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臘月二十九 蒸饅頭

臘月二十九 蒸饅頭

在臘月二十九,由於春節期間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而蒸與爭諧音、炒與吵諧音、炸與炸(四聲)諧音、烙與落諧音,均屬不吉利,所以很多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夠全家吃上一個星期左右的饅頭。

中國人特別講究「過年」,於是便有了「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謠。那麼,在臘月二十九這天,到底還有著多少有意思的習俗呢?臘月二十九是除夕的前一日,也叫「小除夕」,在民間有家置酒宴的民風民俗,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同時焚香於戶外,人們將其稱之為「天香」,通常要三天。

臘月二十九——小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裡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臘月二十九——貼道酉

道酉,是一種用黃表紙砸成的小型黃錢。長大約三寸,寬約兩寸,在下端剪成兩個燕尾形的斜尖,一共砸出九個小圓錢。再用紅紙剪一個小方塊兒,上面用金粉印上「福」字,貼在黃錢上端。老北京備年,到了臘月二十九這天會把春聯、年畫、福字、門神等張貼起來。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臘月二十九除了要蒸饅頭以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民俗那就是「上墳請祖上大供」。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據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早在漢代我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是春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

臘月二十九——蒸饅頭

在老北,臘月二十九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蒸饅頭,這是為了過年準備主食,除了蒸饅頭以外還要蒸花捲、豆包、或者蒸一些小動物造型的豆包等,滿族人家還要蒸喜餅、蒸棗泥方糕、蒸子孫饅頭、蒸如意卷等。

臘魚二十九——土家族的「過趕年」

1、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調東南沿海出征抗倭,軍令緊急,便提前過年,奔赴前線。士兵英勇作戰,立下了「東南戰功第一功」,後人為紀念此次出征,便將年節提前,習以為俗。

2、土家族先民貧困,年三十日還要給富人做工,提前過年,以便同家人團圓。

3、舊時每到年關,官軍遍來驅趕百姓,土家人提前過年,吃團圓飯,以便逃生。

4、土家先輩抗擊外來侵略,提前吃年飯,以迎戰。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過年的古老風俗可謂不計其數,其中的民間行業活動別有一番風味,就說老北京七十二行,吹糖人兒、耍蟈蟈……現如今還流傳在大街小巷,可大部分卻已被遺忘,甚至有人聞所未聞了,只能通過那些古色古香的老照片去感受一下當年的民間行行業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人無妙計 的精彩文章:

氣息濃郁的除夕風俗
正月初九——玉皇會
來自民間的「絕技」——踩高蹺
永恆的主題:正月十五鬧元宵
驚蟄——春天的開場白

TAG:山人無妙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