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才華橫溢的東周太子—王子晉,本是當王的好苗子,卻做了神仙!

才華橫溢的東周太子—王子晉,本是當王的好苗子,卻做了神仙!

周王朝自平王東遷洛陽(古稱洛邑)以後,周天子的權威就已經大打折扣,尤其是周鄭繻葛之戰桓王被射,各大諸侯國再也不把周天子當做至高無上的權威。在隨後的日子裡,周天子的存在感越來越弱,公元前546年,春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第二次「弭兵會盟」,當時主持會盟的是宋國向戌,卻讓周天子在洛陽坐冷板凳,這說明當時的「聯合國」會議上,已不再放置天子的「牌位」了,諸侯國之間開會,周天子已經不參與了,可見周天子的存在感已經蕩然無存。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即將走向窮途末路的周王朝,出現了一個神仙一樣的人物——王子喬(也叫王子晉),他是周靈王的長子,很早就被立為太子。由於他溫良忠厚,聰明博學,年紀較輕就開始以太子的身份輔佐朝政。王子晉的才華主要表現在他與靈王對待洛陽水患的治理措施以及他和晉國大夫叔向、樂師師曠的對話方面。

周靈王太子—王子喬

公元前550年夏(靈王二十二年),河洛大地連續陰雨,王城西邊的谷水滔滔而下,形成洪峰,洛河水也波濤洶湧,決堤而出。洪水過處,房屋坍塌,人畜死傷無數。

周靈王站在城頭,看著王城之外濁浪翻湧,大有淹沒王城之勢。13歲的太子晉也來到城頭,望著洪水,似有所思。

怎樣遏制洪水?周靈王的決策是把王城內所有能堵水的東西都用上,把洪水堵在城外。大臣們接到命令,忙去布置。而太子晉趕緊奏道:「父王,此令不妥。川不可壅,必須疏導!」周靈王回過頭看了看他,說:「小小稚子,妄說什麼妥與不妥!」太子晉認真地說:「父王,昔日鯀治水患,堵塞水道,結果失敗;大禹治水,疏而不堵,才告成功。洪水之所以成勢,其因在於無瀉水之道,如果此時堵水,只能使大水蓄力,其害愈大!」

靈王不語,似在傾聽。太子晉受到鼓勵,又說:「若能在水面開闊處開挖一條泄路,任洪水下瀉,沒有阻擋,水自安瀾。水事如此,國事也是如此!」

本來靈王覺得太子此言有理,但後來見他竟扯到治國上,不禁惱了:哼!我還沒死呢,怎容你說東道西!因此就不採納他的建議,下令圍堵洪水,築壘護城,這樣勉強堵住了水,王城暫時保住了。

但是,由於沒採納太子晉的建議,河道沒有疏導,淤塞嚴重,洪峰過後,積水難退,河洛川塗,一片汪洋,民無生計,車無坦途,城不像城,國不像國了。

晉國看到這種情況,知道天子無暇他顧,準備趁火打劫,敲敲竹杠,便派使者叔向(又字叔譽)來到洛陽,想賴掉此前借周王室的一些地盤。叔向先來拜見太子晉,心想小孩子好糊弄,先從他嘴裡套出虛實,再說服周靈王。不料,伶牙俐齒的太子晉正等著教訓他呢!

叔向

太子晉有問必答,引經據典,不但精確,還很有見解

見了太子晉,叔向問:「逢此大雨,王城危乎?」

太子晉答:「雨早已過,王城很安全,你我現在不都在王城內嗎?」

他又問:「敢問太子,萬國四方,分布很廣,該怎樣統領他們呢?」

太子晉答:「一用精神力量感召他們,二用禮樂制度規範他們,三用具體行動治理他們,僅此三招,便可統天下也!」

叔向聽了,感到驚異,再問:「如有圖謀不軌者出現,該怎樣對待?」太子晉嚴肅地看著他說:「天誅之!莫非你們晉國有這樣的圖謀嗎?」

叔向嚇得出了一身冷汗,連忙說:「不是的,當然不是……」

他恭敬地退出太子府,回到晉國,馬上向晉平公彙報:「靈王雖平庸,太子很厲害。依我看,借他們的那些地盤還是歸還了吧,不然會有大禍臨頭!」

晉國老樂官師曠卻說:「別這麼快就決定還與不還,我去趟洛陽,會會這小子,回來後咱們再作決定。」他是以切磋音樂禮儀的名義出使王城的,因為太子晉是音樂迷,而他是大音樂家,這種會面方式很合適。

