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萬里長江孕育中華文明 千年詩城輝耀長江三峽

萬里長江孕育中華文明 千年詩城輝耀長江三峽

一、長江文化   母親搖籃

舉世聞名的萬里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格拉丹東西南側,距今已有上億年歷史。在全世界著名的大江大河中,長江(全長6280公里)僅次於非州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遠古時代的長江,在距今2億年前白堊(e音扼)紀時期。現在的長江形成於距今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的燕山運動。它同中國第二大河流黃河(全長約5464.1公里,世界第六大河,距今已有30億年歷史。)在數千年的中華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是兩支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平行發展,並駕齊驅的文化系統,都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長江文化是一種長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佔優勢、以生產力發展水平為基礎的,具有具體認同性、歸屬性的文化體系;是一個時空交織的多層次,多維度的文化複合體。而巴蜀文化始終是長江文化中的主體文化,在長江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

根據考古資料,四川早在舊石器時期就有了人類活動,有了人類活動,才有人類文化。長江流域是人類居住時間最長的地區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古人類和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大約200萬年前,我國就已經出現了在長江三峽一代活動的古人類,在龍骨坡古人類遺址被史學家稱之為「巫山人」。考古專家黃萬波教授說:中華遠古文明緣於長江流域,長江流域大三峽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在3000多件出土文物中最受關注,因為它是集宗教崇拜、神話傳說、哲學、史學、文學、藝術、美學、運動力學、天文、曆法、治金技術等多重意義於一體的文化象徵,它與黃河流域文化和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繫,再次證明了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性。

更早時期的三星堆文化,是一個擁有青銅器、城市、文字元號和大型禮儀建築的古代文明,作為長江上游的文化發源地,對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和文化史,都有著深刻地歷史影響和舉足輕重的歷史意義。它也是古代巴蜀文化的前身和源頭。

早在殷商時期的巴蜀文化在就與中原不相上下。秦漢時期,四川地區的經濟已經非常發達,成為統一全國的重要基地。而秦遷移民巴蜀,及西漢時期文翁尋蜀上學及對蜀地政治,文化措施的加強,對巴蜀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西漢文翁守蜀首創中國第一所地方公立學校——文翁石室,「學徒鱗萃,比與齊魯」,從此「天下郡、國皆立文學」,才有了立門納徒,開館援學的教學形式。幾千年的巴蜀水土,孕育出了李冰、落下閎(hong音宏)、楊雄、陳子昂、李白、蘇軾、蘇洵、蘇轍、楊慎、張船山等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還孕育出了東漢張陵的道教,宋代張行成、魏了翁的理學。更還孕育出了魏晉南北朝巴蜀地方史與兩宋當代史這兩座古代中國史學上的高峰。

二、三峽明珠  千年詩城

在整個長江流域文化體系中,或者說巴蜀文化序列中,位於長江中游的古城奉節,以其不可取代的詩城文化,成為長江文化系統中重要的文化符號。

奉節縣位於長江三峽地區腹心,古稱夔州,曾是歷代州、府、路、郡治所,距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年)魚復縣隨巴郡同置,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公孫述據蜀稱帝,在瞿塘峽北岸築白帝城,蜀漢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夷陵之戰敗退白帝城,改魚復為永安縣,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恢復魚復縣名;西魏廢帝(公元554年)改魚復為人復;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為尊崇諸葛亮奉劉備「託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的品質,改人復縣為奉節縣。幾千年以來歷代文人墨客在奉節「登三峽之巔、詠絕美風景」,留下上萬首詩篇。李白的《早發白帝城》被人稱為第一快詩,杜甫的《登高》,被人稱為第一律詩;劉禹錫的竹枝詞二首其一《楊柳青青江水平》,被人稱為第一情詩,這些絕世名篇都是詩人們在奉節寫成的。

說到奉節,就不能不提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234年),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書畫家和發明家。他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自從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以《隆中對》為劉備謀劃三分天下的定國大計,跟隨劉備幾十年南征北戰,屢建奇功。從草船借箭到智取漢中,從七擒孟獲到制木牛流馬……,殫(dan音耽)精竭慮,盡忠職守。特別是彰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為給義弟張飛報仇,執意東征伐吳,不料被東吳大將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史稱夷陵之戰),劉備自此慘敗後,退守白帝城。陸遜領兵追至城下,被諸葛亮的八陣圖嚇退。後來杜甫有詩曰:「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說的就是這件事情。劉備退守白帝城後,將魚復改為永安,將驛館改為永安宮(奉節舊縣城師範學院校內),他自知將不久於人世,急召諸葛亮從成都來見,並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劉禪,小名阿斗)可輔,可輔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是說我兒子如果有能力當蜀國的皇帝,你就給予輔助,如果他能力不行,你就可以取代他自己當皇帝。當時諸葛亮伏倒在地,哭著說:「臣當盡股肱之力,死而後已!」說我一定竭盡全力輔助後主。忠貞不二,直到死也不會改變,以此明志。只可惜的是,後來不管孔明怎麼努力,最終沒能保住蜀漢江山,終被魏晉滅掉,但卻成就了諸葛亮的一生忠貞不二,忠君報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大形象和臣子楷模。

