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貝子:果郡王允禮和他的花園
一、允禮其人
電視劇《甄嬛傳》可算是有史以來最精彩的清宮戲之一,情節雖為虛構,但主要人物、故事背景與真實的歷史有很好的對應關係,製作精良,刻畫細膩,成功塑造了甄嬛、皇后烏拉那拉氏、華妃年氏、沈眉庄、安陵容等眾多的宮廷女性形象。百花叢中,兩位男主角——一位是陰狠毒辣、自私刻薄的雍正皇帝,另一位是儒雅俊逸、鍾情重義的果郡王允禮——同樣給觀眾留下很深的印象。
《甄嬛傳》中的允禮
允禮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初名胤禮,是康熙皇帝第十七子,出生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比四哥雍正小19歲,母親是勤妃陳氏(不是電視劇中的舒太妃)。康熙晚年,諸位年長皇子為奪嫡位,明爭暗鬥,無所不用其極,胤禮因為年紀偏小,並未捲入其中。康熙對這個兒子還算寵愛,從九歲開始就經常帶他一起去巡幸塞外,但一直沒有賜封任何爵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駕崩,雍正繼位。為了避新皇帝的名諱,胤禮和其餘兄弟一起把名字中表示排行的首字「胤」改為「允」,從此名叫「允禮」。雍正的大哥允禔、二哥廢太子允礽都已經被禁錮多年,三哥允祉與雍正長期不睦,八弟允禩以及九弟、十弟、十四弟更是雍正的死對頭,後來都陸續遭到整肅。十三弟允祥與雍正關係最好,封怡親王,委以重任,其餘兄弟也大都得到善待。
康熙逝世後,允禮先被派去修建安葬康熙的景陵,表現很好,於雍正元年(1723年)封果郡王,統管理藩院,還兼管正黃旗蒙古都統、鑲藍旗漢軍都統事務,時年二十五歲。
按照清朝的規制,允禮幼年時隨母親勤妃住紫禁城東西六宮之一,長到五六歲就搬進乾清宮東西兩側的「阿哥所」。康熙平時大多住北京西郊的暢春園,一些年長而有爵位的皇子在暢春園周邊擁有自己的賜園,比如老三胤祉住熙春園,老四胤禛住圓明園,而其餘皇子主要住暢春園西側的西花園。
允禮獲封郡王的同時,還得到一座王府,從此搬出紫禁城,獨立開戶過日子。這座果王府位於京城西北部的東官園,北面是南草廠衚衕,規模宏偉,東側另有一座附屬花園,名叫「承澤園」。
雍正繼位後將圓明園擴建成大型皇家御苑,特地於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在圓明園西側撥出一塊地,由內務府出資修建了一座新的花園,起名叫「自得園」,賜予允禮居住,還給新園子御筆題寫了五塊匾額。
雍正帝題自得園匾額
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恩寵,到當年為止,雍正只給兩個兄弟賜了花園,一處是怡親王允祥的交輝園(在後來的綺春園位置),另一處就是允禮的這座自得園。允禮為此專門寫文章、作詩,表示感恩,其詩云:「蓬萊方丈紫微天,敕許親臣處一偏。鳧島鶴洲寧比勝,所幸咫尺是甘泉。」意思是說皇帝住的圓明園是蓬萊仙境和天上的紫微垣,自己作為最親近的臣弟在旁邊也擁有一個住處,不以西漢梁孝王菟園中那種有野鴨的島嶼和養鶴的洲渚取勝,只慶幸依臨甘泉——這甘泉既指玉泉山的水源,也指浩蕩的皇恩。
三年後允禮晉爵為和碩果親王,同時兼任四個都統職務,地位愈加尊崇。後來又管過工部、戶部、宗人府,還曾奉旨遠赴藏區和苗疆處理民族事務,辦差盡心儘力。雍正去世後,允禮多活了三年,繼續得到乾隆的禮遇。
乾隆三年(1728年)二月初二允禮病逝(當然不可能是雍正毒死的),享年四十一歲,謚號為「果毅親王」。
允禮這一生非常順暢,歷經三朝,無論父皇康熙、四哥雍正還是侄兒乾隆都待他不錯,一輩子大概只留下兩個遺憾:一是中年辭世,壽數不高;二是沒有子嗣。乾隆令自己的六弟弘曕(音宴,在《甄嬛傳》中被設定為允禮與甄嬛的私生子)出繼,承襲了果親王的爵位。
允禮有兩幅畫像存世,一幅是雍正十三年(1735年)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所繪的騎馬戎裝像,另一幅是便裝園居圖。允禮親筆在騎馬像上題了一首四言詩:「我行西南,馳騁萬里。蜀道既平,筰馬孔駛。聖德廣覃,天威尺咫。靡及有懷,瞻望無已。」字寫得很端正。從畫上看,允禮和四哥雍正長得挺像,面頰清瘦,細眉細眼,遠沒有電視劇中的形象那麼帥氣。
允禮園居圖
允禮騎馬戎裝像
