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日記:茶的鴻門宴
本文作者「曾園」,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曾園
如果一個誠懇的人,虛心去茶葉店喝茶、請教。最容易聽到的一家話很可能是「茶無上品,適口為珍。」這句話聽上去很舒服,誠懇的朋友更會以為自己聽到了上千年茶文化里流傳、積累下來飽含哲理的金句,但誰能想像得到,這句朗朗上口的話,問世可能還不到一二十年。
跟茶文化有關的書籍里,其實是這樣說的:「茶有千味,適口者珍。」
仔細琢磨這句話,「茶無上品,適口為珍。」如果是茶商對顧客說的,無非是一種陷阱般的恭維。這句話預先給外行顧客的品味點贊,但實質上巧妙迴避了關於自身茶葉品質的討論,否定了茶行業共同體的價值觀。
你接受了這句恭維,你會真的按照自己的口味來選茶。但這有問題嗎?
想想看,一個沒看過多少電影的小鎮青年來到某論壇想學點東西,卻被逼著發言。他喜歡的可能是《小時代》,於是,他被誘導說,「對我來說,全世界最好的電影是《小時代》。」他應該意識到,他被引入了一個騙局。
「適口為珍」的故事,大多數說法是指來自《山家清供》:
太宗問蘇易簡曰:「食品稱珍,何者為最?」對曰:「食無定味,適口者珍。臣心知齏汁美。」太宗笑問其故。曰:「臣一夕酷寒,擁爐燒酒,痛飲大醉,擁以重衾。忽醒,渴甚,乘月中庭,見殘雪中覆有齏盎。不暇呼童,掬雪盥手,滿飲數缶。臣此時自謂上界仙廚,鸞脯鳳脂,殆恐不及。
齏汁是什麼?一種說法大致是用鹽腌制鹹菜中產生的黃色滷水。這種說法內藏一種玄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被歷代文人雅士引用。蘇易簡所說的「齏汁美」表面上強調的是個體獨特性,其實這個意思里還包括有審美的「瞬間性」。這個回答針對「食品」而言,更是合理。
但其實,「適口為珍」這個說法並非是少年天才蘇易簡(22歲中狀元)發明的。我最初的疑心是,關於口感上的鑒賞,年輕人再聰明也不濟事。很簡單,嬰兒無疑是喜歡香甜軟糯的食物,而咖啡、苦瓜、香煙、茶、烈酒要等到成年後才能享受。甚至,一個成年人要有極廣闊的胸襟與體悟能力,才能享受到北京豆汁、上海醉蟹、廣東魚飯這類食品中廚師與本地人的良苦用心。
早在唐代,已成年的著名詩人劉禹錫寫了篇《代武中丞謝賜新橘表》:
臣某言:中使某乙至,奉宣聖旨,賜臣新橘若干顆。特降恩光,猥頒慶賜。珍逾百果,榮比兼金。臣某中謝。伏以丹實初成,苞貢爰至。芬馨味重,方列於御筵;雨露恩深,忽沾於賤品。感同推食,事等絕甘。豈惟適口為珍,實冀捐軀上答。臣無任感戴之至。
在這裡劉禹錫用「適口為珍」,恰恰強調了美食的共通性,似乎還誇張地暗示想不到我這麼微賤的人,也能品嘗出宮廷美食的好處。
對比之下,蘇易簡的確將這個詞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們對比一下,明代人袁華在其《耕學齋詩集》中寫過:「物豈有定味,適口為珍羞。」很普通。兩者用法有雲泥之別。
清代醫神葉天士說過:「葯不在貴,對症則靈。食不在補,適口為珍。」的確是有見地的看法。
但現在這種剛誕生不久的話已泛濫成災,「茶無上品,適口為珍」應該成了比較有效果的推銷話術。比較惡劣的用法是在八個字後面加上驚嘆號:茶無上品,適口為珍!用在什麼場合呢?凡是顧客指責商家的茶不好的時候,這句話就變成了不軟不硬、軟硬兼施的擋箭牌。
商家心中真的沒有上品嗎?未必。現在最為著名的茶葉山頭是雲南雙江勐庫鎮的冰島老寨,五年來價格扶搖直上,今年已至每斤一萬六。冰島老寨每年出產大約10噸,但市面上可能多達上千噸,幾乎每個茶葉店都能看到。
在另外的場景中,這句話其實是比較有涵養的遁詞。很多商家真愛自己的茶,也會邀請茶人去品嘗。茶人卻之不恭,只好去了,哪裡知道場面如鴻門宴般險惡:現場遍布錄音錄像的手機與專業攝像機。
喝了沒幾杯,主人圖窮匕見:「請問老師,你覺得我們這次拼配的茶葉如何?」窘迫的茶人在咔擦聲中很可能根本沒有心情品嘗茶湯的滋味,但話筒已經抵到胸口甚至要塞入口中,他只好緩緩地說:「很高興來到充滿禪意與「侘寂」精神的茶空間……眾所周知,茶無上品,適口為珍……」
也就是說,咱們這位茶人已經投降了。在充滿商戰意味的場景中,我們應該允許茶人投降。喝茶,並不是生死攸關的事情,在這個瞬間,請大家原諒並允許一個茶人奇怪的沉默。
(全文完)
本文作者「曾園」,現居廣州,目前已發表了96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曾園」關注Ta。
※喝茶,到了一定年紀後
※中國茶葉是怎麼傳到世界各地的?
※喜茶、三隻松鼠等小品牌是如何擊敗康師傅、星巴克這些大品牌的?
※飄著千年茶香的藏茶
※Steam好評率達96%,《茶杯頭》上線11天銷量超過44萬份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