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鐘」得了諾貝爾獎,所以熬夜真會致癌嗎?
作者:張洪濤(筆名「一節生薑」,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研究副教授,著有《吃什麼呢?舌尖上的思考》、《如果舌尖能思考》)
201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給了「細胞自噬」的研究,然後各種斷食、禁食養生的帖子就滿天飛了。
2017年的諾貝爾獎給了生物鐘的研究,獲獎者是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Michael W. Young,獲獎的原因是他們的研究揭示了生物鐘的分子機理。可以預料的是,各種人體器官排毒時間表的文章也要滿天飛。
「生物鐘」得了諾貝爾獎後,微信中關於人體器官排毒表的文章開始滿天飛 圖片來源:微信截圖
干這行的都知道,研究其實是一件苦逼的事,如果一個研究結果能夠引起大家關注並給全民造福,也是善哉善哉!但就怕別有用心的人對科學進行謬傳,反而讓謠言深入人心。
一、熬夜真會得癌症嗎?
說到生物鐘,有人會腦補一個小鬧鐘的模樣,在人體里滴滴答答響。這實在是過度腦補了。
實際上現在關於生物鐘的研究,多半都是晝夜節律的,很少能精確到二十四小時。
說到晝夜,必然要涉及熬夜是否會得癌症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覺得會,並且在2007年把熬夜的致癌性列為2A級: 對人類致癌可能性較高。世界衛生組織的這個分類,只是一個定性的問題,是根據目前的研究看出有這個可能性,但沒有一個確切的數據來衡量熬夜帶來的風險到底有多大。我們先來看看是什麼樣的數據導致了世界衛生組織給「熬夜」 扣上了一頂致癌的帽子 。
負責定義致癌物的是世界衛生組織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有關「熬夜」致癌的專家工作組由來自10個國家的24名科學家組成,他們給「熬夜」打了一個「2A」的評分是基於這樣一些依據(1):
八項流行病學調查中,有六份都表明上夜班給婦女帶來乳腺癌的風險,雖然這個風險不是特別大;
經常穿越不同時區的空姐,也有晝夜節律紊亂的問題,她們的乳腺癌的發病率也比一般人有所增加;
在動物實驗中,夜晚不關燈、或者讓動物長期體驗時差,都會促進腫瘤的生長。
經常穿越不同時區的空姐,她們的乳腺癌的發病率也比一般人有所增加 圖片來源:123RF圖庫
當然,這些專家也認識到目前的研究有很多局限,比如,在很多研究里,上夜班不是唯一的因素,對夜班的定義也不一致,夜班的開始、結束的時間不一樣、長短也不一樣……比如,對於空姐的調查,則存在著檢測偏差的問題,同時這些人群也比一般人經歷了更多的宇宙輻射。因為這些不確定性,「熬夜」致癌還只是一種可能性。
但因為世界衛生組織這個「熬夜致癌」的結論,38名丹麥婦女獲得了僱主保險計劃的補償金。這些婦女得了乳腺癌,並且能提供證據證明至少有20年以上的夜班工作史,而且在其他方面都屬於乳腺癌低風險,比如飲酒少、沒有乳腺癌家族史等等。
如果熬夜真能導致癌症,這影響可就大了!據統計,有超過10%的參加工作的婦女都上過夜班,而熬夜玩手機、泡酒吧、追連續劇、寫論文的則無計其數……既然影響如此之大,相當多的科研人員必然會對這個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比如2016年,在綜合分析三個新的前瞻性研究和之前已發表的相關數據之後,有一份研究報告說:上夜班、包括長時間上夜班,基本不會影響乳腺癌的發病率!(2)
這完全跟之前的研究結果相反,也是跟世界衛生組織在叫板。這個新的研究是前瞻性研究,而之前的都是回顧性研究,按理說前瞻性研究比回顧性研究可靠,但是不要指望世界衛生組織會因為這些新的結果就會給「熬夜」翻案,為什麼呢?有人指出這份新的研究存在這麼幾個問題:
雖然是前瞻性研究,但是隨訪時間才有3年,不足以觀察到熬夜給乳腺癌帶來的影響;
研究中的考察對象平均年齡為67歲,對於這些婦女來說,上夜班已經是幾十年前的舊賬,如果有傷害要發生早已發生,如果沒發生,那多年的退休生活可能已經修復了傷害;
所以,支持「熬夜致癌論」的一方認為這個新的研究並不可靠,論文需要打回去「熬夜」重新寫。
二、那我們還能不能放心熬夜呢?
