頭於一些機械性事務——擺底稿、抽樣、roll 報告、發詢證函,寄快遞。以發詢證函為例,幾百個銀行賬戶,手動到 Word,還不能出錯...... 整個過程漫長而又枯燥。

「我們看到了 AI 和機器學習具有重新調整每個行業的競爭秩序的潛力。」2016 年 12 月,高盛在一份百頁報告預測道。首當其衝的就是財稅這類包含大量高度重複性工作的行業。

威科財稅的 CCH iQ 產品的應用場景,從新聞向知識轉化的過程還沒有被很好提速,這個過程非常適合 AI 技術。每天,財稅從業者要處理各種各樣格式工整的表單,還要應對法規的變化,在威科財稅看來,這正是 AI 能夠很好地發揮作用的地方。工整的表單意味著充足的結構化訓練數據,處理複雜且有規律的變化又恰好是 AI 的長處。

另一方面,財稅服務屬於企業剛需,也是企業級服務的重要入口和支點,市場潛力巨大。據統計,歐美大約有 2700 萬家企業,培育出了 3500 億美元總市值的企業服務市場;而中國目前有 2200 萬家企業,連一家 10 億美元級的獨角獸都沒有,中國的企業級服務市場仍處在嬰兒期,企業財稅服務市場則更加年輕。

CCH iQ : 不僅僅是節省時間,還可增加 10-20% 的營收

威科財稅研究與學習部美國產品管理副總裁 Bas Kniphorst 在威科已任職 16 年,但他戲稱,和公司 CTO Brian Diffin 相比,他還是一個新人,因為 Brian 已經為威科效力 40 年。

威科研究與學習部美國產品管理副總裁 Bas Kniphorst

威科集團成立於 1836 年,距今已有近 200 年歷史。威科財稅是荷蘭威科集團(Wolters Kluwer)的一個業務板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財稅、會計及審計信息、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之一,幫助相關專業人士梳理複雜法律法規,保證合規的準確性以及提高效率。目前,威科財稅為全球 22 萬稅務和會計機構以及超過 80% 的全球 500 強企業提供業務支持。

每年,威科集團 10% 的營收會用於研發創新創新中。具體到 Bas 最近兩年負責的業務重點 CCH iQ 上,這一數字更是高達 68%。CCH iQ 是一款幫助會計師和稅務師事務所提升客戶服務並拓展新業務的軟體系統。利用 NLP 技術,CCH iQ 可以閱讀理解新聞,即時匹配受新聞影響客戶,發出通知並提出相應建議,幫助用戶拓展業務。

「CCH iQ 的分析工具匹配數百年的稅收事件,將潛在結果映射到特定客戶端。然後,自動通信模板會創建一個積極的客戶參與計劃,解了具體稅務事件對客戶的影響,提供實際(需採取的)後續步驟。」Bas 介紹說。

通過聊天機器人技術,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CCH iQ 幫助客戶和內部員工通過搜索當前孤立的資料庫和知識庫,來回答他們的問題。這不僅改善了客戶體驗,降低了平均等待時間,還為公司提供了潛在的交叉銷售機會。「CCH iQ 大約能夠為使用它的會計師事務所增加 10%-20% 的營收。」Bas 說。

目前,威科財稅已成為澳洲市場最受歡迎的一款創新產品,並已逐步推廣到其他國家市場。CCH iQ 的一個 Licence 在澳洲收費 500 澳元,按照市場行情估算,只要事務所增加 1-2 個客戶,就能夠收回成本。「一個產品是便宜還是貴,實際上取決於它能創造多少利潤。」Bas 說,「這也是我們做事的準則,我們要確保用戶從我們的產品中獲得的比付出的更多。」

CCH iQ :採用敏捷開發模式,精準鎖定用戶痛點

CCH iQ 的開發難點在於精準確定用戶痛點。「技術單獨存在是沒有用的,與用戶的應用場景結合才能產生價值。」Bas 說。在動手開發之前,團隊非常重視理解用戶方業務流程,針對其中 AI 技術能夠最有效發揮作用的痛點提出解決方案。

CCH iQ 採用的是敏捷開發模式。在為期兩年的開發以及優化周期中,核心 6 人團隊僅用幾個月的時間,就構建出可點擊的產品原型。

「很多團隊會將用戶界面(UX)的設計放到最後,更多地關注打磨產品內核。但事實上,用戶交互才是一切的源泉。」Bas 認為,有了可點擊的原型,團隊才能夠拿著它去做市場調研,人們才能對這個產品是否有用進行初步的判斷:市場是否需要、會不會買單、客戶願意花多少錢購買這樣的產品?答案能夠幫助團隊決定產品的去留、走向以及定價。

