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原則讓你的編程之路越走越順
本文為大家帶來幾個非常實用的編程原則並附案例,讓你一次學會應對編程中的問題,在你的晉陞路上越走越順。
一、編程的世界裡十面埋伏
編程,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說它容易,是因為掌握一些基本的數據類型和條件語句,就可以實現複雜的邏輯;說它不容易,是因為高性能高可用的代碼,需要了解的知識有很多很多;編程的世界,也跟掃雷遊戲的世界一樣,充滿雷區,十面埋伏,一不小心,隨時都可能踩雷,隨時都可能Game Over。
而玩過掃雷的人都知道,避免踩雷的最好方法,就是提前識別雷區並做標記(設防)避免踩踏。
鑒於此,編程的世界裡,從輸入到輸出同樣需要處處設防,步步為營。
1、對輸入的不信任
(1)對空指針的檢查
不只是輸入,只有是使用到指針的地方,都應該先判斷指針是否為NULL,而內存釋放後,應當將指針設置為NULL。
【真實案例】:註冊系統某段邏輯,正常使用情況下,都有對指針做檢查,在某個錯誤分支,列印日誌時,沒檢查就使用了該字元串;結果可正常運行,但當訪問某個依賴模塊超時走到改分支,觸發bug,導致coredump。
(2)對數據長度的檢查
使用字元串或某段buf,特別是memcpy/strcpy時,需要盡量對數據長度做下檢查和截斷。
【真實案例】:接手oauth系統後運行數月表現良好,突然有一天,發生了coredump,經查,是某個業務不按規定請求包中填寫了超長長度,導致memcpy時發生段錯誤,根本原因,還是沒有做好長度檢查。
(3)對數據內容的檢查
某些場景下,沒有對數據內容做檢查就直接使用,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結果。
【案例】:sql注入和xss攻擊都是利用了服務端沒有對數據內容做檢查的漏洞。
2、對輸出(變更)的不信任
變更的影響一般體現在輸出,有時候輸出的結果並不能簡單的判斷是否正常,如輸出是加密信息,或者輸出的內容過於複雜。
所以,對於每次變更
(1)修改代碼時,採用不信任編碼,正確的不一定是「對」的,再小的修改也應確認其對後續邏輯的影響,有些修正可能改變原來錯誤時的輸出,而輸出的改變,就會影響到依賴該改變欄位的業務。
(2)發布前,應該對涉及到的場景進行測試和驗證,測試可以有效的發現潛在的問題,這是眾所周知的。
(3)發布過程,應該採用灰度發布策略,因為測試並非總是能發現問題,灰度發布,可以減少事故影響的範圍。常見灰度發布的策略有機器灰度、IP灰度、用戶灰度、按比例灰度等,各有優缺點,需要根據具體場景選擇,甚至可以同時採用多種的組合。
(4)發布後,全面監控是有效發現問題的一種方法。因為測試環境和正式環境可能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也可能測試不夠完整,導致上線後有問題,所以需採取措施補救。
A:如使用Monitor監控請求量、成功量、失敗量、關鍵節點等
B:使用DLP告警監控成功率
C:發布完,在正式環境測試一遍
【案例】oauth系統某次修改後編譯時,發現有個修改不相關的局部變數未初始化的告警,出於習慣對變數進行了初始化(初始化值和編譯器默認賦值不一樣),而包頭某個欄位採用了該未初始化的變數,但在測試用例中未能體現,監控也沒細化到每個欄位的值,導致測試正常,監控正常;但前端業務齊齊互動使用了該包頭欄位,導致發布後影響該業務。
二、服務程序的世界裡防不勝防
一般的系統,都會有上下游的存在,正如下圖所示
而上下游的整個鏈路中,每個點都是不能保證絕對可靠的,任何一個點都可能隨時發生故障,讓你措手不及。
因此,不能信任整個鏈路中的任何一個點,需進行設防。
1、對服務本身的不信任
主要措施如下:
(1)服務監控
前面所述的請求量、成功量、失敗量、關鍵節點、成功率的監控,都是對服務環節的單點監控。
在此基礎上,可以加上自動化測試,自動化測試可以模擬應用場景,實現對於流程的監控。
(2)進程秒起
人可能在程序世界裡是不可靠的因素(大牛除外),前面的措施,多是依賴人來保證的;所以,coredump還是有可能發生的,這時,進程秒起的實現,就可以有效減少coredump的影響,繼續對外提供服務。
2、對依賴系統的不信任
可採用柔性可用策略,對於根據模塊的不可或缺性,區分關鍵路徑和非關鍵路徑,並採取不同的策略。
(1)對於非關鍵路徑,採用柔性放過策略
當訪問非關鍵路徑超時時,簡單的可採取有限制(一定數量、一定比重)的重試,結果超時則跳過該邏輯,進行下一步;複雜一點的統計一下超時的比例,當比例過高時,則跳過該邏輯,進行下一步。
(2)對於關鍵路徑,提供弱化服務的柔性策略
關鍵路徑是不可或缺的服務,不能跳過;某些場景,可以根據目的,在關鍵路徑嚴重不可用時,提供弱化版的服務。舉例如派票系統訪問票據存儲信息嚴重不可用時,可提供不依賴於存儲的純演算法票據,為彌補安全性的確實,可採取縮短票據有效期等措施。
