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在外打與被打都不行,那麼在家呢?

孩子在外打與被打都不行,那麼在家呢?

孩子在外被打了應該怎麼辦?各種分析有各種答案。

有支持打回去,也有說不能以暴制暴。我對小苗在外面被打的態度是,如果他沒事,我也沒事。記得有一次他和一個哥哥玩沙,然後被那個哥哥抓著沙弄到頭上。我當時還是蠻生氣的,但是小苗就像鬧著玩一樣,完全沒有感覺。所以我只是簡單說一句不能這樣做,然後就繼續玩。但是如果孩子的情緒不好,我會馬上安慰他的情緒,也不是第一時間教他打回去。

我所以為以暴制暴不可取,因為不知道孩子哪一天就越界了,成了打人的那一個。並且成長的路那麼長,我們也不知道以後在我們看不到的時間裡孩子碰到的打人者是不是性格十分暴躁的小孩,孩子自身的安全比打回去更重要。

我每天晚上都會和小苗回憶白天發生的事,如果那天被人搶東西了或者被打了,我就和小苗說,「今天哥哥搶你東西了是吧,以後別人這樣,小苗就說這是苗苗的,不可以拿,不可以打苗苗。」每天都會這樣說,小苗現在也算是不惹事,別人拿他東西也不會輕易罷休的。被打的情況好像很少,所以主要還是看護人的態度。

在外打與被打的討論總不會終結,也找不到明確的答案只願孩子能按著我們想要的美好願望成長而不失偏頗,既不會成為小霸王,也不是那個軟弱者。以後的事,誰又知道。

我今天更多的是想討論,在家裡能不能 打或被打。

我從來沒有打過小苗的,有時候他特別調皮了,真有種氣的我要爆炸的感覺,但是從來沒想過要打他。小孩被打不是承認他願意被打,只是因為他弱小的身軀打不過你而已。棍棒教育只是家長的無能,把情緒宣洩在一個不會反抗的弱小者身上。但是孩子終將會長大,長期在這個環境成長的孩子要不就是很暴躁,要不就是很自卑,把自己封鎖在個人空間里。這兩種後果都不是我們想看見的,並且也不是你說一句對不起就能改變的。代價這麼大,我們為什麼不選擇更好的方法。

但是小孩子破壞能力也是很能惹爆我們的情緒,在被小苗弄得很生氣的時候我會讓自己離開案發現場,自己看手機轉移一下情緒。這樣讓小苗知道媽媽在生氣,他一般都是立馬跑過來各種抱抱撒嬌示好,然後我會說,「媽媽愛苗苗,但是你剛才做的事讓媽媽很生氣」,這也是告訴他,媽媽永遠愛他,但是他的那個行為讓我很生氣,我們要杜絕這個行為但是不是否定他整個人。

我在外帶著小苗玩,經常聽到孩子的父母或者長輩說,你再不回家就不要你了,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殊不知,孩子很天真,對我們說的話很容易當真,然後孩子嚇得大哭,以為真的被拋棄,這種話比打更加傷害孩子。不過有時候孩子不肯回家真的很惱人,家長急著有事,而孩子又一種想玩到天荒地老才肯回家的態度,我碰到這樣的情況,不會說」媽媽走了「而是改成「媽媽在家裡等你好不好?」意思也是媽媽要回家了,你現在可以和我一起回家,不然待會要一個人回家,但是並不是媽媽不要你了。教育總是沒有標準答案,誰知道對不對呢,但這樣說了小苗都是很配合的和我一起回家,也沒有哭鬧,也許他內心自己盤算了一會呢。

打孩子是很多家長知道不對的,只是在當下沒有控制情緒,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打家長,但是這一點好像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我們小區,爺爺奶奶帶孩子的多。我經常看見有的小孩鬧情緒的時候會直接打爺爺奶奶,雖說不是很重,但也絕對不是開玩笑打鬧,而是真正的把情緒發泄在他們身上。但是長輩們完全沒有當一回事,還總是笑呵呵的說我家的不順心就喜歡打我,還打的挺痛,好似一種炫耀我家的孩子力氣大的感覺。我是無法理解的。

我們在家,從來都是對小苗說不能打爸爸媽媽。不管是他的要求被拒絕了還是因為他做錯事被我們批評了。即便是輕輕的打也不行,孩子也掌握不了這個度。不行就是不行,並不是輕輕的打就可以了。當小苗打我們時,我們會很嚴肅的對他說不可以打爸爸媽媽,這不是強迫用我們父母的權威去壓迫他,而是一種互相尊重,就像我們尊重他這個小孩子,也不會去打他一樣。我現在的心得是,我們父母只要是覺得對的事情,對的話語就可以從小炮轟,當時不懂沒關係,總會懂。小苗在家也很理解這個規則,在外面他也不會動手打人可能也是因為這個規則而獲得的習慣。

不過也有另外的規則,生活總是沒有一成不變。

1 我做事之前沒有問他而被他用肢體語言宣洩。

有時候我做飯的時候,小苗就會在旁邊的池子開著水龍頭玩水,有時候他正在玩我又準備洗個菜時就直接在水龍頭裡洗,這時候小苗就會大叫,苗苗在玩,然後用手打我。我意識到是我做錯在先,馬上停下來,他也不會繼續打。我倒沒有怪他,只是因為他不會表達所以他才動手來進一步告訴我不能這樣做。就像我們排著隊結果來一個人來插隊一樣,如果不是成人的成熟思想控制著我們,我們是不是也很想去打他一頓呢。後來我每次洗東西之前,如果苗苗也在玩,我就會先問一下媽媽可以洗一下菜嗎,他是很能理解的,在他答應了之後總是能等著我洗完再接著玩。

小孩這個小個體,時刻宣告著他是需要我們獨立對待,需要我們同樣的尊重的。

2 我們玩遊戲的時候。

比如我們經常玩枕頭大戰,用枕頭互打。和孩子玩耍時也需要不停的力量互動的遊戲。遊戲時可以互相推搡,也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力氣使對方摔倒。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父母是可以作弊的,假裝讓孩子贏,好像這種故意輸掉的方法不對,但是本身我們和孩子的力量就是不對等的,所以故意輸能讓遊戲更愉快,更好的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絮叨了這麼多,個人經驗就是孩子在外面主動打人不對,被打了安慰情緒比告訴孩子打回去更重要。在家裡打與被打都是不被允許,家長的以身作則才可以換的孩子的尊重規則。孩子的成長沒有捷徑,你粗暴的解決方式會讓以後用大量的時間來彌補,而細水長流的教誨會讓以後漫漫成長路更加輕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樹苗花開 的精彩文章:

謝娜懷孕熱議,你被催在第幾關?

TAG:樹苗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