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防控】關注慢性病患者的精神健康
健康是人人都關注的問題,它可以是「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也可以是「一覺到天亮,早睡早起身體好」,還可以是「沒有病痛,身體健康」。
在《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中,第一條就寫出了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身體健康往往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但心理精神的健康同樣需要我們的關注。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就是為了提高我們對精神衛生重要性的認識。
我國慢性病患者的數量,正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生活方式變化和人口老齡化而逐漸增加。龐大的慢性病患者人群,也存在著不應忽視的精神衛生問題。以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為主的慢性疾病,有著病程長、病情遷延不愈的特點,還可能導致各種併發症和殘疾。這讓很多慢性病患者特別是老年人在對待自身疾病時,心理上會出現不同類型和不同程度的問題。
睡眠障礙、緊張、焦慮、抑鬱、以及否認等心理障礙是慢性病患者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有研究顯示,慢性病患者中,出現抑鬱接近22.7%,焦慮16.0%,強迫否認等接近18.0%。對於老年慢性病人群,病情不斷反覆,加上認知功能和運動功能的改變,極易引起焦慮不安、悲觀消極或緊張恐懼的負面情緒和心理問題。這些問題會影響慢性病患者認識自身疾病、接受治療和控制自身疾病的能力。所以,我們關注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時也需要關注他們的精神心理健康水平。
積極就精神衛生問題就診,及時接受藥物治療。
對於慢性病患者,特別是離開工作崗位回歸家庭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要更注意加強與他們的溝通交流,使他們感受到鼓勵和關懷。幫助他們認識自身疾病,培養管理疾病的技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鼓勵他們積极參加社會活動,特別是疾病互助活動。讓慢性病患者獲得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必要的時候,也不能諱疾忌醫,應當積極就精神衛生問題就診,及時接受藥物治療。
供稿: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