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開了幾家好看的數碼店,它們的設計者如何看待零售空間設計?
大疆無人機、掃地機器人、平衡車、家用攝像機、指尖陀螺...緊鄰杭州城西銀泰城星巴克的 ChicBus 奇客巴士囊括了 1000 多種時下流行的新鮮玩意兒,從電動牙刷、充電寶到鋼鐵俠模型、外星人電腦一應俱全,它們全都被拆開包裝,依次陳列在店內原木設計的櫃檯和階梯上,供人把玩。
開業時間不足一年,專做智能硬體產品線下體驗的奇客巴士店內常見的是人頭攢動的情景:喜愛科技的年輕人可以在這裡獲得最新科技產品的上手體驗,無意路過的人,也可以來店內的「請喝茶」喝上一杯。
這家店佔據了銀泰城一角,從負一樓到二樓整三層的店面都被大面積的玻璃包裹,遠遠地可以看到店內暖黃色的燈光和原木貨架,它沒有數碼店強調的那種「科技感」,反倒是給人一種親和的感覺。
在奇客巴士創始人李曉鵬的眼裡,奇客巴士是一家高「顏值」的黑科技集合店。它在開了第一家城西銀泰店之後,在今年 6 月,又在城西銀泰負一樓開了一家 36 平米的奇客巴士·驛。此外,它還入駐了杭州濱江龍湖天街以及西湖邊的 In77。每一家奇客巴士,都是不同的風格。
區別於三層樓的奇客巴士門店,奇客巴士·驛號稱是一家專為女性設計的科技小店。店內所售的產品包括美容、護理、運動健康產品,約有一半的商品與奇客巴士重合。
僅從店面裝修風格來看,也能感受到這兩家店的區別:以「藍飛碟」為主題,奇客巴士·驛用了 tiffany 藍作為主色調。店鋪整體呈不規則的帶弧度的四邊形。正門一側是帶有弧度的轉角,另一側是一個有弧度的入口,它四周沒有圍牆,而是以藍色板材整齊豎向排列而成,板材之間的空隙造成了視覺上的延伸效果,同時又能透出光線。位於中心位置的主操作台的正上方,是一個大型的圓形 LED 燈,燈的四周環繞著八面自帶光圈的圓形鏡子,是個可以用來補妝、自拍的場所。
這些風格各異的奇客巴士店鋪其實是出自同一位設計師之手。
它的設計者張杺於 2013 年創辦了個人工作室幫浦設計。在設計奇客巴士之前,他做過西湖邊的法式餐廳北山十號 Carbon,為百草味設計過總部辦公室,設計過杭州利星百貨的最天使書城。早在十幾年前,張杺就以顧問的身份為銀泰百貨和杭州大廈設計了 logo 及 VI 系統。
對於張杺來說,奇客巴士是他第一次為一家科技零售店鋪做設計。儘管如此,長期以來多元化的設計經驗讓他迅速找到了奇客巴士的設計核心:它要更開放,能夠觸摸、感受和體驗。
「但就整個科技零售領域來說,可以借鑒的並不多」,張杺說,「蘋果店是個好例子,但它的形象太高大上了,離普通消費者有點遠。老式的電腦城呢,又擺脫不了低端的形象」。
奇客巴士二店 效果圖
張杺關注商業空間的坪效,他認為好的商業空間一定是高利用率的,最好能在「30 米開外就吸引人流」。這種對於商業空間設計的認知,來自於他二十多年的商業零售經驗。
1994 年,剛剛畢業沒多久的張杺開始進入到零售領域。他接觸到的第一個項目便是在上海南京西路泰興路路口的摩士達百貨。當時,這家樓層低矮的商場伴隨著「摩士達!摩士達!摩士達!」的電視廣告語橫空出世,它售賣各種少女小物,還有一層專門賣文具的區域,可以買到台灣校園商品,紅極一時。
在 90 年代末期,南京西路的梅泰恆開創了新的以購物中心為主導的商業零售時代之後,摩士達漸漸沒落,在 2000 年前後徹底告別了南京西路。
「那時候我們把它通稱為日式百貨,也就是傳統的玻璃櫃檯式」,張杺回憶。在 90 年代初期,還是以上海第一百貨商店為代表的傳統的國營企業為主。像是摩士達、太平洋、第一八佰伴這樣的日式(台式)百貨進駐,帶來了百貨業界的新氣象。
在摩士達幹了兩年之後,張杺去了徐家匯的太平洋百貨。到了 1998 年,他加入銀泰,成為特聘的八個原始籌備人之一,負責企劃和美工設計。
張杺為銀泰百貨設計了 logo 和 VI 系統,這讓他在杭州的百貨圈子裡有了一些名氣。2000 年,他被杭州大廈挖走,給了他設計企劃總監的職位,他先是為正在重新調整期間的杭州大廈設計了一套 VI 系統和 logo,後來又經歷了杭州大廈「開了又封、封了有開,一直在摸索到底是開放式還是封閉式更好的過程」,並參與了杭州大廈的 A、B 座改造。
看著杭州大廈在過去的 20 多年間從 A 座發展成了現在 30 萬平米的大型城市綜合體,張杺發現,「以前的商場是階層化的,不可觸碰的。現在都在強調開放式、可觸碰的」,對商業照明、新材料應用以及藝術化的表現的重視,也是時興的大型商業零售空間的設計趨勢。
