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圈大滿貫只差兩場 田同生想讓更多老人跑起來

三圈大滿貫只差兩場 田同生想讓更多老人跑起來

T恤上印著的6大馬拉松賽事,田同生每項都至少完成過兩次。受訪者供圖

GIF/0K

田同生的目標是擁有18塊馬拉松大滿貫比賽獎牌。

國慶假期之前,2017年環撫仙湖高原國際超級馬拉松在雲南玉溪撫仙湖舉行,來自20多個國家的300名選手參加了本次比賽。這其中包括65歲的「百馬大叔」田同生,他以6小時40分16秒完成了50公里的比賽。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田同生表示,他身體力行推廣跑步,是希望更多60歲以上的人跑起來,「老齡不代表老化。」

1 頻率

9月每周一個馬拉松

整個9月,田同生的跑量超過260公里。

9月9日,田同生和同事赴法國波爾多跑了一個紅酒全程馬拉松。「跑了差不多7小時,關門時間到的,因為是陪我一個同事跑。」田同生說,這樣的比賽想快都快不起來,「紅酒馬拉松就是一個玩的比賽,你要是跑得太快,連紅酒都顧不上喝了。」

從波爾多回來後,田同生開始備戰北馬。按照他的說法,北馬是國馬,需要認真對待,所以要好好訓練一番。去年北馬,田同生的成績是4小時16分56秒,半程2小時1分。今年的比賽,他前半程的成績和去年差不多,但後半程因為天氣太熱,掉速了。

跑完北馬,田同生又馬不停蹄地趕往德國,參加柏林馬拉松。在柏林的賽道上,他前半程跑出個人最好的半程成績:1小時59分。

柏林馬拉松結束後,田同生直飛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下個月,他會參加貝魯特馬拉松。這個比賽也是亞洲馬拉松大滿貫賽事的第二站。

從貝魯特回來,田同生趕往雲南玉溪,在熟悉的撫仙湖畔,他完成了環撫仙湖高原國際超級馬拉松50公里的比賽。比賽當天,日照強烈,加上海拔的緣故,30公里過後,很多參賽選手感覺吃力。即便如此,65歲的田同生還是堅持了下來,他的完賽成績為6小時40分16秒。

一個馬拉松結束了,等待田同生的是下一個馬拉松。

2 初衷

因登山受挫練習跑步

10年前,田同生開始跑步。在那之前,跑步是他的夢魘。

大學畢業時,田同生體育考試跑步不及格。隨後參加補考,結果摔倒了,又不及格。最後,他不得不用引體向上替代跑步,才總算完成了畢業考試。「從那以後,一提跑步,我就覺得是特別殘酷、特別不人道的事情。」

跑步前,田同生不看跑步比賽,也不知道馬拉松有多長。

田同生開始跑步與登山有關。因為工作關係,田同生認識了王石。王石玩登山,田同生覺得很酷,於是他也去登山。當時,他給自己樹立了一個目標,把全世界7大洲最高的山峰登一遍。到2008年時,他已經成功登頂其中4座山峰。

2008年10月,田同生攀登希夏邦馬峰,在突擊頂峰時他失敗了。那一個月,他瘦了10公斤,體能被耗干,回到北京覺得記憶力都衰退了。

總結失敗經驗,田同生被告知心肺功能不行。「當時,我連心肺功能是啥都不知道。」為了強化心肺功能,他開始跑步。「我跑步最開始與馬拉松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就是為了重回西藏登山。」

剛跑步那會兒,田同生去跑步機上跑兩公里都喘得不行。很明顯,方法和節奏不對。後來,偶得行家傳授秘訣,只要跑起來還能跟別人聊天,就是最好的跑步節奏。

足足訓練了一個月,田同生終於可以一次跑5公里了。

3 創舉

三圈大滿貫只差兩場

5公里、10公里、半馬、全馬、港百……田同生一發不可收拾。他迷上了跑步,不再想著登山的事了。2015年5月,田同生與海歸創業者常春聯手創辦了跑哪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單從名字上看,就能明白這是一家與跑步有關的創業公司。

到現在,田同生還記得自己第一個半馬的細節。「那是在朝陽公園完成的,和一群跑友一起,也沒有號碼布,更沒有獎牌。」後來,他報名跑了2010年北馬,半程完賽成績兩個半小時。

田同生的第一個全馬比賽是廈門馬拉松,比賽時間是2010年1月2日。和很多第一次跑馬拉松的跑者一樣,5小時40分完賽之後,田同生是扶著牆才走上大巴車的。

田同生第一次出國跑的馬拉松是2010年雅典馬拉松,那之後,他決定跑遍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事。

「到今年,我已經跑了兩圈大滿貫比賽。再跑一次芝加哥、紐約和東京3場馬拉松比賽,我就將完成整整3圈。那時候我將擁有18塊大滿貫比賽獎牌。」不過田同生說,他的大滿貫獎牌數遠遠不止這個數,「有些比賽我跑了很多次,比如波士頓馬拉松就跑了5次。」

今年,亞洲馬拉松大滿貫開啟。第一站是今年的北馬,第二站是11月的貝魯特馬拉松,第三站是明年的首爾馬拉松,第四站回到北京馬拉松。田同生說,他立志成為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和亞洲馬拉松大滿貫的雙料完成者。

據田同生不完全統計,他已經完成了差不多96場馬拉松,很快就將完成百馬里程碑。

北京時間昨晨,田同生在美國完成了芝加哥馬拉松,成績5小時23分07秒。這樣一來,他距離完成3圈大滿貫就剩兩場了。

4 見證

社會進步催熱馬拉松

跑步10年,田同生見證了中國馬拉松的發展。

田同生記得,他最開始跑北馬時,比賽證書還是提前發,「成績可以自己填。」他第一次參加廈馬時,比賽T恤是純棉的,「穿上特別熱。現在已經從白色變成灰色了,跑友們說要當成文物擱在那裡。」

從2010年到2017年,田同生只缺席了2013年的北馬。跑完今年的北馬,他感觸頗深。「嚴肅跑的比搞笑跑的多了,用運動手錶的多了,到終點階段跑的比走的多了。」

最近幾年,中國馬拉松蓬勃發展。在田同生看來,這與互聯網、高鐵的進步密不可分。「以前我跑一次步,和大家聯繫需要發一百多條簡訊,現在有了微信等社交軟體,方便多了。高鐵也是,利用周末去外地跑馬拉松變得更加便捷。以前坐綠皮火車,一坐就是一天,還沒跑先把人坐廢了。」

年初,中國田協預估今年的馬拉松比賽接近500場。多嗎?田同生認為還不夠。他拿美國舉例。「他們一年有28000場跑步活動,光馬拉松就有2300場。」田同生說,中國馬拉松才剛剛上路,「方興未艾。」

作為跑步文化的推廣者,田同生希望身體力行去影響一些人,讓更多的人跑起來,尤其是2.2億60歲以上的老人。「我每年消耗的藥品就是板藍根和創可貼。我覺得老齡不代表老化,老齡是自然規律,但是老化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田同生說,他不想告訴別人怎麼做,只想告訴別人他是怎麼做的,「我55歲跑步,10年了,身體跑得很好。」

新京報記者 肖萬里 玉溪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1948年10月10月塔山阻擊戰打響
《空天獵》:軍迷的熱血有些人不懂
她知道女人是什麼-西蒙那波伏娃
要上天下海入森林,才能玩轉澳大利亞東海岸!
世界第五大發明:鍵盤俠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