說到白帝城,又不能不說到公孫述,公孫述,字子陽(?—公元364年),西漢未年(公元25年),公孫述稱帝於蜀,國號成家,年號龍興。沿江東巡時見瞿塘峽地形險要,是巴蜀要塞咽喉之地,於是下令在瞿塘峽北岸的山頭上築城守關。因見城中一井常冒白氣,宛如白龍,他便藉此自號白帝,並把此城命名為白帝城。所以說公孫述不僅是修築白帝城的人,也是給白帝城命名的人,同時由於公孫述字子陽,所以白帝城又被稱為子陽城。而他的軍隊除了操練,守關之外,還在駐地附近開荒種地,自給自足,這一帶後來被稱為東屯,也就是現在的草堂果園一帶。由於公孫述稱帝期間,蜀中安定,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夔州人民為了感謝他的功德,便在山上建廟造像紀念他,稱為白帝廟。後來由於他不是正統而系僭(jian音漸)稱,在明正德二年(公元1512)被四川巡撫毀壞了他的塑像,新立江神,土神和馬援的像,奉以祭祀,改名為「三公祠」。到了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又改為劉備和諸葛亮像,名「正義祠」,以後又供了關羽、張飛的塑像,隨後形成了白帝廟內無白帝,長祀(si音四)蜀漢人物的格局。

而奉節縣詩詞之源應當遠溯至公元秦惠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年)置巴郡魚復縣,距今已有2331年了。而當初設置魚復縣,是為紀念楚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而來的。他寫的《離騷》,誠如魯迅先生在《漢文學綱要》中所說:「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後人驚其文采,相率仿效。因為屈原的故鄉在楚國,所以把他的作品稱為《楚辭》。作為那個時代至高至尚至美的詩歌,屈原創作的《楚辭》,成為古代各個時期詩人學習的樣板,尤其是唐以前的詩人,莫不祖《詩經》而宗《楚辭》。

屈原九章里的《橘頌》,通過一株橘樹的刻畫和讚美,塑造了一個心懷壯志,熱愛祖國,品性高尚的年青人形象。他在詩中寫道:「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也是屈原對自己的一種寫照,完全是一副清麗潔凈唯美的畫面。

又如他在《離騷》中寫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表達他想及時報效國家,時不我待的一種急迫心情。當然,他後來雖在朝廷作官,力圖改革,但最終還是失敗了,所有他才在絕望中投江自沉,成為一個時代的悲劇。

最早見於《樂府詩集》的「灧澦歌」流行於晉以後,歌曰:「灧澦大如象,瞿塘不可上。灧澦大如牛,瞿塘不可留。灧澦大如馬,瞿塘不可下。灧澦大如袱,瞿塘不可觸。灧澦大如龜,瞿塘不可窺。灧澦大如鱉,瞿塘行舟絕。」雖然是民間歌謠,但也是奉節詩歌最早的樣本。東晉官至大司馬的桓溫也寫了一首《八陣圖》「訪古識其真,尋源愛往跡。恐君遺事節,聊下南山石。」對當年諸葛亮壘石為陣,逼退吳兵一事詠嘆不已。

唐代以後歷史上許多著名的詩人如李白、杜甫、劉禹錫、王十朋、陸遊、李賀、孟郊、賈島、元稹、白居易、蘇軾、黃庭堅、范成大、趙孟頫、楊慎、王士禎、張問陶等都在奉節或為官或旅居或遊歷,都在奉節縣創作了大量的傳世名篇。據考徵歷代詩人在奉節創有古詩詞一萬餘首。

在這些詩人中,尤以李白、杜甫、劉禹錫、王十朋為代表。

詩仙李白以其豪放曠達、飄逸浪漫的詩風,成為盛唐詩歌的一面大旗。在他41歲經友人推舉入京,被玄宗給了一個供奉翰林的閑職,終因宦官高力士、駙馬張垍(ji音記)和楊貴妃等人的讒毀,被迫離開長安。天寶十四載(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冬,永王李璘(唐肅宗之弟)以平亂為號召,在江陵(今湖北江陵縣)起兵,聘李白為幕府。後李璘兵敗被殺,李白受此牽連,被肅宗李亨投入潯陽(今江西九江)獄中,後流放夜郎(今貴州潼梓縣),途中在奉節遇赦。興奮之餘,揮筆寫下了曠古爍今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不僅描寫了他遇赦自由後激動歡快的心情,也寫出了舟行峽江東下江陵的輕鬆快捷的一瀉千里的感覺,也被後人稱為天下第一快詩。通過了這首詩,同時也讓全世界上的人認識了奉節和白帝城,為我們的詩城奉節打了一個幾千年千金難買的免費廣告。

