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巴人用一種特殊器皿烹煮出來的特色美食,風味絕妙的安康吊罐肉
「正月那個二十一(呀),想吃那個好東西(呀),想吃那個公雞的和母雞(呀),(嗎啊依子呀)吊罐子燉豬蹄(呀)」。這首名叫《十想》的山歌流傳於大巴山深處的美麗之地---嵐皋。山裡人實在厚道,想什麼、要什麼就用一嗓子吼出來。在嵐皋人眼裡,正月里能犒勞自己一年的辛勞,又能上得了席面招待「好人客」的美食,莫過於用吊罐烹制的公雞母雞和豬蹄。
在巴山腹地,房屋多屬土木結構,每戶都有一個火塘,生上柴火抵禦嚴寒;每個火塘上方都掛著各種肉類,熏制臘肉便於保存;每個火塘上都有一個吊罐,燒水做飯維持生活;每個火塘裡面都是滾燙的小灰,烤著紅薯、土豆和玉米。正是因為火塘,因而才有了我們今天所說的這道美味。
吊罐是嵐皋先民古代巴人使用的一種烹煮食物的器皿,一直流傳至今,凡用吊罐烹制的各種肉類統稱為吊罐肉。吊罐肉不僅具有絕妙風味,而且還有神奇功效。這種絕妙的風味和神奇的功效在於食材的選擇上,通常,嵐皋人製作吊罐肉只會選擇自家生產的牛羊肉、「跑山豬」和林下土雞,配以大山深處野生的川穹、伸筋草、山藥、細辛、廣三七等佐料,具有補血益氣、強筋壯骨之功效。因此,古代巴人依靠食用吊罐肉來強身健體,取勝於戰場。
嵐皋人通常會根據自己的喜好搭配竹筍、山芋、香菇、四季豆等山貨,或是自家菜園裡的萵筍、山藥、豇豆等時令蔬菜。這些配菜當中,干四季豆是燉臘肉的最佳組合,一定要選擇頭茬的新鮮四季豆蒸煮曬制而成。採摘時要選擇一個比較不錯的晴天,不等太陽出山,採摘不太飽滿的嫩四季豆。採摘回來之後,用一天的太陽晒乾,這樣曬出的干四季豆與臘肉燉煮時能夠充分吸收油汁,又不容易軟爛,吃起來有嚼勁兒。
嵐皋人用吊罐烹制的各種肉類統稱為吊罐肉,以示其他炊具製作的肉食之間區別。如此苛刻,是因為吊罐肉有著其他炊具製作的肉食難以企及的絕妙風味。
這種絕妙的風味還在於食材的選擇上。通常,嵐皋人製作吊罐肉只會選擇本地生產的牛羊肉、「跑山豬」和林下土雞,絲毫不能摻假。倘若使用白條雞或是外來的牛羊肉,那是做不出來吊罐肉絕妙風味的,更不能稱之為嵐皋吊罐肉。
火候的拿捏也決定著嵐皋吊罐肉的風味和口感。嵐皋人製作吊罐肉時,通常用索搭勾將吊罐懸置於半空中,這也是嵐皋先民把鼎罐改稱為吊罐的原因之一。索搭勾是嵐皋人掌握吊罐肉火候的關鍵。降,可以猛火燉煮。升,可以文火慢煨。無論是升是降,吊罐的這種圓腹底都能使受熱面最大化。因此,也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出臘豬蹄的醇香和干豇豆的鮮美。
如今的嵐皋,已和往日不同;如今的吊罐肉,也已升級到了餐桌上。
當你在巴山之中的小村落,圍著篝火,吃著吊罐肉,喝著摔碗酒,聽著鏗鏘的樂曲,看著巴人舞蹈,那時節,你會恍惚回到古時,住干欄式房屋,樓上居人,樓下養畜,傍水而居,戰時出征,閑時務農,聽風穿山林,看雲捲雲舒,甚是愜意。
時間可以抹掉很多證據,比如服飾,比如文字,比如人的生命,但有一樣是抹不掉的,那就是飲食習慣。口腔的記憶可以伴隨一個人的生命過程,可以伴隨一個民族的興亡。嵐皋味道就是這樣,不論你相隔多遠,想起家鄉,總能回憶起記憶最深處的那股家鄉的味道。
※鎮安,幸好我沒有錯過你,人生最絢麗的奇遇
※陝南三教合一的文化傳承,原佛坪三教殿,始建於明朝的「仙果寺」
※陝西有3處世界級遺產,你知道是哪幾個么?
TAG:清溪故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