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會做觀察者,把自我提升到更高的意識層次!

學會做觀察者,把自我提升到更高的意識層次!

你以何維生,我絲毫不感興趣,我想知道的是你渴望什麼,以及你是否敢實現內心的渴望。

——奧里亞·山地·夢想家(Oriah Mountain Dreamer)

可以說情緒平衡的治療就是要放掉過去。借著活在當下,成為不做評斷的觀察者,我們開始提升自我到更美好、更高等的意識層次,其中包括了自主以及自由顯化。

我們從第一個意識層次(個體的潛意識心製造出個人的現實),演化到第二個意識層次(開始覺察到集體潛意識如何製造出個體的現實),最終演化到第三個意識層次(逐漸認清個體的創造意識與集體無意識攜手合作而創造出現實)。隨著覺察的萌芽,許多矛盾開始浮現出來。

GIF/328K

擁抱覺察

許多人相信,我們活在世上乃是為了學得教訓以及心靈上的成長。事實上我們沒有任何需要學習的東西了。我們不需要做任何事而成為更好或更崇高的人,我們已經是自己所能成為的最佳狀態。我們目前唯一的選擇,就是要對此事變得有所覺察。我們可以選擇自我覺醒,體驗終極實相中最神聖的經驗:憶起並重新聯結我們的真實自我——完整的覺察。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某個農家男孩在山間行走,發現了一個老鷹的巢,巢裡面有一顆蛋。男孩小心翼翼地帶著老鷹蛋回到農場,為了安全,他把它放在一窩雞蛋里,但隨後就忘了這件事。

沒多久老鷹蛋孵化了,小老鷹探出頭來,認為給它溫暖的母雞就是它的母親,而它則是一隻小雞。後來老鷹長大了,行止一如小雞,它吃小蟲和昆蟲,像其他的雞一樣咯咯叫,只能半跑半飛個幾尺高。這隻老鷹一輩子過著雞的生活,一直到很老的年紀。

某一天,上了年紀的老鷹抬頭仰望,看到一隻美麗的鳥在高高地農場上空翱翔,它利用空氣的浮力優雅地滑翔著,地上的老鷹為它的雄姿驚羨不已。"這是哪一種鳥啊?"它問身邊另一隻雞。

"那是所有鳥類之王,老鷹。"那隻雞回答。"老鷹屬於天空,而我們屬於地面。我沒辦法像老鷹一樣飛翔,畢竟我們只是雞。"

這件事過後,老鷹開始夢到自己在農莊上方高高地御風翱翔,但是它一直沒這麼做,因為它認同了自己的身份與所屬的地位,一輩子過著雞的生活,並且以雞的身份結束一生。

我們人類並不比這隻可憐的鳥高明多少,如果不對自身的精彩本性有所覺知,行為就確實像那隻自認是雞的老鷹一般,永遠都不會飛。

看來人們似乎寧願當雞,沒錯,這確實是最舒適的選擇。從種種幻覺中覺醒過來並不總是愉悅的,因為這意味著必須放棄許多受制的信念,而在過程中清楚地看出我們剝削自我的種種方式。同時這也意味著我們必須表現得像真正的自己。我們必須開始表現得像一隻老鷹,而不是繼續夢想成為老鷹。

令人難過的事實是,多數人並不想變得自覺和體驗精彩的本性。如果我們真的想這麼做,第一步就要認清自己正生活在否認里,然後開始誠實面對自己。我們因為長期活在否認中,讓幻象顯得如此真實;事實上,我們深信那才是唯一的現實。

身為人類就是在生理上體驗人身,體驗這個物質次元里的一切,只有在這裡,我們的渴望才能實現。我們以為快樂攸關我們是否得到某樣東西,如果我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不快樂。我們對結果的執著,意味著否定了自己的永恆存在,一種無條件的快樂。即使偶爾瞥見真理,我們還是不想放棄借著努力而得到的收穫。如同本書前幾章探討的,這些渴望都是被過去的記憶誘發的。一旦可以放下過去,我們就覺醒了,而且永不再抗爭,如此一來我們就真的能忘掉過去了。

覺察最大的挑戰就是願意向新的領域開放自我,並且放下過去。你是否已經準備好放棄昔日所有的信念?你能夠面對多少的事實?我們多數人都害怕放下已知而活在未知的邊緣,但這樣我們就必須拿幻覺來代替真實。

實相指的是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只有當下。過去只是你製造出來的幻覺(事實上,過去和未來也都是當下),你想要的永遠是你沒有的,那麼何不把焦點集中在你當下製造出來的一切,這樣你就可以了解自己是如何造作的。

