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是因為經濟過度發達而間接導致滅亡的嗎,還是另有原因?

宋朝是因為經濟過度發達而間接導致滅亡的嗎,還是另有原因?

如果用商人的眼光去看歷史問題,那很多歷史難題其實都會有非常清晰地答案。

宋朝經濟發達嗎?這個答案看似是肯定的。然而與唐朝一比,差距就顯現出來了。目前學術界關於唐宋GDP的計算很多,其中的數值差距也比較大,但其中差距最大的一個描述是:宋朝GDP是唐朝GDP的兩倍。OK,假定這一數字是真的,那其實也沒什麼好驕傲的。因為根據估計,唐朝鼎盛時期的人口約為5000~6000萬,而宋朝鼎盛時期的人口約為1億左右。也就是說,宋朝用兩倍的人口創造出了兩倍的GDP,其實人均GDP並沒有超過唐朝。

然而,眾所周知,宋朝有兩個燒錢大戶:官和兵。其中拿官而言,宋代的官員有所謂官職差遣之說,具體說起來當然非常複雜,但換一種方式來說就是,在宋代你只要進入官員這個系統,那麼無論你是在職還是退休、是賦閑還是致仕,你都會有大把的銀子拿。而且很多人津津樂道的是宋朝官員的工資之高……嗯,反正現在總有人說「知識分子最幸福的時代是宋代」,那是當然,只要有了官這重身份,就不怕沒收入。只是,看到有些人一邊批判如今的「機構臃腫,人浮於事」一遍又對冗官極為嚴重的宋朝津津樂道,真打臉啊。

拿兵來說,情況也比較嚴重。宋朝為了社會安定,豢養起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支軍隊。據統計,在北宋仁宗時期,宋朝軍隊數量達125萬,而司馬光《資治通鑒》里提到唐玄宗開始窮兵黷武的天寶年間,天下鎮兵數量是49萬。這支軍隊佔用了大量的社會資源。除了一部分常年在邊境作戰的邊防軍士兵外,大多數士兵的整體軍事素質相當差。當然,宋代在軍事上最嚴重的問題還不在於軍隊數量的龐大,而是軍隊治理方式的變革。宋代吸取了前代軍閥林立的現狀,開始了軍隊財政的變革。正所謂吃人嘴軟、拿人嘴短,如果一個人想當軍閥,卻只能從中央財政拿錢,那麼這人無論如何也當不了軍閥,因為沒有人給他賣命。唐代之所以軍閥林立,是因為唐代的節度使總覽一個地區的軍權和行政權,也就是說自己掙錢自己花,所以招的兵都是自己的,也就成了軍閥。宋代為了防止這個情況出現,實行了嚴格的軍權和行政權的分離。然而,有利必有弊,既然你不讓人家節度使自己撈錢養軍隊,那你就得把軍餉一分不少的掏了。所以,這100多萬士兵就歸了中央財政養活。還是在宋仁宗年間,這125萬士兵花掉了4800萬緡錢,而這佔到了全國財政收入的六分之五。

那麼,問題就來了。在宋朝那樣的經濟條件下,他們是如何養活了這麼多官員和100多萬人軍隊的?換句話說,他們的錢是從哪兒來的?有一個基本的常識是:政府本身不產生任何收益。上述對於官和兵所有的開支,均來自於百姓的賦稅。換而言之,在條件均等的情況下,宋朝官員的數量與工資提高了多少,宋朝士兵的數量與軍餉增加了多少,那麼老百姓所交的稅也就相應的增加了多少。當然,宋朝政府也不可能全指望百姓的賦稅,畢竟在當時的情況下,這個也不會太高。事實上,宋朝財政收入的另一大來源是遍布全國的國企。宋朝除了鹽鐵之外,米、油、醋、茶、酒、布匹等生活必需品都採取了國家專營的策略,這些東西很多都是質次價高,實際上加重了百姓的生活負擔。我之前在回答一個有關食鹽的問題的時候舉過一個例子,北宋時期當時陝西關中吃的青鹽(從青海運來的鹽)每斤不過四五文,而後來北宋政府壟斷了青鹽的售賣權之後,青鹽的售價漲到了44文。鹽猶如此,其他的東西也就可以想見了。北宋末年,王安石變法之所以遭到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是因為王安石的經濟政策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國企的經營範圍,比如青苗法實際上是國家通過貸款的方式賺取收益、市易法和均輸法是國家成立商貿公司來統一收購和經營,這些政策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總結一下,宋朝的經濟繁榮頗有點類似於前蘇聯,所謂的經濟發達,僅從GDP上看的確如此,但卻已經喪失了向前發展的活力。它們同樣軍事工業極度發達(宋代軍備的質量與數量是公認的高)、國營企業占絕對主導並控制了國民命脈、官員數量極多且貪污腐敗極為嚴重、保持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常備軍、軍費開支遠遠超過民生支出,雖然名義上還有同周邊國家一較高下的能力,但實際上已經危機四伏。一句話,GDP能說明一些問題,但不能代表一切。前蘇聯解體的時候,整體的經濟實力其實遠高於中國,但它最終還是解體了。前蘇聯是亡於經濟極度發達嗎?我想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名人的污點:歐陽修為何誣陷狄青
將軍在上為什麼趙玉瑾要和葉昭結婚 將軍在上趙玉瑾必須和葉昭結婚的原因是什麼
看看美國大學歷史教科書怎麼評價宋朝:中國文明的頂峰
漫話兩宋,一段滿是心酸的歷史
游宋城,回宋朝,看繁華盛景花燈如晝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