而比李白小十一歲的杜甫,同樣是唐朝詩歌高地上的領軍人物,人稱「詩聖」,是我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偉大詩人之一。

公元七六二年,嚴武初任成都府尹,常到草堂拜會杜甫,並給予接濟,從而結下友情。同年七月,嚴武被召入京,杜甫決定攜家東遊,公元七六四年,嚴武又被任命為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並在六月推舉杜甫為節度使署中的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此時他已五十三歲了,除了不習慣幕府呆板單調的生活外,加上他身患肺病,瘧疾和風痹症,所以在第二年正月,他辭去了嚴武給他推舉的這份工作。公元七六五年,嚴武病故,杜甫不僅失去了一個好朋友,也失去了他生活上的一個重要經濟來源,於是他不得不在五月乘舟東下,九月到達雲安(今雲陽縣),留駐養病。過了一段時間,便東下夔州。自公元七六六年四月至七六八年正月留居夔州一年半的時間內,在夔州都督柏茂林的資助下,除了代管公地,他置建了房屋和少量的土地,並建造了果園、葯圃,種植果樹與藥材。生活自給自足,有了保障。只是百病纏身,老弱體衰。

杜甫在夔州一年半的時間裡,寫詩462首,占其一生創作的1400餘首詩歌的三分之一,是他一生詩歌創作的高潮期。他寫的《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在讚揚諸葛亮在三國鼎立中建立的蓋世功勛外,又為未能滅除吳國一統天下而感到遺恨。《秋興》八首中的第二首,他寫自己世態凄涼,思念長安,渴望繼續報效朝廷的心情,「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同時夔州的大南門也取其詩中字句改為依斗門,藉此紀念杜甫。他在夔州所作的另一首詩《又呈吳郎》則很好的說明了他扶貧助弱,與勞苦人民心心相系的悲憫情懷:「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已訴徵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說是當時住在西頭的一個老婦無兒無女,饑寒交迫,不得已常來用竹竿打一些棗子下來充饑,有個姓吳的朋友寄居在他的草堂里,而杜甫曾勸吳郎不要攔阻,但吳郎後來用籬笆把棗樹圍起來了,所以杜甫寫這首詩勸吳郎不要這麼做,人家也是沒有辦法才來打棗吃,這都是兵荒馬亂帶來的災禍。從詩中可以看出杜甫同情貧苦人民,憎恨戰亂,渴望和平安寧的政治述求和生活追求。

杜甫在當時寫的另外一首被人稱為天下第一律詩的《登高》,更是他晚年景況不濟,心情落寞的真實寫照:「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首詩意境蒼涼,語義鋒銳,特別是其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是空前絕後,成為千古名句。

與夔州詩詞結緣甚深的另一位唐代大詩人,人稱詩豪的劉禹錫(公元772—842年)。公元821年,劉禹錫被任命為夔州刺史(正月二日入夔),到公元824年8月調任和州(今安徽省和縣)刺史,一共在夔州任職二年另八個月的時間,作詩51首,文14篇。其中最精華的是《竹枝詞》十一首。竹枝詞原本是夔州一帶地方音樂與舞蹈結合在一起的民歌。多用於歌唱愛情和抒發愁緒,時常是在農耕中邊勞動邊歌舞。

劉禹錫到夔州,深深地喜愛上了《夔州詞》這種獨特的民歌形式,下了很大功夫來學習它、研究它,不僅注意聽,而且還學會了唱,並把自己依照屈原《九歌》的形式創作的《竹枝詞》傳教鄉里兒童歌唱,努力在文人詩和民歌中間闖出一條新路來。所以經劉禹錫對竹枝詞的改良和優化,不僅推動了夔州竹枝詞的歷史發展,也使竹枝詞從鄙俗到文雅,從單一到豐富,從散亂到有序,以民間到上層都有了一個大的提升。由於他的宣傳和推動,竹枝詞才能生生不息,延續至今,可以說他是竹枝詞頑強生命力的一大功臣。

例如他的竹枝詞九首其一寫道:「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就是說的夔州人的竹枝詞是一種勞動生活的常態,外鄉人唱就會牽動思鄉之情。其二寫到:「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以山上的紅花容易衰敗比喻舟行川江的船夫們感情不可靠,而在家守望的女子愁怨得如水長流,揭示了川江人家普通感情變異的一種現象。其九是描述夔州當地農耕燒畬,即砍伐荊棘枝柯燒成柴灰,用作肥田的山火灰糞,當地人又稱為燒火灰。詩曰:「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she音賒)。」說的是婦女男子為春耕播種,全都上山去砍伐枝柯燒成灰糞肥田,期盼著通過這種方式好使莊稼長得茂盛,收穫更多。

