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為什麼會越讀越傻?

書,為什麼會越讀越傻?

★每天一篇原創,今天是第139

文/管見 主播/張彬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特別是春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孔子、老子、墨子、莊子、韓非子、鬼谷子等大哲學家、大思想家如群星閃耀,一時瑜亮。

自從漢朝以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漸漸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按我的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到後來,有兩個很大的特點:

一個是家國情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另一個是琴棋書畫,修心養性陶冶個人情操。

尤其是隋唐以來,因為大力推行科舉考試,使得一大批文人得以做官,讓文人實現了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也使中國的社會結構呈現了另一個顯著的特點。

這個特點就是使社會結構呈現了「士農工商」的排序。

讀書做官排在了第一位,而經商辦實業排在後面。

這可不是主席台上排座位,無非是個先後,但大家都能上台,士農工商可是階層之別,是幾乎不可逾越的,當時的商人被鄙視到什麼程度呢?

舉個例子,詩仙李白,天縱英才。大唐的科舉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考寫詩,以李白的水平,如果去參加考試,不是第一,也必進前三。

可是很不幸,李白沒有資格參加科舉,為什麼呢?因為他的父親是一個大商人。

儘管家財萬貫,但他父親也無法給李白換來一張參加科舉考試的准考證。

所以中國傳統文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瞧不起商人,認為無奸不商,認為金錢自帶銅臭,視金錢為糞土。

後來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在我看來,這更像是李白的一種自我安慰。

進入現代社會後,弘揚傳統文化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商品經濟、市場經濟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

經濟學成為現實生活中一門重要的學問。

改革開放的前三十年,我們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是一些經濟學理論和經濟學思維對我們這些受傳統文化熏陶的人來說是非常匱乏的。

今天我就借一首古詩,通過對這首古詩的分析,來談一談文人和商人的世界有什麼樣的不同。

這首詩名叫《蠶婦》。

在我讀書的時候,是進入教科書的。

寫這首詩的作者名叫張俞,宋代人,原詩如下: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翻譯一下是:一個養蠶的農村婦女,難得地去了一趟城裡(如果經常去,她不會有這樣的感觸,也許找個機會就留在城裡了),她看到城裡的富人,都穿著絲綢衣服。但那些富人是不養蠶的,而作為養蠶人的她,卻穿不起絲綢。於是她回到家裡後,覺得非常的委屈,大哭了一場。

詩人張俞顯然是一個傳統文人,文人天然對底層的人抱有同情心,而且這種同情心是相當感性的。

反過來說,如果他的同情心是理性的,那就不可能寫出這樣流傳千古的詩。

他通過這個現象,認為社會是不公正的,所以為底層的百姓疾呼。

這種品質是中國傳統文人的良心,如果他視而不見,如果他不大聲疾呼,他自己都會和自己過不去。

類似的情形還有很多,比如同樣是宋朝的梅堯臣寫的《陶者》: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也是同樣的意思。

除了文人士大夫階層有這樣的認知,民間也廣泛流傳著這樣的觀念,比如有一句俗語:木匠睡的沒張床,瓦工住的破瓦房。

這些視角,都是傳統讀書人的視角。

現在以經濟學人的視角來看《蠶婦》這首詩,又會得出什麼樣的結論呢?

經濟學人(商人)會從一件絲綢衣服到底是怎樣生產出來的角度,來分析這首詩。

首先當然是要養蠶。

但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把蠶絲賣給蠶販子,再由販子賣給作坊主,然後組織工人繅成生絲(現代企業稱之為白廠絲),然後編成絲綢,再送到染坊去染色,染色之後印花;印花之後要整理,之後還要設計剪裁,最後才變成穿在城裡有錢人身上的一件絲綢衣服。

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做一件絲綢衣服,牽涉了諸多的工種以及大量勞力。

而養蠶,儘管是第一環,非常重要,但說破了天也僅僅是這其中的一環而已。

從經濟學角度,一句話概括就是,養蠶的農婦是做不成絲綢衣服的。

因為既沒有這個能力,也付不起這樣的成本,所以蠶婦穿不起絲綢衣服是很正常的,不能簡單地歸結到社會不公上。

這麼一分析,如果你同意我的這個觀點,那麼詩人張俞的所謂同情心就「一錢不值」了。

在詩人的眼中,或者說從詩中的表達來看,絲綢衣服是養蠶的農婦直接生產出來的,而其他所有工種所付出的努力和收穫的報酬,都被忽略了。

我們從小讀這詩的時候,也會很容易被詩人帶入到他的那種設定和意境中,從而產生濃濃的同情之心,並對那種悲天憫人的情懷產生強烈共鳴,覺得「腐朽的統治階級」包括那些富人真的很壞,底層的老百姓好可憐。

久而久之,有的甚至會產生仇富、仇恨社會不公的心理。

但通過經濟學這麼一分析,其實每一道工序都通過自己的付出,使得本來便宜的蠶絲一步步地變成了昂貴的絲綢衣服,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工種都獲得了自己應得部分的酬勞(當然,這裡也許有不公平的因素存在,但起決定因素的還是產業鏈)。

所以從經濟學角度來看,詩人的邏輯是可笑的,如果詩人的邏輯能成立,那麼這個社會將會是怨聲載道的。

不僅古人有這樣的思維,現代社會中很多人也一樣。

比如富士康的工人,經常被人們拿來同情,覺得他們在流水線上辛辛苦苦,甚至連上廁所都要被規定時間,但他們買不起他們生產的iphone手機,很多人覺得社會對他們好不公,但,真的是這樣嗎?

恐怕真的不能這樣簡單化理解。

現在我模仿張俞再寫一首打油詩,你先來看看。

昨到富士康,歸恨滿胸膛。

滿街瘋8人,不是做8郎。

你是不是覺得很搞笑呢?

現在你明白了,如果非得把「做iPhone」和「買不起iPhone」的扯在一起,那你就是偷換概念。

這種偷換概念,常常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用來攻擊社會,當然也會因此有很多腦殘的人跟著搖旗吶喊,推波助瀾,比如用砸日本車的方式來抵制日貨,呼籲愛國之類的。

一句話,富士康的工人只是製造iPhone的一環,而且可能是不那麼重要的一環。

弄清楚這一點,真的很重要。

知識分子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長期熏陶,不想苟且於現實,心中念念不忘的除了詩和遠方,還有一顆時刻會爆棚的同情窮人、弱者的熱心,這樣的情懷當然是可以理解的,在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但如果被同情心遮蔽了眼睛、擾亂了理性,甚至無視經濟學常識,或者明知經濟學常識,卻為了情懷而情懷地胡言亂語、胡作非為就不應該了。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書,給沒有時間讀書的讀者講故事。

今天我還想說,讀書固然重要,但是比讀書更重要的是思考。

否則,書可能會越讀越傻。

要學會邊讀邊思考、讀完再思考、思考後再讀的方法,並且養成習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多讀書,勤思考,你會發現---

常識比情懷更重要!

沒有情懷,一個人可能走不遠。

但沒有常識,第一步就已經走錯了。

主播:

張彬,主任播音員

浙江省電視十佳主持人

浙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

管見參考 您的參謀長

熱文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管見參考 的精彩文章:

你最喜歡的是什麼?
酒和女人,一生最愛
想發財,這是唯一的秘訣!
禮物送給你,別怪我小氣
杭大,如果讓我再上一次……

TAG:管見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