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少椿琴譜書法選》序

《劉少椿琴譜書法選》序

古琴音樂之譜,是中國古典音樂大幸。

古琴譜現存的最早形式是以文字敘述彈奏指法、弦序和音位,後人稱之為文字譜。歷經劫難,保存下來唯一一份譜子是《碣石調—幽蘭》,原件先存於日本東京博物館,為唐朝手寫卷,據說是抄寫南朝梁代的丘明的傳譜。今年九月(2012年),我再次到東京觀看,感慨日本自中國古代傳接箏、尺八、琵琶並演奏至今,獨不傳接古琴。

不過,所幸也在唐代,曹柔開啟新的古琴記譜法,即流傳並使用至今的減字譜。但減字譜為何任不記錄彈奏的節奏和時值?清代張椿在減字譜中加入工尺譜,以確認節奏,受到歡迎,但至今仍不乏質疑者。中國古代上至孔子,歷代均有以撫琴著名者,難道他們都不覺得當時的琴譜有缺陷嗎?

以我個人的看法,這觸及到兩千五百年前以降的中國文化的一個本質。

上世紀的一九四九年,德國哲學家Karl Jaspers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提出「軸心時代」的概念,指出公元前八百年至兩百年之間,世界上不同地域出現了一批智者,例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孔子、老莊,都對之前的整體狀態提出質疑,也都對之後的世界造成持續至今的影響,此即所謂軸心時代。

此概念造成了思想界的震動,包括影響到漢學界出現了新儒家的提出和倡導。

舍希臘不論,專就孔子,我的看法是,孔子確實是這樣的智者。孔子所處的時代,基本還是薩滿,也就是巫的時代,但孔子已經自覺到「子不語怪力亂神」;對周的禮樂制度肯定的同時,提出「仁」這種啟發內心的價值觀,甚至指責周禮中的「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將貴族的專稱「君子」剝離出來,創造了注重內心修養的人格準則;提出原始儒的「道」。

觀這一時期的諸子,尤其老子,無不言「道」言「心」,言心與道的關係。在巫的世界中,人皆處於集體無意識,此時期提出「心」,是個人意識的覺醒,而「道」,則是對怪力亂神的隔離,提出新的宇宙觀。「天不生仲尼則萬古如長夜」,確是由衷的讚歎,「夜」,是指巫時代和集體無意識。

心,是指個人的狀態,人人狀態不同。《論語》中孔子對「仁」的解釋沒有統一的規格,是因為每個來問「仁」的人,狀態各不相同。「心」各不同,無以規格解之。「孔子無日不弦歌」,想來每次弦歌同曲,必不是相同的吧。

古琴譜記音位及指法,但不規定最能表達內心狀態的節奏與時值,由每個不同的心去隨興處理,實在是軸心時代的先秦諸子,尤其孔、老為代表的那一批智者,貢獻出來對心的尊重。僅就古琴和古琴譜來說,它們絕對是我們要繼承的文化中毫無疑問的遺產。對 此一遺產,缺乏內心的人,講究一律的人,非不如此便不安的人,有難了。

劉少椿前輩的減字譜,如若做以上看,就非常有研究的價值了。這批手稿,我最初是在南京陶藝的家裡看到,能夠原樣出版,是一大功德,能夠由此而引起多方研究,則功德無量。

幸為序,慚愧。

2012年10月

註:劉少椿(1901—1971),名紹,字少椿,號德一。我國現代古琴家,廣陵琴派第十代傳人,現代廣陵琴派的集大成者。陝西省富平縣人。幼讀私塾,1914年隨父南下揚州學習作生意。1928年從孫紹陶習琴,前後約三年。琴風厚重沉穩、跌宕大度,右手下指剛健,左手吟猱細膩圓滿,弘揚了跌宕多變﹑綺麗細膩﹑剛柔相濟﹑音韻並茂的廣陵琴韻,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廣陵琴派審美韻味。因善奏《樵歌》,又被稱為「劉樵歌」。如今留存的《樵歌》、《平沙落雁》、《山居吟》、《梅花三弄》、《梧葉舞秋風》、《墨子悲絲》等音響資料,收於龍音製作有限公司2001年出版的《劉少椿古琴藝術》。著有《廣陵琴學之源流》等文,是研究廣陵琴派的重要資料。除古琴外,愛好崑曲、書法、繪畫、竹雕、武術、笛、簫、道家養生等。

喜歡我們請關注下方二維碼

機構簡介:流徽古琴館是一家專註於弘揚和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機構團體,我們以獨特的視角去審視古琴在當代人們生活中的作用,為古琴愛好者提供不一樣的琴學內容和審美體驗。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光華路金茂公寓c單元40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徽古琴館 的精彩文章:

TAG:流徽古琴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