特別是他被人稱為天下第一情詩的竹枝詞二首中的其一:「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寫了一個初戀中的女子,在岸上聽見情郎在江中船上唱情歌表達相愛之意,而女孩子卻有懷疑,害怕情郎不是真的愛自己,聽見歌聲後明白了情郎是愛自己的喜悅,借用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情」字諧音,巧妙的表達了女子初疑後喜的快意之情。用淺顯直白的語句,通俗易懂地傳達了愛情的甜蜜和美好,成為他竹枝詞新創形式的代表作之一,廣為流傳至今,光輝如故。

與劉禹錫同年的唐代另一個詩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在十六歲時就寫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賦得古原草送別》)這樣名動朝野的詩篇。他在任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時,多次途經瞿塘峽,寫下了4首夔州的竹枝詞,其中:「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暗鳥一時啼。」最為有名。其餘三首如:「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靜山空歇又聞。蠻兒巴女齊聲唱,愁殺江樓病使君。」「巴東船舫上巴西,波面風生雨腳齊。水蓼(liao音燎)冷花紅簇簇,江籬濕葉碧凄凄。」「江畔誰人唱竹枝?前聲斷咽後聲遲。怪來調苦緣詞苦,多是通州司馬詩。」寫自己聽了巴楚男女唱的竹枝詞後聯繫自己異地為官,懷抱不展的苦悶和愁緒。

而宋代的王十朋(公元1112—1171年),於1165年任夔州知府,在其《初到夔州序》中寫道:某甲申七月至饒州,以表謝上云:「雖才非太公,不能五月報政,然忠猶杜甫,未嘗一飯忘君,」即而與諸公唱和有夔字的詩,果有易夔之命,人以為讖(chen音襯)。方力丐祠,夢觀八陣圖。已酉十一月翔至夔,水落沙露,宛然在目,所歷山川皆少陵詩中景物也。因成一絕,用楚東韻。「分甘易守不勞麾,夢已先予到古夔,讖語端符楚東韻,忠懷雅合杜陵詩。」說他自己人未至夔,夢已先到,雖然有迷信之說,但他還是很想到杜甫詩中描寫無數次的夔州去看一看,也很高興地到夔州接任知府,一直到他1167年離任時,不僅在夔州創作了大量的詩篇,也為夔州百姓做了很多有益民生的好事。

他為了取消運馬的船務(即「馬綱」),免除船工馬驚覆舟的危險,寫成《夔州論馬綱狀》上奏朝廷而未准奏一事。「孤陋書生寬見聞,西來端欲掃儒門。懷人久作周公夢,訪道欣聞孔子孫。書為愛民成再奏,淚因憂國有雙痕。休論身世無窮事,但願常陪北海尊。」說出了他不顧個人前程,一心為民的高尚品質。

又如他為了廢止官府敲詐人民,收取水費一事而寫《給水》:「接簡引水下山陬(zou音鄒),端為夔民解百憂。長使義泉名不斷,莫教人費一錢求。」說明他草除吏弊,關注民生的為官理念。

他的愛民親民作風,還表現在他的《人日踏磧》中:「好遨蜀風俗,夔人貧亦遨。今日為人日,傾城出江皋。遨頭老病守,呼賓酌春醪。歸來及初鼓,繁燈照霜毛。」說夔州人有農曆正月初七到城外磧壩上春遊的風俗。到了那天,不論貧窮富貴,夔州人傾城而出,呼朋喚友,喝酒遊玩,自己也同大家一起玩到深夜才回家,完全不顧自己又老又病和當官的身份。

為了綠化山川,白居易還自費買山植樹,如他在《買山》一詩中寫道:「書生為郡亦迂哉,剩買童山買木栽。但遣牛羊勿踐履,它年定出棟樑材。」說的是別人笑我這個當官的是個迂腐書生,自己掏錢買山買樹來載上,但是只要放牧牛羊的人莫讓它們踐踏這些樹苗,若干年後這裡必定是綠樹成蔭,造福後代。

為了植樹造林,他帶領夔州百姓到瀼水(今梅溪河)河邊栽種了2000株楊柳樹,對防洪固堤,保護水土流失起到了很大作用。他在詩中寫道:「瀼水東西十餘里,新栽楊柳二千株。會看聳干參天去,能似甘棠勿剪無。」表明自己一心為民,願意做一個清官良吏的決心。王十朋夔州詩大量的反映了當時社會形態和民間風情,也反映了他以民為本,清正廉潔的高尚品質。

更因為他為官清廉,勤政愛民,少稅輕役薄賦、植樹造林固城,還將自己孫子的名字為「夔」,足見他對夔州的深厚感情。夔州人民為了紀念他,把西瀼水改為他的號,是為梅溪河,至今仍清水明波,長流不息。老縣城的北峰上有一座太極亭,亭下有蓮池,是為紀念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明初文學家宋廉和王十朋而建造的,人稱「三賢祠」,是著名的夔州十二景之一,名「蓮池流芳」,至今還高標獨立,卓爾不凡。