樂官師曠

兩人在太子府「見面」了,其實只是太子晉能看見師曠,而師曠是個盲人。

當時太子晉坐在殿上,師曠站在殿下,這是接待使者的方式,本來應該談政務,但這倆人很奇怪,總在聊音樂。下面的人都很納悶:這個晉國使者像考官,問了音樂還問射御,到後來無所不問,好像故意為難太子似的。

但太子晉很瀟洒,有問必答,侃侃而談,引經據典,不但精確,還很有見解。後來師曠見難不倒太子,就不問了。反過來,太子晉開始問師曠,只問了幾個問題,他便回答不上來了,在殿下跺著腳,面露窘色--原來正是數九寒天,太子晉坐在殿上,有火盆,而師曠在下面站得久了,腳凍得像貓抓一樣。

太子晉見了,就請師曠上座,在他腳邊放了一個火盆,又命人取瑟一把,遞給師曠。師曠鼓瑟一曲,配以唱詞,名曰《無射》。

師曠歌罷,太子晉擊賞,並聽出師曠是借歌問政治,探問自己是否察覺了晉國「賴賬」的意圖。於是,太子晉正襟危坐,鼓起瑟來,當場和曲一首,名曰《嶠轎》,該曲威而有禮,柔中有剛,且與《無射》諧和,十分動聽。

師曠聽了,覺得太子晉小小年紀就如此從容,真乃神人,不由內心佩服。二人一唱一和,意在歌中,非常愉快。回國後,師曠認真交上一份「調查報告」,大意是說:王室雖衰微,太子晉卻強悍,身上蘊藏著一股可怕的力量,看來我們得趕緊歸還王室的土地了。

天下人都知道師曠是名人,聽說他被洛陽的太子晉問倒了,都很詫異。他給自己找了一個台階,說:「我是個盲人,只靠耳朵來了解外部世界,耳聞比眼見的東西少多了,所以容易被問倒。」

太子晉當年才13歲,卻連著打發走了兩個晉國使者,其才能可見一斑。此時的太子晉已經被立為太子,按照正常的軌道發展,靈王駕崩之後,太子晉即位,很可能會刷新周王朝在諸侯國中的存在感。可惜的是,太子晉是個短命之人,就在他17歲時在伊河跟洛河之間遊玩回來後,死去了。國人也許不願承認這個事實,而是認為他做了神仙。隨著這個很有才華和政治天賦的太子晉的死亡,周王朝繼續在這個大爭之世隨波逐流,直到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滅亡。

王子晉駕鶴升仙

據說,周靈王姬泄心其實非常喜愛太子晉,根本無法接受愛子的早逝,哀傷成疾。大臣們擔心他的身體,於是就編造故事去哄他,說太子晉根本沒有死,而是被仙人浮丘公接到嵩山成了神仙。誰知姬泄心聽了以後更加精神恍惚。太子晉死後的某年冬天,姬泄心做了一個夢,夢見太子晉乘著白鶴來迎接他。從夢中醒來後他說:「我的兒子來接我了。」於是立次子姬貴為太子,當月癸巳日這天,姬泄心果然去世了。

《列仙傳》云:「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上。三十年後,求之于山上,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頭』。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見,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武則天借古諭今,對當時的大唐社會作了盡情地謳歌。說她是「承天命,開基業」,「正八柱於乾綱,紐四維於坤載」,「郎堤封於百億,聲教洽於無垠,被正朔於三千,文軌同於有載」,而且人口眾多,政令通行,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民族和睦,天下太平。

《東周列國志》記載,周靈王長子名晉,字子喬,聰明天縱,好吹笙,作鳳凰鳴。立為太子。年十七,偶游伊洛,歸而死。靈王甚痛之。有人報道:「太子於緱嶺上,跨白鶴吹笙,寄語土人曰:『好謝天子,吾從浮丘公住嵩山,甚樂也!不必懷念。』」浮丘公,古仙人也。靈王使人發其冢,惟空棺耳,乃知其仙去矣。至靈王二十七年,夢太子晉控①鶴來迎,既覺,猶聞笙聲在戶外。靈王曰:「兒來迎我,我當去矣。」遺命傳位次子貴,無疾而崩。

你是否還知道王子晉的更多故事?歡迎留言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周 的精彩文章:

東周還算「周」嗎?
「人質」起源於東周,他們的結局如何呢?
西周、西周國,東周、東周國,到底怎麼區分?
何新論孔(7):「仁」與春秋奴隸制
數字「7」吉利嗎?

TAG:東周 |