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今年所有諾獎獲獎者均已產生,女性僅有48人

今年所有諾獎獲獎者均已產生,女性僅有48人

撰文:Michael Greshko

從諾貝爾獎1901年首次頒獎至今的116年里,獲獎的個人只有不到900人。截止本周一,今年所有諾獎相關獲獎者均已產生。《國家地理》對諾獎獲獎情況進行了全面梳理。

我們利用諾貝爾基金會1901年至2016年的資料庫,對全世界最富盛名的這一獎項進行了分析。

美國在諾貝爾獎中遙遙領先——多虧移民

作為擁有數百名諾貝爾獎得主的國家,美國囊括的諾獎數量遙遙領先。不過,在這些獲獎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幼年或者職業生涯早期來到美國的移民。

ALBERTO LUCAS, MONICA SERRANO, NGM STAFF. SOURCE: NOBELPRIZE.ORG

美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有30%以上出生在美國以外,比如,2017年的化學獎得主之一、哥倫比亞大學的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就出生於德國。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麻省理工的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同樣出生在德國,成為了美國35%的物理學獲獎者之一。

證據顯示,週遊世界的生活方式能激發創新。10月4日發表在《自然》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國際間移居的科學家的論文引用率,比待在發表第一篇論文的國家的那些學者的論文引用率更高。

平均而言,當今的自然科學諾獎獲獎者年齡越來越大

今年的醫學、物理學和化學獲獎者中,除了一個人,其餘都在70歲以上。這反映出獲獎者中也出現了老齡化趨勢。過去的一個世紀里,學者成果獲得認可的平均年齡在逐漸提高。

ALBERTO LUCAS, MONICA SERRANO, NGM STAFF. SOURCE: NOBELPRIZE.ORG

2016年,諾貝爾博物館高級館員Gustav K?llstrand在接受BBC採訪時稱,過去一個世紀,學術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大約一百年前,全世界只有大約1000名物理學家。如今,全世界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名物理學家,使得「突破閾值」與年俱增。

文學獎和經濟學獎得主的年齡也在逐年增長,但是增長率卻不如自然科學類的獲獎者。此外,諾貝爾和平獎的總體趨勢傾向於年輕的獲獎者。諾貝爾和平獎曾經授予給了有史以來最年前的諾貝爾得主:教育活動家馬拉拉?尤薩夫扎伊。2014年獲獎時,她年僅17歲。

諾獎獲得者幾乎全是男性

1901年至2016年,881名獲獎的個人當中,僅有48名是女性。在某些學科,無女性獲獎者的現象已經持續了幾十年:比如諾貝爾物理學獎,上次授予女性是在1964年,獲獎者是瑪麗亞?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 Mayer)。這種差異,反映出自然科學長期以來對女性的制度性偏見, 而幾十年來沒有足夠獲得諾獎水平的發現更加劇了這一現象。

ALBERTO LUCAS, MONICA SERRANO, NGM STAFF. SOURCE: NOBELPRIZE.ORG

諾貝爾博物館的館員們對BBC稱,他們並沒有證據顯示諾獎委員會會因為提名者是女性而拒絕為其頒獎。他們還稱,為了確保瑪麗?居里能獲得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還稍微把規則放寬了一點。但是,對於那些完全夠格卻從未被認可的女性科學家們,這點安慰遠遠不夠。

比如,根據諾貝爾基金會的檔案記錄,莉澤?邁特納(Lise Meitner),核裂變的共同發現者之一,在1937年至1965年間,曾被提名29次物理學獎;在1924年至1948年,被提名19次化學獎。但她從未獲過獎。此外,天文學家薇拉?魯賓(Vera Rubin)突破性的研究揭示了暗物質的存在,並廣受讚譽。她於2016年12月25日辭世,也從未獲獎。

莉澤?邁特納,研究核裂變的奧地利物理學家,於1968年去世。根據評選規則,諾獎不能在死後追授。

攝影:CORBIS, GETTY

將有更多諾獎獲代表大型的科研合作組織

諾貝爾基金會的規則稱,諾貝爾獎只能授予至多三個人,這反映出20世紀初小團隊合作盛行的情況。但是如今,重大突破越來越多地來自於大規模的科研合作組織,而諾貝爾委員會對為大團體授獎表現得十分謹慎。

物理學界的這種現象尤其明顯,因為該領域的科研合作甚至能包括數千名研究人員,比如2017年的物理學獎完成者即是如此。該獎項授予了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里?巴里什,表彰其在探測引力波(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提到的時空漣漪)方面取得的成就。

儘管這三位科學家的貢獻巨大,但是他們自己卻稱這份獎項應該頒給LIGO科學合作組織,其中有數百名科學家。畢竟,宣稱探測到引力波的研究論文有1011名共同作者,而僅有其中0.3%的作者被授予了諾獎。

在諾貝爾獎網站上刊登的一篇訪談中,基普?索恩說:「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某些重大發現真的是大型合作組織的成果,非常多的人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說:「我希望,諾貝爾獎委員會未來能在找到一種方式,把獎頒給那些取得此類成就的大型合作組織,而並非只頒給像我們這種只在項目開端起了重要作用的人。」

(譯者:Sky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今天的畫面簡直震撼,因為「自然類」入圍作品公布啦!
影像直擊:一頭大象孤兒驚心動魄的救援歷程
除了大堡礁,澳大利亞還有這七大自然奇觀,不要錯過呦!
「地方類」入圍公布!2017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賽區
號外號外,框哥要招實習生啦!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