借著不帶評斷地觀察當下,自我便得以轉化。如果在情感上能夠不執著於自己的產物,我們就可以變得較不依賴它們。造化如同魔法一般,而魔法就是製造幻象。幻象變成了真實,於是我們開始相信幻象便是它所顯現的樣子。

開悟意味著自覺。首先觀察在生活中發生了哪些事,然後去覺察這些情境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我們看出自己為了製造特定的情境,必須產生特定的想法。我們一旦覺察到其中的關聯,就可以意識到自己的思想,然後又會覺察到有人製造了這些想法,而那個人恰巧就是自己。

成為觀察者

許多精神導師都告訴過我們,生命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我是誰?這個被我們稱為「我」的存有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了解電腦的操作,了解如何煮飯燒菜,如何做許多事情,但如果我們不知道「我」是誰,便仍然深陷在昏迷的狀態中。我們不過是一個失去意識的人,並不真的知道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事。

你是否陷在昏迷中?要脫離此狀態的第一步,就是要知道自己正在昏迷中,而且你想要覺醒。你了解這些嗎?真的了解嗎?

還有一個更好的問題:誰是了解此事的人?仔細檢視「我」以變成一個觀察者,你會發現:你不是自由的,你不過是個受限於過去的奴隸,你的信念早已失效,你的恐懼是從父母、家族成員和老師那裡借來的。你就像其他人一樣,早已成為過去的經驗與程式的產品。

如果你不覺醒,自由選擇的結果就成了一場鬧劇。覺察到我們已經走上了岔路,而目以前我們信以為真的事物其實並不是真的,這樣的覺知是一種很痛苦的感受。從昏迷中走出來,意識到自己正活在幻覺里,往往是很痛苦的事。

你深陷在自認為對或錯的種種模式中,無法看出每個人都卡住了,大家都在自我防衛。我們把生活搞得悲慘不堪,卻像其他人一樣認為是別人害我們的!然而事實是,如果你是覺醒的,沒有人能讓你悲慘不堪。

更何況所有的情緒都是假的。我們替過去的經驗穿鑿附會,相信自己本該擁有完美的父母與完美的青春,這是我們所犯的第一個錯誤。事實上我們真的選擇了完美的父母,以便學習我們在人世間的功課。換言之,我們的父母完全適合我們的目的。就算你是個孤兒,沒有雙親養育照顧你成人,必須一直靠自己奮鬥求生,這也是你計劃的一部分。你現在唯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憶起那個計劃。

以下是我對許多人提出的問題「為什麼我們會在這裡」的簡短答案。這個答案就是去覺察人生最大的矛盾:我們在這裡本是為了發現我們為什麼會在這裡!我們的目標就是憶起我們的目的,分析一下人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並尋找種種方法更完整地了解自己的本來面目。

誰是正在讀這個句子的人?誰是讀者?誰是思考者?誰是觀察者?觀察者是否能了解自己?要了解並界定出「我」,我們首先必須知道什麼不是我。

到底什麼不是「我」?第一「我」不是「我的想法」。即使我有眾多想法——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每個人每天的念頭平均高達六千個——我仍然不等於我的想法。我的許多想法確實會反覆出現,大約佔全部想法的90%甚至更多,儘管「我」讓自己不斷思考,我仍然不等於我的想法。

造物主是最偉大的觀察者,造物主是所有的現在、所有的過去以及所有的未來的「我」。居住在身體里的「我」,是神性「我」的一部分,你也是如此。我是整個宇宙顯化的一部分,也是造物主的一部分,你也是如此。造物主就是宇宙大愛,所以"我"必然是宇宙大愛的一部分。

如果我問自己:「『我』是不是某某人物?」答案是:「『我』誰也不是。」真實的情形是「我」利用肉身來體驗特定的感受(情緒),只有當「我」減緩了振動的速度才能體驗得到。身體就是一件太空衣,我借著它來探索物質生命較為緩慢的能量振動。「我」讓我自己放慢下來,借著為肉身所縛來限制自己。出生(穿上這件所謂的太空衣)是對我的存在的嚴重限制。另一個矛盾之處是,借著成為人類,「我」不斷死亡以便再生。

— THE END —

/文 :節選自《改變,從心開始:學會平衡情緒的方法》/羅伊 · 馬丁納 | 著 ;胡因夢| 譯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嗡折隸主隸准提願 您學有所獲 福智增勝 梭哈嗡部林

=====|分享即是法布施|=====

關注公眾號

在平台對話框回復關鍵字,查看以下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准提家園 的精彩文章:

放生祈福,別樣中秋
不肯脫帽聽法的國王
虹膜炎病懸一線,佛母救度3個月康復
人民日報:教育改革要從家長教育開始!強烈推薦!

TAG:准提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