元朝時,夔州詩歌最負盛名的詩人是趙孟頫,他寫的《巫山一段雲十二首》景少情多,喜少悲多,懷舊離愁,內疚無奈盡染紙上。例如他的:「碧水澄清黛,危峰聳翠屏。竹枝歌怨月三更,別是斷腸聲。煙外黃牛峽,雲中白帝城。扁舟清夜泊蘋汀,倚棹(zhao音兆)不勝情。」說的是夜泊江岸,聽唱竹枝,諸多感懷,情不堪重的沉鬱不解的心態。另一首「雲里高唐觀,江邊楚客舟,上升峰月照妝樓,離思兩悠悠。雲雨千重阻,長江一片秋。歌聲頻唱引離愁,光景恨如流。」都是寫的舊怨未了,又添新愁的悲涼心懷。主要原因是他本人是宋太祖趙匡胤(yin音飲)的十一世孫,宋亡元興,他被迫仕元,歷經五朝,官至翰林學士,卒後追封趙國公。其實他內心是很痛苦的,以前宋宗室身份屈節仕元,又為元朝上層疑忌,愧疚之感和受辱之羞交集糾結,所以悲哀成了他詩歌的主要內容。但是他書法成就很高,據傳天竺(今印度)僧人跋山涉水萬里求其字歸,國中視為珍寶,繪畫方面也獨有創新,被稱為「元人冠冕」。

明朝詩人楊慎的《竹枝詞九首》,是為明人夔州詩的代表,詩其一寫道:「夔州府城白帝西,家家樓閣層層梯。冬雪下來不到地,春水生時與樹齊。」說的是夔州城依山而建,為防漲水被淹多為吊腳樓,所以家家都有樓閣和木梯。冬天下雪了,雪都落在房頂上,地上卻看不到雪,春天江水上漲,高齊岸邊的楊樹,但淹不到吊腳樓上的人家。

詩其二寫道:「百丈牽江江岸長,生愁險處是瞿塘。猿啼三聲齊墮間,路轉九回空斷腸」寫的是瞿塘峽江水流急,險像環生,峰高路危,險隘難過的情況。

其四寫道:「最高峰頂有人家,冬種蔓菁春採茶。長笑江頭來往客,冷風寒雨宿天涯。」說的是夔州人家居住在高山之頂,冬天種點大頭菜(又叫苤(pie音撇)藍,玉蔓青菜),自給自足,春天采點茶葉賣了買點生活物資,雖然清貧但很滿足,不像那些在長江上來來往往的商人,沐風櫛雨,流浪天涯。描繪了一幅夔州人家自給自足,安享太平的農耕生活畫面。

清代夔州詩群中地位最高,影響最大的詩人要首推康熙皇帝玄燁(1662-1722年),他不僅是一國之君,至高無尚,而且是精通文史、數理、書法、繪畫、醫藥學、天文學、植物學的大家,舉世罕見。《康熙御制詩文集》昭示了他的文學才華,更以一首《賜傅作楫》的絕句攪起了夔州詩的波瀾。其詩云:「危石才通鳥道,青山更有人家。桃源意在深處,澗水浮來落花。」從內容上看,此詩是套改了唐朝詩人劉長卿(?—約785年)的《尋張逸人山居》的詩。原詩為「危石才通鳥道 ,空山更有人家,桃園定在深處,澗水浮來落花。」康熙將「空山」改為「青山」,將「定在」改為「意在」,全詩僅僅改動了兩個字,雖有剽竊之嫌,但由於他是大清皇帝,不僅沒有人敢指出他有作弊之嫌,反倒歌頌不已,引以為榮。皇帝的親筆御賜,本就難得,而明目張胆的篡改前朝人的詩,就更有歷史價值了,所以被歷代版本收錄其中。這隻能算本人的一孔之見,正誤尚可商榷(que音雀)。

作為四川本土詩人的張問陶(1764—1814),吟哦夔峽山水的詩篇,即吸取了王士慎「神韻派」注重個性的特點,又繼承了明代的「公安派」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文學觀而有所發展,對清中葉詩壇模擬復古,煩瑣考據的詩風是一個有力的衝擊,是明朝晚期文藝思潮的隔代重興,為清詩開創了新的局面,是「性靈派」的代表詩人之一。

他寫的《瞿塘峽絕壁穴居人家的》「峽人輕似玃(jue音倔),曳(ye音夜)索上青霄,貼壁鷹巢陡,穿空鼠穴遙。衣冠秦木客,面目古山魈(xiao音肖)。老死風箱峽,生涯太寂寥。」說風箱峽(瞿塘峽中)絕壁上洞穴中住的人家,上下沿繩攀索,身輕如猴,哪怕穿衣著裳是個人樣,但面目粗陋像似山鬼,這樣艱苦的終其一生,確實太寂寞辛苦了。一方面真實地描寫了峽江人家的生存狀態,含有同情之心;另一方面又認為這種生活太艱苦太低級了,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而他的另一首《瞿塘峽》,意境就大不一樣:「峽雨朦朦竟日閑,扁舟真落畫圖間。便將萬管玲瓏筆,難寫瞿塘兩岸山。」說是峽江細雨朦朧,一葉扁舟停泊在江岸邊,真的是一副美奐絕倫的山水圖畫,就是用一萬隻畫筆來描寫,也難描繪出瞿塘兩岸山水的美麗。這是他對瞿塘峽雄奇壯美的由衷感嘆,也是一首描寫瞿塘峽的優秀詩篇。