「花費數百萬美金開發一款產品之前,搞清楚它到底可不可行,非常必要。」Bas 說。雖然 CCH iQ 是一款成功的產品,但事實上,有些嘗試在原型階段就被捨棄掉了。「失敗的遠比成功的多,但沒關係,在創新的過程中失敗是必然的,我們需要接受甚至慶祝失敗。」Bas 想得很清楚。

不與 IBM 合作,技術與場景結合非常重要

目前,大多數公司和企業都會對接第三方提供的 AI 技術,比如可閱讀政策法規的 NLP 以及識別支票的 CV。

2016 年 3 月,畢馬威宣布擬將 IBM 的「沃森 (Watson)」認知計算應用到審計服務中。通過分析更多數據,更加深入地了解客戶的財務和業務運營狀況。今年,美國的布洛克稅務公司也宣布與 IBM 的「沃森」建立夥伴關係,重塑稅務規劃。

「與科技變化帶來的挑戰相比,與科技公司合作的准入門檻帶來的挑戰更大。」Brian 說,如何選擇第三方合作伙,成為威科將 AI 融入財稅業務過程中的一個真實痛點。

威科財稅與會計業務板塊全球技術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 Brian Diffin

過去幾年,威科財稅一直在和 IBM 接觸。但是,IBM 的商用 API 不能滿足威科的所有要求。定製化開發,即使理論上可行,仍然需要一筆八位數的開銷以及長達一年半的研發周期。「這真的難住我們了,」Brian Diffin 說。如果選擇 IBM Watson 這樣的大平台,威科需付出高額的成本以及超長的研發周期。

雖然創業公司也在自己深耕的垂直領域發布產品,但是,如果選擇創業公司,威科將面對服務得不到持續保證的風險。「其實,選擇第三方合作夥伴很困難。」他們表示。

人們高估了 AI 行業的成熟度,大家都在關心 AI 未來能夠做什麼,卻很少有人真正在思考 AI 現在能夠做什麼。Bas 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以目前的情況看來,研發具有商業價值且能夠長期發展的 AI 產品比單純技術實現要困難得多。IBM Watson 包含很多很好的功能,但是,目前還在摸索可行的商業通路,只有很好地和用戶場景相結合,技術才能產生商業價值。

「現在 IBM 也在改變,他們想要更靈活、更有創造性,正在想辦法更好地和商業合作。所以我們會繼續跟進,尋找合適的時機。」Brian 表示。

中國 AI 創業公司,在他們看來,是非常好的潛在合作對象。因為中國的 AI 創業公司有政府的背書和人才補給。「可能不到 2030 年,中國就會成為世界第一 AI 大國。」Brian 說道。中國人撐起美國的 AI 產業的一半。在頂尖研究人員中,中國人也占很大比例。

談及競爭對手,他們表示甚至不知道未來對手會是誰。傳統意義上,威科的競爭對手包括湯森等,但是,「未來我們的競爭對手將是新入局的玩家,他們更富有創新精神,科研能力也很強。」Brian 說道。

未來:會計會變成諮詢師,企業招人要平衡多樣性

未來,會計會變成諮詢師。他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擺脫繁瑣、基於規則的工作後,會計會變成向客戶提供市場以及政策變化信息的諮詢顧問。

得益於跨專業人才的湧入,在過去的 5-10 年內,財稅行業的效率取得了很大的提升。Brian 認為,在未來,和其他受到 AI 衝擊的行業一樣,既能理解 AI 技術運轉,又有會計背景的人不僅面臨嚴重短缺甚至更為嚴重,在未來也更加受市場歡迎。

對企業來說,需要從這一刻開始權衡員工的多樣性。Brian 甚至建議,是時候重新建立招人制度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之能 的精彩文章:

剛加入阿里巴巴的施堯雲,想在五年內建起量子計算的體系結構
YannLeCun vs GaryMarcus:AI學習的未來取決於先天還是後天
讓電網從大風暴、網路攻擊、太陽耀斑等破壞中快速恢復,美能源局看上AI的效力
面對三星的「反叛」與亞馬遜的「圍剿」,谷歌正賭上全部自尊心來做硬體

TAG:機器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