在皇族子弟中,允禮的文采算不錯的,其詩文在身後編成《自得園文鈔》、《春和堂詩集》和《靜遠齋詩集》,其中有不少篇章描繪自己住的兩座花園。他長期出任八旗都統,屬於武職,應該擅長弓馬兵略,但並沒有真正率軍打過仗。
二、承澤園與自得園
允禮當年所住的王府花園和西郊賜園都是京師名園。
從《乾隆京城全圖》上看,果王府東側的承澤園面積是府邸部分的兩倍多,其中堆疊高大的土丘,自東北延伸至西南,山間點綴長廊與亭榭廳堂,氣勢不凡。園內模仿唐代詩人王維的輞川別業,設有春和堂、攬雲台、小金山、來青榭、擷秀樓、煙雨磯、碧梧院、觀魚樂、桃源洞等二十景,允禮曾經一一為之賦詩。春和堂是此園正堂,地勢開朗,南對假山,北遮綠蔭。桃源洞位於西南,開闢一條深澗,兩岸種桃花,再現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場景。小金山是池中的小島,四面臨水,摹擬鎮江金山寺而建。煙雨磯是水中的假山,造型借鑒金陵長江邊的燕子磯。
果王府與承澤園平面圖
允禮沒有機會參加父皇康熙的六次南巡,但對江南風景仍十分嚮往,特意在自己的王府花園中加以仿造。
自得園的規模比承澤園更大,水土條件更佳,全園岡阜連綿,溪河縱橫,十分清幽。園中正堂也叫春和堂,此外還有暢觀樓、心曠神怡水榭等,掩映於青山綠水、翠竹紅花之間,足以令人怡然自得。
允禮去世後,果王府(包括承澤園)和自得園都由襲爵的弘曕繼承。弘曕人品不高,喜歡斂財,行為放縱,待下人苛刻,屢次犯錯,乾隆一怒之下,一度將他貶為貝勒,後來又恢復到郡王的爵位,乾隆三十年(1765年)去世。
弘曕死後,那兩座園子的命運都比較曲折。
西郊的自得園被內務府收回,園東部改成了御馬圈,西部一度由幾位皇室貴胄分住。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焚掠三山五園,自得園也基本被毀。光緒年間重建頤和園,自得園廢墟同時被改建為養花園,其西側設有負責宮廷演劇事務的昇平署,還布置了步兵統領衙門和堂檔房的辦公院落。民國時期,愛國將領佟麟閣將軍曾在自得園舊址內修築宅園,「七·七事變」後被日寇炸毀。北平淪陷時期在園址上修建了一所土木工程學校,抗戰勝利後改為清華農學院的院址,1950年在此設立馬列學院,後更名為中共中央黨校,現仍為中央黨校南院所在地,當年的遺物只剩下水池和部分假山。
清末自得園平面圖
自得園遺址
果王府由弘曕長子永瑹繼承,之後五十多年一直歸其子孫居住。到了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王府被收回,改賜嘉慶帝第四子瑞親王綿忻,從此改稱瑞王府,其時東側的花園已經荒蕪。綿忻身後,王府傳其子瑞郡王奕誌。
道光三十年(1850年)奕誌去世,身後無子,咸豐十年(1860年)以惇親王奕誴第二子載漪為奕誌之後,襲貝勒,繼承了原王府。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漪加郡王銜,二十年(1894年)進封端郡王,此府又改稱端王府。載漪對廢棄已久的花園重新加以整治,築正堂「朵雲環翠」,另有山亭名「招霞亭」。在之後的義和團之亂中,載漪支持拳民與洋人對抗,在端王府中設置義和團的總壇。八國聯軍侵華,認定載漪是禍首,端王府連同花園均被燒毀。其遺址現為中國少年兒童活動中心所在地,僅余少量土山,別無其他痕迹可尋。
三、圓明園禁地
說完允禮的花園,再聊聊八卦話題。
電視劇中甄嬛對應的歷史人物是熹貴妃鈕鈷祿氏,滿洲鑲黃旗,出生於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比允禮大五歲,父親是典儀官凌柱(不是漢族文官甄遠道)。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嫁給皇四子胤禛,地位相當於側福晉,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弘曆,即後來的乾隆皇帝。胤禛登基後,先封鈕鈷祿氏為熹妃,後晉熹貴妃。乾隆繼位後,奉為崇慶皇太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駕崩,享年八十五歲,一生福壽雙全,在清宮后妃中非常罕見。
崇慶太后像
在真實的歷史中,鈕鈷祿氏與允禮當然沒有任何私情,一切故事皆出於電視劇的虛構。雍正在位期間大多數時候都住在圓明園的九洲清晏,后妃們隨之住在九洲清晏東部的庭院中。電視劇設定甄嬛去圓明園,一般以碧桐書院為寢宮,她與允禮結識、相會,大多都在圓明園範圍內。值得討論一下的問題是:一位成年的王爺,真的有機會與深宮中的妃嬪頻頻在皇家御苑中見面嗎?