其他如王士禛(zhen音珍)的《登白帝城》:「赤甲白鹽相向生,丹青絕壁斗崢嶸。千江一線虎鬚口,萬里孤帆魚腹城。躍馬雄圖余壘跡,卧龍遺廟枕潮聲。飛樓直上聞哀角,日落濤頭氣不平。」傅作楫的《白帝城》:「瞿唐峽口彩雲間,白帝城南不可攀。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花開香鎖魚鳧國,月上寒侵虎豹關。別後天涯漫留戀,幾回搔首鬢毛斑。」等諸多詩人的夔州詩,不是讚美夔州的山水,就是吟詠三國的戰亂,特別是諸葛亮的鞠躬盡瘁的忠貞以及畢生也沒能完成的一統大業的遺憾。而奉節詩人余德中(1681—?年)的《八陣圖》:「三分早向隆中定,八陣長留井落天。磧上縱橫連楚塞,原前磊落接秦川。雲移樹色旌旗動,雨聽江聲鼓角懸。戎馬無情炎漢盡,秋風颯颯使人憐。 」倒是很直接地說明了三國鼎立,群雄逐鹿,成王敗寇的道理,就是秦皇漢帝都逃不脫朝代更換,歷史進步的規律,最多是讓人生出很多感嘆而已。至於同樣是奉節人的鮑超(1928年—1886年),生前官至浙江、湖南提督,封一等子爵,當地人稱鮑爵爺。《夔州詩全集》里僅收錄了一首他的詩《疊羅漢》:「你倒疊的好,一疊萬事了。我想學你睡,狼煙無人掃。」其實寫得並不怎麼樣,有點打油詩的味道,由於他是奉節名人,也是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的一員悍將,說他是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也可以,說他是朝廷的忠臣也不錯,在夔州詩壇上給他留一個位置,倒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此我就不予多說。

到了當代(1991—?),從黃炎培(1878—1965年)的《蜀游百絕句》中的一首「白帝孤城壓斷雲,陽平間道走奇軍。江流不獨成遺恨,八陣圖開水旱平。」到毛子獻(1880—1964年,奉節公平人)的《題畫菊》:「風骨由來瘦可人,愈經風霜愈精神,平生知己陶彭澤、閱盡貧涼不染生。」但凡與夔州有過淵源或歌贊夔州景物的著名人物也很多,似舉幾例作為證明。

大文學家郭沫若(1892—1978年)的《過瞿塘峽》:「灧澦已無堆,瞿塘仍可危。岸崖雙壁立,峽道九迴腸。雲彩留軍帽,江聲隱霧帷。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說是雖然江中巨礁灧澦堆已被炸毀,但瞿塘峽仍然危險萬分,兩岸絕壁高聳,山中水道曲折,仰頭望上去,軍帽都會掉到江中去。所以說長江三峽中,瞿塘峽的壯美是首屈一指第一位的。1961年9月15日郭沫若乘江滬輪重遊三峽,因積沙阻塞航道,船停奉節,上岸住宿一夜。應奉節縣委書記候榮卿的懇求,在16日早上拿出頭天晚上寫好的《奉節阻砂記事》,親自誦讀一遍後,並且揮筆成書,將此詩及跋語寫成四張屏幅,後被裝框掛在奉節縣委常委會議室,可惜在文革中丟失了。在郭老走之前還與奉節的幹部親切合影留念。1971年郭老應白帝城文管所的函請,親筆書寫了「白帝城」三個大字寄回奉節,據說這是郭老一生中的最後一次書匾,甚為珍貴。

還有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1882—1948年)於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從南京乘民主輪到重慶,於4月29日下午過瞿塘峽粉壁牆時,對劉心源,孫元良所撰摩崖石刻很感興趣。在白帝城參觀時,恰逢國民黨94軍幹部教育班駐紮在此,應教育主任陳聰謨之請,為學員訓話,當晚離奉。5月19日,馮玉祥在重慶用紅土汁寫了「踏出夔巫,打走倭寇」八個大字送給陳聰謨,字被刻於瞿塘峽南岸石壁之上,筆力遒勁,大氣磅礴,表達了馮玉祥將軍的抗日決心和愛國熱情,極富號召力和感染力。

共和國元帥,原國務院副總理陳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1959年冬寫的《重過三峽》「山川壯麗欣重睹,舊夢依稀認血痕。千萬險灘皆穩渡,水頭如劍破夔門。」前兩句回憶1927年微服私訪出峽那段血雨腥風的歲月,後兩句借今日乘巨輪穩渡激流險灘,迎風破浪過夔門的情景,暗喻革命事業衝破千難萬險勢不可擋。全詩洋溢著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比熱愛和一個革命者大無畏的豪邁情懷。

