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飯局上也有人打包嗎?當然有,司馬光主張少點菜多打包!

宋朝飯局上也有人打包嗎?當然有,司馬光主張少點菜多打包!

司馬光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史學家,他主持編撰(zhuàn)的《資治通鑒》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書之一。 今天,是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逝世紀念日,小編髮一篇關於司馬光的文章,紀念一下這位宋朝的史學家。其實,司馬光不僅僅是史學家,他也是政治家。他在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和宋哲宗等四個皇帝手下做過官,堪稱四朝元老。他還花了小半生時間編寫一部規模龐大並且非常嚴謹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為傳統史學開創了偉大的奠基性工作,功勛卓著,光耀千古。

蘇東坡寫過一首長詩,裡面有這麼四句:「君來坐樹下,飽食攜其餘。歸舍遺兒子,懷抱不可虛。」這四句詩寫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飯飽,還剩下一些飯菜,扔了可惜,有個哥們兒拾掇拾掇裝起來,帶回家給小孩吃。

宋朝飯局上也有人打包嗎?當然有,司馬光就是一個例子。

司馬光晚年在洛陽定居,請朋友們吃飯,酒不過三巡,菜不過五味,要是不盡興,酒可以再來一壺,菜是堅決不再上。他給這種摳門兒飯局取了個名字,叫「真率會」,意思是朋友相見應該真實、坦率、有什麼就是什麼,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別動不動就點燕鮑翅、灌人頭馬,在哥們兒面前還裝土豪,惡俗透了。

要是別人請司馬光吃飯,司馬光一樣主張少點菜,夠吃就行。等飯局結束,桌子上一般還剩些內容,司馬光「既食而攜其餘」。「既食」就是飯局結束,「攜其餘」指的就是打包。

有的讀者或許會認為司馬光太小氣,請別人吃飯的時候他摳門兒,別人請吃飯的時候他又通過打包佔便宜。其實司馬光非常大方,他二十歲就中了進士,當了幾十年領導,從來沒有貪污過一分錢。

宋仁宗在世時很喜歡他,賞他的金銀珠寶價值百萬,他一半送給了窮親戚,一半捐給了政府。他晚年在洛陽買房,居然湊不夠房款,還得靠同事接濟。他的結髮妻子死了,他又出不起埋葬費,賣了田地才周轉得開。

蘇東坡給他寫輓聯,說他去世的時候家無餘錢,只剩下枕頭旁邊一本書。像這麼有風骨有氣概、視錢財如糞土的官員,現如今已漸少,怎麼能說他小氣呢?

既然司馬光不小氣,為什麼他請客的時候不多點菜、赴宴的時候又總是打包呢?他這是為了遵守古訓、避免浪費。

司馬光是儒家,儒家向來就有打包的傳統。孔子在世時,雖然不吃火候不恰當的米飯,不吃不合乎時令的蔬菜(反季蔬菜),不吃切得不端正的豬肉,在飲食上有很多講究,但是他提倡打包。

天子宴請外賓,「既食,有司卷三牲之俎歸於賓館」。宴席結束了,要把那些沒吃完的豬肉、羊肉和牛肉統統打包,送到外賓下榻的酒店裡去。「既食而裹其餘,既遣而包其餘」。親朋好友在一塊兒聚餐,要把沒吃完的飯菜裹起來帶回家;父母去世,兒女在墓前用好酒好菜祭奠,祭奠完了要把那些酒菜吃掉,吃不完就打包帶走,千萬別亂扔,不然死去的父母會不高興。

司馬光在《訓儉示康》中教育兒子說:「我本來出生於清寒的家庭,清白的家風世代相傳。在家庭環境的熏陶下,養成了不喜歡豪華奢侈的性格。記得小時候,大人給我穿裝飾有金銀的華美服裝,我就覺得臉紅害羞,常常脫下來,扔在一邊。20歲那年,我中了進士,在皇帝親自舉力的瓊林宴上,大家都戴花,唯獨我不戴。同科考中的人告訴我說,這花是皇帝所賜,不能不戴,我才勉強插了一枝。多少年來,平日穿的只要能夠禦寒,飲食只要能吃飽就行了,從不追求豪華奢侈的生活。當然,我也不穿破舊骯髒的衣服,來顯得與眾不同,沽名釣譽。我不講究吃喝穿戴,只不過是順應我儉樸的性格罷了,並沒有別的用意……」

司馬光的一生,的確是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雖身居高位,日常生活還是「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純有帛」。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鑒》這一歷史巨著,一切費用都由朝廷供給,但從1961年文物出版社影印的《宋司馬光通鑒稿》可以發現,他所用的稿紙卻是用過的廢紙。像這樣注意節約的封建社會的官員,實在是不多的。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再小的東西,也是經過很多人的勞動才創造出來的,都來之不易,不可輕易浪費。古今中外,大凡明智賢達之人都是深知「儉能養德」「奢可敗身」這一道理的,司馬光也是一個深明個中道理的智者。

由此看來,司馬光薪水雖高,卻清廉得要命,非但不收非法的賄賂,連合法的饋贈都拒之門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全宋筆記》第八編出版(附第一至七編目錄)
李笑濤談收藏:宋代歷史背景與瓷器發展的聯繫
宋朝「白富美」人群為何產生大量剩女
史上最任性最土豪的收藏家,你最服哪一個?(上)
宋朝地盤那麼小,怎麼做到人口過億的?你了解嗎?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