大家看到兩派科學家把數據扔來扔去,可能感覺頭腦要分裂?也許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能不能給一個準訊,到底熬夜有多大壞處?
好,生薑既然熬夜讀了文獻,也不在乎熬夜解讀一下:(敲黑板!敲黑板!敲黑板!)
1. 偶爾熬個夜,不會就得癌
熬夜和乳腺癌發病只是有相關性,不會因為偶爾熬了個夜就會得癌症,正如紅肉也有致癌風險,但是不會因為吃過紅肉就要得癌。
但是,不管熬夜能帶來多大的風險,它畢竟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不熬就別熬,萬一健康出了問題,不可能誰都像那38個丹麥婦女一樣拿到補償金。
2. 如果要熬夜,必須熬出規律
實際上熬夜的危害可能與生物鐘關係不大,有害的其實是沒有規律的生活。在之前發現「上夜班」和「乳腺癌風險」有相關性的研究中,最明顯的是每周上夜班不到3次的人,如果每周上夜班超過3次,效果反而不明顯了(3)。 可見,一個沒有規律的生活,比一個晝夜顛倒的生活更可怕!萬一非得熬夜,乾脆把它整成常態,反而沒有那麼可怕。
3. 因為熬了夜,需要補個眠
這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如果沒有辦法,必須得熬夜,那就盡量補足睡眠。如果不能早睡早起,那就晚睡晚起,或者補個有規律的午覺。
不得不熬夜後,盡量要補足睡眠
有一個在中國做的研究,發現上夜班能增加34% 乳腺癌風險,但是這風險遠不如睡得太少(少於6小時)或者睡得太多(多於9小時)的風險: 53%-59%。同一個研究還發現,雖然上夜班增加風險,但是如果白天補個小覺,可以把乳腺癌風險減少43%,可見這上夜班與其說是帶來生物鐘的問題,還真不如說是造成睡眠不足(4)。
4. 年少輕狂熬了夜,保溫杯里養個顏
如果曾經年少輕狂,晝夜節律錯亂,那最好還是早日回頭是岸,找到一種有規律的生活,因為這樣可以獲得健康,而健康,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
想選擇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什麼時候都不晚。在2016年發表的研究中,那些以前也上過夜班的婦女,因為後來停止了那種生活,上夜班的危害也就看不出來了。
三、那些流傳甚廣的人體器官排毒時間表,難道真沒有什麼道理?
真的是沒有什麼道理!
首先一個健康的人,身體里不會有那麼多毒。有很多通過飲食等方式進入人體的物質,經過代謝可能會對人體產生一有害的物質,但必須通過肝臟加工解毒後才會進入血液,腎臟再把血液里的這些代謝物通過尿液排除,通過這樣的一個有效的系統,能把有害物質控制在一個無害的濃度,給人體一個健康的內環境。
如果非要給這些器官安排一個工作時間表,比如網上常看到的「晚上11:00~凌晨1:00肝臟排毒」,那麼肝臟白天都不幹活了?腎臟白天也不幹活了?從食物中累積起來的那些代謝物豈不是已經變成高濃度的毒物?膀胱承受了一晚上的毒尿,還能夠見到清晨的陽光嗎?
有的人就是喜歡玩「朕」的遊戲,睡個覺還要翻個牌,還非得要排個時間表,而且總想著那麼多人要「毒」朕!