原文化部部長賀敬之(1924—  )1985年11月1日來到奉節,上午遊覽了白帝城後,回到縣城又去瞻仰了彭詠梧烈士墓(老縣城內),並且寫下了《瞻仰彭詠梧烈士墓》:「夜宿奉節古夔州,夢訪忠魂語未休。朝聞歡歌滿城下,不讓長江空自流。」同日晚,賀敬之先生還應邀參加了奉節縣文藝工作者座談會,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指導,更為重要的是他親筆為奉節白帝詩社寫下了「白帝詩社」的題名,這是奉節縣白帝詩社的無尚榮光和千秋財富。雖然幾經展轉,該題名已不知所蹤,但趙貴林先生當時用相機留下了這寶貴的一瞬間。

除上述眾多歷史名人和著名詩人外,最值得一提的是名震華夏,推動中國歷史進程的二位領袖人物。

一位是民國總統蔣介石先生,他曾多次視察長江三峽,並兩次登岸奉節。第一次是1936年4月14日,蔣介石乘民生輪入川路過奉節,為瞻仰三國遺址登岸。先去當時的省立奉節中學校內(後為奉節師範學校)看了永安宮遺址,順便視察了奉節中學校。當看到為給窗戶換新紙撕下的舊窗戶紙滿地狼藉時,蔣介石板著臉說了句:「窗戶應裝玻璃」,隨即離去,為此事當時奉節中學的軍事教官江濟君因工作不力被革職,但奉節中學卻藉此為由向省里要錢,將學校所有的窗戶第一次全部裝上了玻璃。

第二次是1938年6月27日,蔣介石與孔祥熙到奉節視察。當時正值端午期間,夔州古城格外繁華熱鬧,江面上還有龍舟競賽,讓蔣介石讚不絕口。6月28日上午,蔣介石一行步行來到奉節縣協台壩廣場,恰逢江蘇劇團和學生們正搞抗日捐獻聯合義演,蔣以大老闆身份捐款時被認出,並同孔祥熙一起被邀請上台與演員們高唱抗日歌曲。

下午三點多,日機分三批共27架對奉節縣城進行了猛烈的轟炸。慌亂間,蔣介石與孔祥熙等人混入人群逃到河風溪長江邊,卻見輪船為躲避轟炸已經開走,絕望間當時巴蜀要塞中將指揮官兼奉節縣警務司令韓棟材的副官李壽安找了一隻裝糞的船把蔣介石几個人送到瞿塘峽口,登岸後避入白帝城下的觀音洞內,一直到傍晚六點左右,日機停止轟炸後才登船離開。

第二位偉人是共和國領袖毛澤東。1958年3月29日,毛澤東主席在當時的四川省委第一書記李井泉和重慶市委第一書記任白戈的陪同下,登上「江峽」號客輪,同時還有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柯慶施,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客輪從重慶來到萬縣,萬縣地委書記燕漢民上船後,毛主席對燕漢民說:「我們的輪船要過長江三峽,你是這一地區的頭頭,就請你給大家當個三峽的嚮導,好不好?」燕漢民謙虛地回答:「主席博大精深,胸中裝有五湖四海,長江三峽的一切,您比我熟悉。」主席說:「不,來到長江三峽,就是你說了算,我們只能聽你這位「三峽官」的擺布。」引得一陣歡笑充溢整個艙室,氣氛也輕鬆多了。

船入夔門前,燕漢民向大家介紹了魚復浦上的八陣圖並輕聲吟誦杜甫的詩「功蓋三分國,名存八陣圖。山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主席聽到後十分感慨地說:「為人民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總會使後世人面對留下的遺址遺迹,吟誦和評說他們的得與失,蘇軾不是也曾吟詠「唯餘八陣圖,千古壯夔峽嘛!」說明主席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偉人見識和博大胸襟。

三月本是枯水季節,瞿塘峽的灧澦堆凸現江心,礁石上「對我來」三個大字,更是讓人觸目驚心。古往今來,舟行至此,多有觸礁沉沒船毀人亡的事故發生,主席為了川江航運的安全,對身邊的同志說道:「千百年來,灧澦石阻礙川江航運安全,何不炸掉它!」第二年冬天,交通部門在整治川江航道時就把這塊巨礁炸掉了,清除了川江航道上的一大隱患。

船入瞿塘峽,主席站在船頭遙望白帝城時,隨口吟誦出大詩人李白流傳千年的絕唱《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並對隨行的燕漢民說道:「李白詩中兩岸猿聲啼不住,那一定是滿山樹林,才能有猿猴棲息。但從萬縣東下,我看這兩岸都是光禿禿的。你們應該發動群眾,多栽樹綠化長江。」過後不久,三峽地區就掀起了一輪綠化長江的植樹造林運動。

