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君車畫像 魯九喜
漢君車畫像
魯九喜
畫像磚石產生於西漢,盛行於東漢,是漢代厚葬習俗的直接產物。古代墓葬中用石刻以畫像,或用磚模印圖像,都極為盛行,前者出現較早,漢以後極少使用,後者則自兩漢延續至隋唐。畫像的內容豐富多樣,有鳳、虎及四靈等祥瑞圖形,有驅鬼避邪的壓勝圖形,有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還有一些表現出行、宴飲的生活場景。畫像磚石的風格受到時間和地域因素影響,差別較大。這些磚石提供了研究當時社會生活和喪葬風俗的重要圖形資料,有的圖案精美,也是古代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
山東地區的畫像石在西漢時代主要刻畫在石槨和墓地祠堂上,到東漢時期,則集中在墓葬、祠堂和墓闕上。其雕刻技法有屬於繪畫範疇的平麵線刻、糙面減地、凸麵線刻,也有屬於雕塑範疇的淺浮雕、高浮雕和透雕等等。著名的有嘉祥的武梁祠畫像石、長清孝堂山石祠等。
《漢君車畫像》拓片題跋(局部)
清光緒八年(1882年),漢君車畫像石出土于山東濰縣,後為著名金石學家陳介祺收藏,民國時流入法國,今藏巴黎博物館。
陳介祺(1813—1884),清代著名金石學家,字壽卿,號簠齋。晚號海濱病史、齊東匋父。山東濰縣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嗜好收藏文物,精於鑒賞。其收藏種類極豐富,但凡涉及金石學有關的器物,諸如三代吉金、秦漢石刻、磚瓦陶文、璽印封泥等,都有相當的規模,並與同代的金石學者廣泛交流,是當時金石學的領軍人物。
君車畫像石分上下二層,上層左一為有蓋軺車。《晉書·輿服志》:「軺車,古之時軍車也。」車內坐二人,其右為御者執髻,榜題「君車」二字。右存三乘騎,分題「鈴下」「門下小吏」,「鈴下」即侍衛。下層左右各有一樹,有三乘騎,榜題「門下書佐」「主簿」,皆是漢代郡縣所屬的吏員。漢代乘騎有嚴格的規定,畫面所表現的騎吏先導,步卒後擁的場景,聲勢可謂浩大。車馬出行的題材,在畫像石中出現較多,《君車畫像》因出土較早,經陳介祺收藏,實物又流入海外,所以一直被鑒賞家視為珍寶。
此幅朱拓本,右側有羅振玉隸書題名。寶熙、陳雲誥、王季烈分題於外側紙邊。
寶熙題:
漢人畫象題字,武梁祠、孝堂山諸石最著,他如蘭山之南武陽皇聖卿闕,盡象魚台之文叔陽食堂畫象亦多有傳拓者,而題字之大,則以君車一石為巨觀。原石已淪出海外,以希見珍。玉良其永寶之。海外下脫「蛻本」二字。康德己卯秋,長白寶熙題。
王季烈、陳雲誥兩跋均為溢美之詞,不具錄。寶熙跋中將《君車畫像》與武梁祠、孝堂山、皇聖卿闕、文叔陽食堂題記等互為比較,認為此石榜題字大,極有可觀。其實作為收藏者的陳介祺,曾專築一亭用以保存這塊石刻,名曰「君車漢石亭」,並自署「君車漢石亭長」,寶愛之心,可見一斑。
《漢君車畫像》拓片(局部)
※「莫言書法」尷尬了誰?李清
※2017年10月11日《書法報》第39期導讀
※談我的大字草書作品「流水能西」 吳振鋒
※王隆夫給周鵬程的一封信鄭明
※書法報社全體同仁祝海內外讀者中秋團圓,闔家幸福!
TAG:書法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