中國歷代王朝都有嚴格的宮禁制度,清代的規制尤其苛刻。圓明園雖為離宮花園,但其性質與紫禁城一樣,同屬宮殿範疇,平時防衛嚴密,不但四周有園牆圍合,還在牆之外加設了一圈護園河,由特設的圓明園八旗護軍營六千多人守御。所有園門都有侍衛、兵士執守,即便是地位最高的王公大臣,非宣召也嚴禁進入。
在圓明園居住的每一位皇帝都曾經頒布禁令,例如《欽定總管內務府現行則例》專門辟有「出入園庭禁門」章條,對於大臣、太監、園戶、雜役、僧道各式人等進出圓明園的方式均有詳細規定,違反者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懲處,絕非兒戲。嘉慶八年(1803年)特別加了一條,強調皇帝和后妃所居的九洲清晏「系屬園庭內禁地」,進園辦差的官員、園戶、匠役等俱不得擅自跨過其南面的如意橋和南大橋。
允禮雖然是最親信的王爺,除非皇帝在勤政殿接見議政,或參加宗室筵宴,或偶爾陪皇帝一起遊覽、看戲,平時並無機會私自進入圓明園,更無法接近后妃們生活的區域。
法國傳教士蔣友仁長期為清朝宮廷服務,曾經有一段時間住在圓明園東南角的如意館,他在給國內友人寫的信中專門提到:「蓋此邦異乎法國,法國君王之宮苑,均公開而准入遊覽。此邦則即親王大臣官員人等,亦不得擅入,除皇帝一家而外,惟值演劇或其他歡會,清帝嘗邀親藩貴爵等款待若輩,亦有定所,不許任意行走,亦不能到園中他處。」
但歷史上還真有大膽犯禁、私入御園的例子。比如乾隆三年(1728年)七月,武備院卿黑德「擅入圓明園內北山行走」,被內務府大臣參奏,交與相關部門查處。
更有名的一次違禁事件發生於道光十年(1730年)十月十八日。當時道光皇帝本人有事回紫禁城了,大阿哥奕緯身體不舒服,與皇后一起留在圓明園。皇帝的八叔儀親王永璇年已八十四歲,過來探望大阿哥,不顧值班官兵及太監的攔阻,直接闖入福園門,進入阿哥住所。
事後道光下旨斥責說:「國家體制,門禁森嚴,不準擅行闌入,即如惇親王、惠郡王系大阿哥之叔,及內廷行走之慶郡王綿慜、定親王奕紹,自必俱為繫念,然亦只能差人探問,不敢自行擅入。乃儀親王率行進門,不聽阻止,殊屬不合。」考慮到儀親王年紀大了,輩分又高,不予追究,但對其子綿志予以撤職,對值班的官員、兵士暫且寬免,聖旨最後還申明:「嗣後務當遵照門禁章程,慎重恪守,如再有似此擅入禁門之事,定當分別嚴懲不貸。」
儀親王永璇像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對圓明園大肆焚掠,昔日的輝煌離宮淪為廢墟,同治、光緒二帝都不再來這裡園居,園內一片荒涼,但原有的禁令依舊維持。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李鴻章出訪俄、德、荷、比、法、英、美諸國,回京述職,順便私自跑進圓明園逛了一圈,結果遭到彈劾,皇帝下旨:「李鴻章擅入圓明園禁地遊覽,殊於體制不合,著交部議處」,最後決定罰俸一年。須知晚清時期的法令趨於鬆弛,圓明園已是無皇室居住的廢園,李鴻章又是重臣,卻依然因為擅入而受到懲處,毫不通融。由此可以推想,在法令最嚴明的雍正時期,一位王爺想隨意進出圓明園,與一位嬪妃會面,其難度會有多大。
允禮一生以恭謹守禮著稱,深知其四哥翻臉無情的性格和霹靂雷霆的手段,絕不會冒險觸犯這些禁令。他與甄嬛花前月下、兒女情長的精彩故事,只能發生在電視劇中。
※梁捷: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沒有爭議
※陳方:不要考慮旅行對孩子來說有什麼意義
※黑爪:風靡的「深度學習」只有這一刷子了?
※石黑一雄的小說,解釋了日本為何陷入軍國主義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