主席見瞿塘峽兩岸的白鹽山和赤甲山南北高聳,蒼天一線,又見峽江水驚濤飛涌、駭浪驚雷,他競然突發奇想地問燕漢民:「這瞿塘峽到底有多寬?」燕漢民一時語塞,競答不上來。這個時候,重慶市委書記任白戈出來解圍說:「這個早在千多年前,就已有人側定了:「誰?」大家都等著回答。任白戈接著說:「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在《初入峽有感》中,明明白白地寫著「上有萬仞山,下有千丈水。蒼蒼兩岩間,闊峽容一葦。」—葦就是一隻小船 ,這瞿塘就只有一隻小船這麼寬。」湖北省委書記王任重一嘴接過去說:「我看呀,有塊木板就過得去。」主席 忍住笑,知道大家是來解圍的,就比劃著說:「那這塊木板要蠻長蠻長啰!」逗得大家都開心的笑了起來。這次長江三峽之行,也是毛澤東主席一生中僅有的一次三峽之游。

早在1953年2月,毛澤東主席第一次視察長江,與當時的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主任林一山長談之後,就有了修建三峽水庫的宏偉意願。此後的五年間,他曾七次接見林一山,可見對三峽項目的重視。1956年6月,毛主席在武漢暢遊長江後,揮筆寫下了《水調歌頭·游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qian音欠)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截斷巫山之雨,高峽出平湖,一直是毛澤東主席的偉大夢想。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數次提上中央工作的議事日程,直到1994年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03年六月一日開始蓄水發電,2009年全部完工。如今三峽水電站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在國內防洪、發電、航運方面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和重大效益,毛澤東主席的宏偉願望也已經夢想成真了。

至於其他一些大師級人物如黃賓虹、范曾、馮其庸及現代著名詩人李瑛、公牛、雁翼、流沙河、樑上泉等眾多代表人物都曾寫下過歌詠奉節夔州山川名勝,人文古迹的詩篇,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三、薪火相傳   繼往開來

改革開放以後,詩城奉節的詩詞創作和學術研究逐漸活躍起來,先後組建了奉節白帝詩社,夔州杜甫研究會、三國文化研究會和夔門詩詞學會等十三個文學社團,並且創辦了《夔門文學》(後改為《夔州文化》、《三峽詩刊》、《白帝城》、《秋興》、《夔門詩訊》等文學刊物,湧現出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奉節縣本土詩人,如趙貴林、彭炳夔、唐剛、楊輝隆、李美雲、林濤、黃雄等。特別是奉節縣白帝詩社社長李美雲,不僅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參與創建了白帝詩社,而且至今統領著白帝詩社佔據著奉節詩壇半壁江山。白帝詩社主辦的文學刊物《夔州文化》,影響面廣,涉及面寬,全國很多著名詩人都向刊物投稿,是奉節縣乃至重慶市文學藝術領域的一個高峰平台。

綜上所述,縱觀詩城奉節的千年文化,奉節夔州以它雄奇險峻的壯美山川,千年積澱的文化底蘊,獨一無二的人文情懷,位居三峽之首的獨特地理位置的唯一性和不可複製性,集古今詩詞之大成,理所當然地應該尊享「詩城」榮譽。而且她還必將在打造全國詩歌高地和全國詩詞聖地後,為富國強民的文化涵養,為夔州詩詞的發揚光大,為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發揮更大的作用!

以9月10日起筆到9月17日完成初稿,歷時一周,多次晚上凌晨2:00或4:00至7:00為主寫作時間。

第二稿完成於17日凌晨3:30—9:00時。

第三稿完成於18日凌晨4:00—8:50時。

共26頁        共13383字

作者:李美雲

2017年9月18日

附件一: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夔州詩全集》重慶出版社出版(2009年)。

《夔州詩三百首》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2016年)。

《名人與奉節》團結出版社出版(2016年)。

《奉節文化大觀》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程地宇、趙貴林、雷庭軍著(2011年)。

《夔州文化探秘》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劉本榮主編。

《杜甫夔州詩論稿》巴蜀書社出版,蔣先偉著(2002年)。

《李白他的詩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胥樹人著(1984年)。

《李白詩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78年)。

《杜甫傳》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馮至著(1980年)。

《杜甫詩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3年)。

《白居易評傳》人民出版社出版,褚斌傑著(1989年)。

《白居易詩選》人民出版社出版,顧學頡、周妝昌選注(1982年)。

《劉禹錫詩文選注》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75年)。

《劉禹錫》海上古籍出版社出版,卞孝萱、吳汝煜著。

《秋興》總第10、19期。

《白帝城》2001年2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平洋汽車網 的精彩文章:

全新路虎發現可拖行百噸卡車 大力出奇蹟
2018款途安L今日上市 增1.6L引擎/7座布局
科尼塞克Agera RS 0-400-0km/h僅36.44s
上汽大通T60汽油版預售價8.38-21.18萬
特斯拉Semi將10月26日發布 電動重型卡車

TAG:太平洋汽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