3、對請求的不信任
(1)對請求來源的不信任
有利可圖的地方,就會有黑產時刻盯著,偽造各種請求,對此,可採取如下措施:
A:許可權控制
如ip鑒權、模塊鑒權、白名單、用戶登錄態校驗等
B:安全審計
許可權控制僅能打擊一下非正常流程的請求,但壞人經常能夠成功模擬用戶正常使用的場景;所以,對於一些重要場景,需要加入安全策略,打擊如IP、號碼等信息聚集,頻率過快等機器行為,請求重放、劫持等請求)
(2)對請求量的不信任
前端的請求,不總是平穩的;有活動時,會暴漲;前端業務故障恢復後,也可能暴漲;前端遭到惡意攻擊時,也可能暴漲;一旦請求量超過系統負載,將會發生雪崩,最終導致整個服務不可用,對此種種突發情況,後端服務需要有應對措施。
A:頻率限制,控制各個業務的最大請求量(業務根據正常請求峰值的2-3倍申請,該值可修改),避免因一個業務暴漲影響所有業務的情況發生。
B:過載保護,雖然有頻率限制,但業務過多時,依然有可能某個時間點,所有的請求超過了系統負載,或者到某個IDC,某台機器的請求超過負載,為避免這種情況下發生雪崩,將超過一定時間的請求丟棄,僅處理部分有效的請求,使得系統對外表現為部分可用,而非完全不可用。
三、運營的世界裡不可預測
1、對機器的不信任
機器故障時有發生,如果服務存在單點問題,故障時,則服務將完全不可用,而依賴人工的恢復是不可預期的,對此,可通過以下措施解決。
(1)容災部署
即至少有兩台以上的機器可以隨時對外提供服務。
(2)心跳探測
用於監控機器是否可用,當機器不可用時,若涉及到主備機器的,應做好主備機器的自動切換;若不涉及到主備的,禁用故障機器對外提供服務即可。
2、對機房的不信任
現實生活中,整個機房不可用也是有發生過的,如2015年的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導致騰訊在天津的多個機房不能對外提供正常服務,對此採取的措施有:
(1)異地部署
不同IDC、不同城市、不同國家等部署,可用避免整個機房不可用時,有其他機房的機器可以對外提供服務。
(2)容量冗餘
對於類似QQ登陸這種入口型的系統,必須保持兩倍以上的冗餘;如此,可以保證當有一個機房故障時,所有請求遷移到其他機房不會引發系統過載。
3、對電力的不信任
雖然我們越來越離不開電力,但電力卻不能保證一直在為我們提供服務。斷電時,其影響和機器故障、機房故障類似,機器會關機,數據會丟失,所以,需要對數據進行備份。
(1)磁碟備份
來電後,機器重啟,可以從磁碟中恢複數據,但可能會有部分數據丟失。
(2)遠程備份
機器磁碟壞了,磁碟的數據會丟失,使用對於重要系統,相關數據應當考慮採用遠程備份。
4、對網路的不信任
(1)不同地方,網路時延不一樣
一般來說,本地就近的機器,時延要好於異地的機器, 所以,比較簡單的做法就是近定址,如CMLB。
也有部分情況,是異地服務的時延要好於本地服務的時延,所以,如果要做到較好的最優路徑定址,就需要先做網路探測,如Q調。
(2)常有網路有波動或不可用情況
和機器故障一樣處理,應當做到自動禁用;但網路故障和機器故障又不一樣,經常存在某台機器不可用,但別的機器可以訪問的情況,這時就不能在服務端禁用機器了,而應當採用本地回包統計策略,自動禁用服務差機器;同時需配合定時探測禁用機器策略,自動恢復可正常提供服務機器。
5、對人的不信任
人的因素在運營的世界裡其實是不穩定的因素(大牛除外),所以,不能對人的操作有過多的信任。
(1)操作備份
每一步操作都有記錄,便於發生問題時的回溯,重要的操作需要review,避免個人考慮不周導致事故。
(2)效果確認
實際環境往往和測試環境是存在一些差異,所有在正式環境做變更後,應通過視圖review和驗證來確認是否符合預期。
(3)變更可回滾
操作前需對舊程序、舊配置等做好備份,以便發生故障時,及時恢復服務。
(4)自動化部署
機器的部署,可能有一堆複雜的流程,如各種許可權申請,各種客戶端安裝等,僅靠文檔流程操作加上測試驗證時不夠的,可能某次部署漏了某個步驟而測試又沒測到,上線後就可能發生事故若能所有流程實現自動化,則可有效避免這類問題。
(5)一致性檢查
現網的發布可能因某個節點沒同步導致漏發,也就是不同的機器服務不一樣;對此,有版本號的,可通過版本號監控發現;沒版本號的,則需藉助進程、配置等的一致性檢查來發現問題。
備註:以上提到的不信任策略,有的不能簡單的單條使用,需要結合其他的措施一起使用的。
轉發分享是一種美德
※工作了,流行框架都會,前台也熟練,遇到瓶頸如何突破
※我是程序員,我想哭!這麼多的好事我怎麼沒有趕上
※當初級程序員剛開始編程的時候,希望自己知道些什麼?
※IT行業的工資到底有多高?反正就是很高很高很高
※一步步做《魅族官網》!(中)
TAG:java學習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