所以,休息就是休息,睡覺就是睡覺,這就是人體需要的,不至於沒有諾貝爾獎的指導這覺就沒辦法睡了,更不要相信那些毫無證據、杜撰出來的時間表。
四、那麼腫瘤跟生物鐘有關係嗎?
有,在腫瘤細胞或者癌細胞里,跟生物鐘有關的很多基因都亂了!但是,癌細胞里本來就是一個混亂的世界,然而混亂,不只是跟生物鐘有關的基因亂了,其他很多基因也是亂得一塌糊塗!
古人說:擒賊先擒王!亂不要緊,只要把混亂的根源掐住了,局面就能控制。遺憾的是,目前沒有哪個跟生物鐘有關的基因可以作為癌症治療的有效靶點!
不但目前沒有靶向生物鐘的癌症藥物,也不可能指望調一調理生物鐘,就能把一個患者的癌症治療好。
當然,目前沒有生物鐘治療靶點,並不代表未來也不會有。每年都有諾貝爾獎,每年的研究都有進展,說不定以後就有了。
五、生物鐘對癌症的治療到底有沒有什麼指導意義?
也不能說這諾貝爾獎的級的生物鐘研究太學術、太理論化,事實上,還真有根據生物鐘的理論來指導臨床治療癌症的。兒童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需要使用6-巰基嘌呤(6-MP)和甲氨蝶呤(MTX)來治療,有研究發現如果患者在晚上吃這些葯,效果要比早上吃好很多(5)!而因為這個結果,夜晚服用這些藥物已經成為在臨床治療中的用藥指南。
所以,任何一個理論,哪怕是諾貝爾醫學獎級的,也不能信手拿來指導治療,需要先有具體臨床效果的數據,這才是循證醫學。
參考文獻
(1)Straif K, Baan R, Grosse Y, Secretan B, Ghissassi FE, Bouvard V, Altieri A, Benbrahim-Tallaa L, Cogliano V, Group WHOIAfRoCMW. Carcinogenicity of shift-work, painting, and fire-fighting. Lancet Oncol. 2007;8(12):1065-6. doi: 10.1016/S1470-2045(07)70373-X. PubMed PMID: 28581429.
(2)Travis RC, Balkwill A, Fensom GK, Appleby PN, Reeves GK, Wang XS, Roddam AW, Gathani T, Peto R, Green J, Key TJ, Beral V. Night Shift Work and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Three Prospective Studies and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Studies. J Natl Cancer Inst. 2016;108(12). doi: 10.1093/jnci/djw169. PubMed PMID: 27758828; PMCID: PMC5241898.
(3)Menegaux F, Truong T, Anger A, Cordina-Duverger E, Lamkarkach F, Arveux P, Kerbrat P, Fevotte J, Guenel P. Night work and breast cancer: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in France (the CECILE study). Int J Cancer. 2013;132(4):924-31. doi: 10.1002/ijc.27669. PubMed PMID: 22689255.
(4)Wang P, Ren FM, Lin Y, Su FX, Jia WH, Su XF, Tang LY, Ren ZF. Night-shift work, sleep duration, daytime napping, and breast cancer risk. Sleep Med. 2015;16(4):462-8. doi: 10.1016/j.sleep.2014.11.017. PubMed PMID: 25794454.
(5)Rivard GE, Infante-Rivard C, Dresse MF, Leclerc JM, Champagne J. Circadian time-dependent response of childhood lymphoblastic leukemia to chemotherapy: a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of survival. Chronobiol Int. 1993;10(3):201-4. PubMed PMID: 8319318.
題圖來源:123RF圖庫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術後疼痛,要不要咬咬牙忍過去?丨世界鎮痛日
※升職加薪總輪不到自己?可能是因為這些問題影響了你
※升職加薪總輪不到自己?可能是因為你有這些問題丨世界精神衛生日
※鹿晗和關曉彤看對眼了,我怎麼看誰都沒感覺?
TAG:春雨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