不過,張杺並沒有在杭州大廈設計企劃總監這個職位上停留多久,他早早地選擇跳出了百貨圈子,成為一名涉獵更多的自由職業者,同時兼任杭州大廈的顧問工作。2013 年,杭州解百收購了杭州大廈的大部分股權,原本由杭州解百、杭州大廈、銀泰主導的杭州百貨格局被改變。同年,張杺自立門戶創辦了幫浦設計。
靠著在杭州商圈的名聲,做為自由職業者的張杺積累起了最早的一批客戶,這也是他從平面轉向三維空間的開始。
2001 年,他設計了位於望湖賓館旁的維莎名流咖啡廳。他大刀闊斧地把兩層老樓改造成了全通透的玻璃結構,在當時看來頗為超前。2003 年,他又操刀了湖濱名品街上的芭羅莎酒吧,這是杭州第一個直接面對西湖的酒吧。
「有人找上門,就接了」,張杺認為做平面的時候積累下來對於黃金比例、留白、節奏、細節的把握,能夠很自然地應用在空間設計中。而能否在一個空間中布置一個功能性的平面,如何讓這個空間更美、更人性化,是設計師八成的基本功力所在。剩下的兩成,來自設計師才情和喜好,是「個人化的東西」。
然而,他在做了十幾年的商業設計之後,才琢磨起自己創辦設計工作室的事情。「在 2000 年初期,空間設計根本不算是正經的工作。最開始的時候,中國的室內設計都不算是一個職業,好多都是建築設計院的附帶品,有的空間設計也是境外的參與」,張杺說。
「那個時候我做一套 VI 系統就有 10 萬、20 萬,我覺得挺賺錢的。但後來看到很多做空間設計的都起來了,我開始覺得做空間設計也是有價值的」。
芭羅莎酒吧
維莎名流咖啡廳
真正讓張杺以空間設計師的身份站穩腳跟的,是他在成立幫浦設計之後所做的北山十號法式餐廳。
這家位於西湖邊北山路十號的 Carbon 法餐廳就位於蔣經國故居旁邊,它原本是民國時期的一棟老別墅,有著正對著斷橋的絕佳觀景位置。
改造後,它店面沿街,但卻彷彿與西湖熙熙攘攘的人群隔絕:從沿街的入口走進去,一道狹長的巷子到底。然後打開右手側的門,店內的青磚牆混合灰水泥勾勒出了工業風,搭配復古飾品和大廳里懸浮的藤本植物更增添了一絲靈動,從靠窗的位置望出去,可以直接看到斷橋和西湖。
北山十號之後,張杺為速珂電動做了門店,設計了孕婦健康管理中心幸孕壹佰。在今年,他還為城西銀泰城設計了地下一樓近 4000 平米的公共空間,並在內加入了 loft 格局。接下來,張杺還將為杭州國美大廈的 U 樂城做外立面和整體改造,據他的說法,這會是一個「年輕的、有趣的、新奇好玩的」空間。
用商業空間設計師來形容張杺,或許能簡單直接地概括他當下的經歷。儘管設計的範圍十分廣泛,但他的設計也都無一例外地是在面向大眾構造消費場景。在這一系列的探索中,他漸漸形成了自己對於商業空間的判斷。
「對於面向普羅大眾的零售空間,具有哲學思考的抽象主義還是慎用為好。形而上學的構成並不能在短時間內和消費者產生共鳴……大家都很累,沒有那麼多思考人生的時間。直觀的、有趣味的、或意向的、親和的,被尊重的,才是零售空間設計思維。」
他強調一種平衡感,一種在很高的空間利用率之下,有序的收納、輕重、層次、疏遠的關係。他還覺得設計對於商業零售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首先,只有在同等的競爭條件之下,設計才會是一個附加值。再往上講,這種「顏值」一定要是真正考慮人性的,對甲方有利的。
談到具體的商業空間設計,張杺覺得杭州啊嗯設計的服裝概念店黑殼做的不錯,「它很有概念,但它是藝術家思維」。反觀無印良品,張杺認為它有很強的邏輯性和科學性,「它的陳列很厲害,所有筆的筆頭都是朝著同一個方向」。他認同成都太古里是「相當不錯」的大型商業綜合體的設計案例,上海 K11 把藝術欣賞、人文體驗、自然環保結合的嘗試,也令它極具活力。
杭州城西銀泰城的公共空間
趣味性和參與感是張杺衡量商業空間的重要標準之一,他關心大多數人在空間里的狀態,是否覺得舒服、自然。他主張最簡空間和最大實用的結合,厭惡過度設計,也不介意被認為作品沒有「風格」。
在他看來,商業設計師不應該是個藝術家,「你做的設計不是給設計師看的」,張杺說。
圖片來自:幫浦設計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B 站最快明年赴美上市,它的商業變現還在早期階段
※特朗普的「夢想者」政策有漏洞,白宮抓緊遣返童年入境者
※賈樟柯要辦的山西平遙影展公布入選片單,它有多少資源?
※銀翼殺手只喝尊尼獲加,廠商發售了一款限量未來主義酒瓶
※喜歡看畫?有一款 App,掃一掃即可知藝術品背後的故事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