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詞里,連孤獨都美成了一種境界
竹里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詩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共鳴的。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宋代: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提起蘇軾的中秋詞,大家都會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調歌頭》,但同是寫於中秋的這首《西江月》,情緒卻顯得非常落寞,應該是寫於被貶黃州之時。在這首詞中,蘇軾以「中秋」這一深具情感意義的節日為背景,抒寫了遠貶黃州的孤獨悲苦的心情,同時又在感嘆時間的流逝中,表達出對人生歷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對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戀。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宋代: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裡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望江南·閑夢遠
五代:李煜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忙殺看花人!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全詞以「閑夢」起,以秋意收,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孤苦懷思的悲情,綴筆不多而氣氛濃郁,未見雕琢而含蘊深遠,描摹生動,筆筆見情,足見才力。
江漢
唐代: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雲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雖然遠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卻像孤月一樣的皎潔。昔人認為這兩句「情景相融,不能區別」,是很能說明它的特點的。
沁園春·恨
清代:鄭板橋
花亦無知,月亦無聊,酒亦無靈。把夭桃斫斷,煞他風景;鸚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硯燒書,椎琴裂畫,毀盡文章抹盡名。滎陽鄭,有慕歌家世,乞食風情。
單寒骨相難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門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細雨,夜夜孤燈。難道天公,還箝恨口,不許長吁一兩聲?癲狂甚,取烏絲百幅,細寫凄清。
「看蓬門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細雨,夜夜孤燈。」長期居住於破巷之中,住處蓬門秋草,窗戶不嚴擋不住風雨,夜夜伴隨孤燈度過。在描述簡陋的居住環境的同時,也反映了詞人的心態,包含著恨世道不公的意味。
送靈澈上人
唐代: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精美如畫,是這首詩的明顯特點。但這幀畫不僅以畫面上的山水、人物動人,而且以畫外的詩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盡。那寺院傳來的聲聲暮鍾,觸動詩人的思緒;這青山獨歸的靈澈背影,勾惹詩人的歸意。耳聞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隱藏在畫外的詩人形象。他深情,但不為離別感傷,而由於同懷淡泊;他沉思,也不為僧儒殊途,而由於趨歸意同。
滴滴金·梅
宋代:孫道絢
月光飛入林前屋。風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擊柝聲,動寒梢棲宿。
等閑老去年華促,只有江梅伴幽獨。夢繞夷門舊家山,恨驚回難續。
這裡詞人不是嗟嘆一生庸碌無為,而是感慨人生短促,詞情深沉。零落江城,老年守寡,唯有幽獨的江梅與相伴,此境極為凄慘。姜夔《疏影》云:「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是以幽然梅花比喻王昭君的魂魄;此處則以此比喻自己,可謂異曲同工,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雨晴
宋代:陳與義
天缺西南江面清,纖雲不動小灘橫。
牆頭語鵲衣猶濕,樓外殘雷氣未平。
盡取微涼供穩睡,急搜奇句報新晴。
今宵絕勝無人共,卧看星河盡意明。
陳與義詩詞文風清邃,既有婉約派的令人齒頰留香,又有豪放派的慷慨頓挫。《雨晴》一詩並非名作,但也有幾分趣味。全詩未見「雨」字,但景物描寫讓涼爽潮濕的空氣撲面而來。尾聯隱約可見作者之高潔。
※好久沒喝過這麼毒的雞湯了,快趁熱幹了
※這是我讀過的最美的唐詩
※第一次見到,就讓我愛到無可自拔的句子
※兩隻大雁的愛情,比人類的感情更讓人震撼,留下千古名句
TAG:詩酒琴棋書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