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帶伴侶,不用指南,不依賴手機

不帶伴侶,不用指南,不依賴手機

真正的旅行不是「窮游」也不是「度假」,它是一種心靈上「虔誠」的漫遊。所以選擇中東歐、邊境的孤身旅行,並且不依賴手機與書籍,也許才是最純粹的旅行。

加繆在筆記中寫道:「旅行中沒有享受。」

如果查閱拉丁文辭典,會發現「旅行」的最初含義是指:有信仰的人為了前往聖地朝聖而進行的一種「苦行」。

在《聖經·創世記》中,耶和華希望亞伯拉罕顯示虔誠之心,就讓他把小兒子帶到山上獻祭。亞伯拉罕想都沒想,就把小兒子帶到山上,並磨快了刀。就在刀落的一瞬間,上帝顯靈了。他告訴亞伯拉罕,他只是想檢驗他的虔誠之心。

這個例子說明了當年人類的虔誠程度,也使我們更容易理解為什麼旅行是指去聖地的「苦行」。在交通不發達的時代,旅行確實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的朝覲之旅用了29年,玄奘西行用了17年,斯文·赫定在中亞的遊歷用了15年。即便到了毛姆的時代,旅行仍然沒那麼容易。在《客廳里的紳士》中,他寫到在緬甸旅行時坐著牛車,每天只能前進10公里。

相比過去,如今的旅行無疑變得便捷了。我坐過最長的一次飛機(北京—利馬)不過29小時,而去東南亞、歐洲簡直比大城市上班通勤還容易。不過我還是堅持認為,旅行應該是一種「苦行」。這種「苦行」不是指在旅行中故意自討苦吃,極度節儉地「窮游」,它更多是指一種心靈上的「虔誠」。

在此,有必要區分一下「旅行」和「度假」。在我看來,「度假」是工業革命使人的身體被機器解放後,有時間去做一些享受的事情,於是才產生「度假」的概念。去海島曬太陽,去東京血拚,在酒店的泳池旁發獃,都算是典型的「度假」行為。而「旅行」與「度假」不同,它並不是以享受為主要目的,而是以認知世界、豐富心靈為主的長途漫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發行 的精彩文章:

祝大家節日愉快!新周如意!
你必須要有「時間商」
我們不會變得更老,我們只會變得更好
495期《縣之榮耀》已全面上市

TAG:新周刊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